冯春欢
(上海市金山区蔬菜办公室 20054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93年以来,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集成落实,金山区蔬菜迅速发展,成为全区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为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山蔬菜从1993年的全年蔬菜种植面积5.58万亩次、总产量 6.46万 t、总产值 0.27万元,发展到2010年底,全区常年固定菜田3046.7hm2,全年蔬菜种植面积为19.03万亩次、总产量41.31万t、总产值7.02亿元,占全区种植业产值36%、农业总产值21.9%,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业作物。
金山蔬菜在总量增长的同时,生产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型转变,由种植当地传统品种向营养保健型、绿色食品型、新鲜多样型转变,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实现了周年生产,商品供应“淡季不淡”。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形成了以结球生菜为主的包括各类生菜的市级区域特色生产基地,生菜生产不仅优质高效而且持续长效。
金山蔬菜的发展,孕育产生了“银龙”蔬菜,“银龙”蔬菜的壮大又推动了金山蔬菜产业发展。按照“高效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产业农业效益化”的思路,金山将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与蔬菜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攻关、设施菜田、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合作社等项目的扶持,形成了从种子种苗、生产种植、农资供应、定单加工、配送出口为一体的全程完整的银龙蔬菜产业体系,为金山蔬菜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示范与推动作用。
金山区全面推广新品种、新农药、新材料和新制剂,重点推广应用设施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综合技术,实践制定了标准化栽培和十多个地方标准及技术规程,总结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种植茬口模式,与上海种业集团和上海市农科院合作繁育了优良品种,种植技术逐步提高,科技含量深化提升,蔬菜产量、品种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自2005年起,金山区投入4.7亿元新建1666.7hm2拥有425万m2温室管棚栽培面积、装备先进、设施配套、种植规模都在10hm2以上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园艺场。建设了5000m2玻璃温室、5000m2连栋棚、10000m2八型单体棚以及从荷兰进口的全自动播种流水线,为全区的蔬菜种植提供集约化、工厂化无土育苗服务,大大增强和提升了菜地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
金山区重点抓好了蔬菜生产能力的保障,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实施了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制度,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透明化,建立了病虫预测预报—田间档案记录—农药残留检测—产品质量追溯—诚信体系管理的网络平台,推动了蔬菜类保险的投保覆盖面,蔬菜农资市场监管和推优服务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科技入户、菜农培训等工作不断推进。
金山区通过品牌效应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了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牢固树立了商标和品牌意识;创建了拥有市著名商标、市名牌产品等诸多荣誉称号,并在国内外两大市场具有良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上海银龙”品牌;实施龙头带动,以银龙、鑫博海、亚太等三大蔬菜龙头企业为载体,推进了产销联合。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金山区蔬菜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当前新时期的新要求下,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
1.8.1 劳力资源日益短缺和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劳作人员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在一线从事劳作的菜农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9.6岁,“三个人加起来200岁”的现象普遍存在,菜农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近年来由于老年农民养老金的不断增加,子女也不愿老年人下田劳作。同时,“善经营、会管理、敢创新”的农民企业家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致富带头人青黄不接,从事蔬菜生产经营的“高级蓝领”处于紧缺状态。
1.8.2 农本上涨,效益下降,地产蔬菜竞争力不强 随着“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生产成本投入却持续增长。以农资为例,按2008年的平均数据显示,肥料、农药、农膜分别比 10年前上涨了110.5%、17%、85.5%,劳动工资上涨了125%,土地租金上涨了300%。投入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使菜农种植蔬菜虽增产但得不到增收,净利润寥寥无几,甚至亏损。
1.8.3 散户种植隐患重重,没有到“市民放心”的程度 随着上海近郊“压散户、育大户”措施力度的加大,原在近郊的外来种植户迅速向中远郊转移。金山区外来散户的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不自律的种植户流动种植,在生产中只求短期效益,超标使用农药和化肥等,采取“掠夺式”生产经营方式,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种植能力,同时也加剧了连作障碍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1.8.4 蔬菜生产自然、市场风险仍然存在,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蔬菜作为一种鲜活商品,在生产季节性和消费周年性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多了多、少了少”的现状无法妥善处理。自然风险的影响、市场风险的不可预计,都会使蔬菜种植“丰产不一定丰收”。同时,蔬菜生产的安全监管是所有地产种植品种中最为艰巨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之从事蔬菜种植的青壮劳动力许多是外来人员,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十二五”期间,金山蔬菜要基本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优质化、服务社会化、销售品牌化、处理商品化、经营产业化,促进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的形成。
“十二五”期间,金山区将按照《金山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和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通知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做大做精做强金山蔬菜,明重点、强措施、抓落实,稳定生产基地,增强抗波动能力,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我区绿叶菜对市场供应的保障功能,进一步促进蔬菜产业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
固定菜田面积稳定在3266.7hm2,作为最低保有量的底线,其中绿叶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hm2,季节性蔬菜稳定在7万亩次,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9万亩次,绿叶菜年上市量不少于11.7万t。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地产蔬菜上市合格率达100%,经规格化包装加工的蔬菜商品化处理率达70%,实行品牌化销售的比例达50%,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蔬菜种植面积和绿叶菜种植面积及上市数量,确保地产蔬菜安全卫生,确保蔬菜各类项目的实施建设和有序推进,确保蔬菜生产服务、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再上新台阶。
围绕 “十二五”期间金山蔬菜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具体完成以下几项主要任务:
2.3.1 以“保有量”为重点,稳定绿叶菜生产基地 保持3266.7hm2蔬菜最低保有量的生产能力,对在“十一五”期间建成的1666.7hm2设施菜田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好以绿叶菜为主的新鲜蔬菜的周年生产与均衡上市,改进叶菜生产方式,保障“夏淡”、“冬淡”期间的生产供应。继续优化发展金廊公路两侧的设施蔬菜产业带,提升设施蔬菜生产的能级和档次。
2.3.2 以“惠民生”为关键,确保地产蔬菜质量安全 积极落实关键措施,完善追溯管理,规范农药使用,推进产地准出,加强区、镇、村三级管理队伍建设,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抓覆盖”的工作思路,建立“权责明确、任务清晰”的工作机制,健全“全面覆盖、团队协作、网格到底、人人履责”的管理和服务网格,实现网格化管理。
2.3.3 以“强装备”为保障,实现蔬菜生产装备现代化 生产基地实现设施化、园艺化,改进在工厂化育苗、机械化耕作、自动化灌溉、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产后商品化处理以及分级包装和冷链贮运等方面的装备,加快蔬菜切割、冷冻等精深加工能力建设,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
2.3.4 以“产供销”为纽带,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 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示范性合作社的建设,推进产销直供,促进产销结合,完善企业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产”与“销”建立长期共赢的合作关系,实现经配送企业和营销组织销售的蔬菜达到生产总量的70%。
2.3.5 以“标准园”为抓手,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 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的宣贯和培训,鼓励蔬菜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技术标准。结合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推进蔬菜标准园与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3.6 以“高科技”为支撑,实现蔬菜生产的科技化 重点在种苗工厂化生产和供应、蔬菜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化栽培技术研究、采后处理和蔬菜贮运标准化等方面下功夫,强化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蔬菜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的两个结合上达到新突破,提高蔬菜的科技含量,推进金山蔬菜业的现代化。
2.3.7 以“百千万”为载体,实现蔬菜从业人员的知识化 加快优秀生产经营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生产经营者队伍素质,通过农业“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培养“有创新、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菜农,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使他们成为促进菜农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同时,多渠道、多层次以及多种形式相结合,全面提高蔬菜劳动力对生产、营销等专业知识的掌握。
根据“十二五”期间金山蔬菜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四大项目建设:
落实蔬菜生产最低保有量,在 “十一五”期间建成1666.7hm2设施菜田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布局,拟继续推进建设666.7hm2高标准设施菜田,提高规模化生产程度,提升地产蔬菜为城市服务的能力。
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拟创建50个生产总规模达到1666.7hm2的蔬菜标准园,实现节本增效10%、100%实现商品化处理和品牌销售,引领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提升,成为金山蔬菜生产的标杆与亮点。
完善产业链装备,在种苗生产与产后加工方面加强硬件装备的配置和优化,拟新建10000m2的蔬菜工厂化育苗车间和果蔬精深加工生产流水线,提高产后附加值。
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作,提高组织化管理水平,在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加大扶持,拟扩大贮运物流体系建设,加强产销对接,以提高蔬菜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按照市、区提出的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金山蔬菜的要求,坚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保持我区蔬菜健康发展的好形势,必须下决心抓好巩固和提高。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通过标准生产,增强竞争能力,通过科技突破,增强辐射带动,通过政府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以蔬菜生产安全监管的 “十项制度”为抓手,以“推行产地准出制度”为重点,拟巩固与加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上海世博会后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的常态管理,做到“不承诺不上市、不检测不上市、不合格不上市”,实现全程可追溯,确保地产蔬菜质量安全。
保障地产蔬菜生产,拟提高规模化种植综合农资直补,新增“夏淡”绿叶菜生产专项补贴和提高蔬菜生产成本保险的补贴力度,确保地产蔬菜上市的平稳供应。着重抓好保有量菜田和季节性菜田的跟踪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促进种植结构调优和绿叶菜的稳定生产。
提高散户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生产经营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或“配送中心+基地”的产销联合的生产模式,拟设立散户种植准入条件,将其纳入合作社管理或建立联户管理制度,把无序化生产变成有序规范管理,提高蔬菜整体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上海银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诚信、创新和质量打造了“上海银龙”品牌。拟做好以银龙为首的蔬菜产业体系的服务工作,做好银龙公司与区内基地的产销衔接和信息对接,加强服务。同时,大力发展鑫博海、亚太等一批龙头企业,促进金山蔬菜充分运用龙头优势,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化持续发展。
在稳定常规蔬菜面积、突出生菜区域特色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引进优良新品种,积极引导科学种植,提高产品品质,同时,强化蔬菜信息体系建设,拟新建覆盖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信息的数据中心,建立平台,以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导菜农优化品种布局与茬口,保障菜农增产增收。
结合病虫害预警体系的建设,开展系统地预测预报。拟加强植保体系建设,做好农业防治技术、性引诱剂诱杀害虫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科学用药技术等蔬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产品安全水平。
抓好蔬菜科技培训,加强技能培训,造就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菜农,提高所有蔬菜从业人员的科学种菜水平和安全意识。拟通过宣贯、讲课、现场观摩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开展培训,加快新颖实用技术的普及,加快菜农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