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顺应模式研究

2011-04-12 21:25苏雪梅
关键词:语码顺应性规约

苏雪梅

(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顺应模式研究

苏雪梅

(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普通话与大同话之间的语码转换是发生在大同地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通过调查访谈和试卷问答,分析收集到的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的语料,了解人们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和目的、对这种语码转换的态度以及对普通话、大同话的态度,从而探究这两者之间语码转换的动机模式。

语码转换;顺应理论;顺应性模式;普通话;大同话

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进行对话或交谈的过程中,由一种语言或语言的变体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语码转换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得到了来自于各个领域学者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致力于语码转换的研究,但针对个别地区和个体语料的语码转换的研究还涉及不多,例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普通话与大同话之间的语码转换进行过研究。

地处晋、冀、蒙交通要冲的大同地区人口众多,大同地区所使用的方言主要为大同话。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主要包括大同市区、大同县、阳高、天镇、左云、右玉、怀仁、山阴等县。

近年来随着大同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加之普通话的推广,大同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普通话,尤其是在较正式的场合,如办公场所、公众集会、课堂教学、电视广播等都用普通话。而在非正式场合中,(即低层语体),如日常聊天、商铺、地摊购物、地方曲艺的表演等则多用大同话。但是,为了交际的成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断地进行大同话与普通话的语码转换。庞大的语言群体以及频繁的语码转换使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的研究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顺应理论 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策略,在对语码转换的各种研究中,语用学能够较好地解释语码转换中所涉及的语言、社会、文化、心理和认知等因素。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语言运用和理解作动态研究的一门学科。在诸多语用学研究方向和研究理论中,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是一个完整的语用学研究理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解释力,所以我们试图用该理论来研究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策略。

Verschueren(1999)[1]认为,语言的使用者出于交际目的的需要,根据语言的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在使用语言时,要有意识地选择语言,其中包括语言形式和语言策略的选择。自然语言的三个本质特征,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使人类可以在交际过程中进行语言的选择。这三个特征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其中顺应性指的是使人类能够从所有可能的选项中做出商讨性的语言选择,并最终使交际者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二)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 基于Vershc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于国栋提出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即交际者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是出于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这三种模式。于国栋强调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的研究是从说话人的角度出发的,在口语或书面语中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需要主动进行选择,主要是对语言交际策略的选择。在各种交际策略中,语码转换是有效的策略之一。交际者通过转换语码来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或者心理动机的顺应,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二、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顺应模式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通过语料收集的形式,记录了一些发生在大同地区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的具体实例。语料来源以大同市区为主,收录了家庭成员间、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市民在公共场合的对话以及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对话等语码转换的材料,通过对具体材料的整理归类和分析,探讨产生语码转换的动机和目的。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了了解人们进行普通话与大同话之间语码转换的动机和人们对这种转换的态度,本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随机选取的55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答卷50份。问题包括人们进行普通话与大同话之间语码转换的频率、动机、对语码转换的态度和这两种语言的态度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2%的受访者经常进行语码转换,40%的受访者偶然进行语码转换,只有18%的受访者从不进行选择。可见,普通话与大同话之间的语码转换在大同地区确实是个常见的现象。关于对语码转换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30.03%的动机是出于对语言现实的顺应,6.07%的动机是为了顺应社会规约,63.90%的动机是为了顺应心理动机。当问及对普通话的态度时,被调查者中的22%认为使用普通话是出于方便的原因,70%的人认为因为它是国语,还有8%的受访者承认对普通话有感情。可见使用普通话主要是由于它的社会价值和地位。而对大同话的态度,76%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从小习得,10%的人回答对大同话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它毕竟是自己的家乡话,也有14%的人认为用大同话交流起来方便。当调查到人们是否该学方言时,84%的受访者认为大同人应该会讲大同话,只有16%的受访者认为大同话是没用的。

(三)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的具体顺应性模式 经过对收集到语料的分析和对受访者的访谈,得出普通话与大同话之间的语码转换的动机主要出于以下三种模式的顺应:

第一、对语言现实的顺应。语言现实是语码转换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如语言规约和语义特征。对语言现实的顺应是由语言自身因素引起的,本课题所研究的对语言现实的顺应主要是对普通话和大同话在语音和语义等方面差异的顺应。这种顺应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普通话或大同话中有的词语不存在,二是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在语义内容和应用范围上与使用中的语言有区别,下面的例子就属于第一种情况。这是婆婆和刚做母亲的儿媳妇的一段对话(其中带点的字为大同话,下同):

婆婆:孩子出生都三天了,你该给她换成豆子枕头了,否则的话就长成“帮朗头”了。

儿媳:孩子还太小,那样对她发育不好,再说了,长不长“帮朗头”与枕头关系不大,主要是遗传。

在以上的对话中所提到的“帮朗头”(即那种脸长、鬓角扁平的头型),在普通话中没有对应的词,因此说话者直接用了大同话,很准确而简洁地表达了想要表达的意思,弥补了这一语言空缺,顺应了语言现实,但是如果用普通话来表达的话,可能半天也解释不清楚。根据我们的调查访谈,这种对语言现实的顺应是所有进行语码转换现象中的一个较重要的原因。

第二,对社会规约的顺应。这里的社会规约是指在某个社会中被绝大多数成员认为是符合常规的、能够被接受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对社会规约的顺应主要是对社会文化的顺应,如对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的顺应。作为社会化的人类个体,为了交际的顺利和成功,语码转换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种顺应模式是由于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对交际者做出语言选择的限制,都是被动顺应。例如:两位大同人在去外地的火车上相遇并交谈:

甲:你们班的斌斌高中毕业后干什么呢?

乙:在一家汽车维修店当修理工。

甲:那他妹妹呢?

乙:在一家理发店当洗发妹,据说那是一家“黄米店”,大概他妹妹是个“黄米”,一回家她爸爸就打她,所以很少回去。

在大同话里,“黄米店”指代那种提供性服务的场所,“黄米”通常指提供性服务的女性。说话者乙很清楚,如果用普通话讲这些,周围的乘客都会听懂,那将会对他们的看法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火车上谈论个这个话题是不符合中国社会的文化规约的,因此他转换成大同话,既完成了交流,又顺应了社会规约,同时也成功地避免了社会性尴尬。

第三,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有时交际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具体交际目的而采用语码转换,这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一种主动顺应,更是一种积极的交际策略。这种顺应涉及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如为了创建幽默、选择听话人、保持原状、建立共同点等心理动机。下面是一名大同导游和外地游客的对话:

游客:大同不愧为文化旅游城,不光名胜古迹多,而且城市也很干净整洁。

导游:这也是近几年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以前可不是这样,我用大同话说段顺口溜你就能对比出差别了“:天不下雨下煤面,地上有井没井盖,厕所的墙上画画,树上长得是塑料袋,数大同的姑娘最有派儿,就爱吃街上的羊肉串。”在这段对话中,导游为了很好地介绍大同市貌的变化,更为了活跃气氛,创造幽默的效果,他主动采取了语码转换的策略而不是陈述那些严肃规范的导游解说词,利用风趣的话语尤其是大同话的特殊语音,实现了他的交际目的。

有时为了交际的需要,也可将大同话转换为普通话。下面是在家中祖孙间的一段对话:

孙子:奶奶,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给你买了只“不老神鸡”。

奶奶:什么鸡呀?

孙子:就是广告中常播的那个“吃鸡就吃不老神鸡”的“不老神鸡”呀。

奶奶:噢,我知道了。

通常在家里,孙子和他奶奶讲的是大同话,这次为了解释何为“不老神鸡”,直接采用了广告中所用的普通话来提醒奶奶,这种用语码转换来保持语言原状的用途就奏效了。

此外,交际者还可以通过普通话与大同话之间的语码转换来标明自己是大同人的身份,与老乡建立共同体,进一步增进彼此关系,或通过这两者之间的语码转换来避免别人听懂(排除听话人)和以便使别人听懂(选择听话人),这种交际策略有助于顺应心理动机,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结语

本课题通过对口语语料的收集、整理和对人们的调查访谈,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大同地区语言文字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的主要动机符合于国栋提出的三种顺应模式,即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和顺应心理动机。第二,人们对普通话与大同话之间的语码转换多数持肯定态度,只有极少数人持否定态度,他们担心语码转换会破坏交流的流畅性和语言的纯洁性。

[1]祝畹瑾,王润经.家庭谈话语码转换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7(3):18-20.

[2]黄国文.语码转换研究中的结构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申智奇,李悦娥.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18-20.

[4]于国栋.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5]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77-87.

[6]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季刊),2001(1):85-95.

〔编辑 冯喜梅〕

Mandarin/Datong Dialect

SU Xue-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e codeswitching between Mandarin and Datong dialect i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in Datong city and the area around it.Based on Jef Verschueren's"adatption theory",exploiting Yu Guodong's"adaptionmodels"classfied as three types:codeswtiching as adatpion to linguistic reality,to social conventions and to psychologicalmotivations,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orpuses of Mandarin/Datong dialect codeswitching and confirmed that these three types of adaption models can also apply to this kind of codeswitching.Wit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this paper also explored the conversationalists'motives and aims of taking codeswitching,their attitude towards codeswitching,mandarin and Datong dialectaswell.

codeswitching;adaption theory;adaptionmodels;mandarin;Datong dialect

H172.2

A

1674-0882(2011)02-0082-03

2010-10-28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晋规办字2008-8)

苏雪梅(1968-),女,山西右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码顺应性规约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库抽象设计与实现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后路全麻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循环的影响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应用研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修辞的敞开与遮蔽*——对公共话语规约意义的批判性解读
英语专业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