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婷婷,郭学旺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
耿婷婷,郭学旺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走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的传统,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秉持这一传统和取向,就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凝结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由时代发展的现实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体系,伟大的中国革命无疑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但是,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色。对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且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第一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第二大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体系。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谈谈自己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实践、历史、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其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仅靠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特殊复杂的问题,而是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大国,积累了丰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中,既不要照搬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全部复制,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起来,进而达到相互融合。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同时又使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经验、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1]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已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践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理论内容和形态上也必然发生重大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取得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导着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意义和重大成果[2]。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面对新挑战所提出的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的现实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3]在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竞争激烈的局面下,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也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宝贵品质,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了党对国家建设和自身建设的认识。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拓了新境界。当今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代主题已从战争与革命转化为和平与发展,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参与到国际发展中来,以世界性的眼光看待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理念。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课题。有鉴于此,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认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的政治立场,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其价值目标和终极目标。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最大的政治,代表着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论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在认识论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与我国国情实际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但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创新性、必然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人民性,因而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在于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进而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科学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中国实际,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新观点,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具时代意义的课题做出了创新性的回答,廓清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迷雾和桎梏,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生机蓬勃、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际国内社会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适时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同时,创新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观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拓展到了更加宽广的领域,提升到了更加深远的境界。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彻底性、理论自觉性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在方法论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的政治信仰,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巨大的指导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不断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以不断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增强建设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勇于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有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全面实现,而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高最深远的现实意义。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丁 素.实践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学习论坛,2007(1):7-10.
[3]俞良早.马克思主义关于东西方国家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7):5-8.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新华文摘,2009(22):1-5.
[5]丰子义.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编辑 赵晓洁〕
The Second Theoretical Yield of Marxism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ENG Ting-ting,GUO Xue-w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0)
The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s the tradition which themodern Marxism should stick to,aslo is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Marxism outlook.It is inevitably to promot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when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o uphold the tradition and orientation,wemust uphold and develop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Becaus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system is condensed wisdom and efforts of generations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process of leding the people explore practice unremittingly,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adapting Marxism,is themost precious political and spiritualwealth,is determined by the reality of era development.
Marxism;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oretical system
D616
A
1674-0882(2011)02-0012-03
2010-11-12
耿婷婷(1984-),女,山西大同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郭学旺(1956-),男,山西万荣人,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