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民意表达看网络编辑的角色扮演

2011-04-12 18:44李艳歌
关键词:民意网络媒体网民

李艳歌 姚 敏

(1,2.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一、民意与网络媒体的结合——网络民意

(一)网络民意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1世纪的中国已经全面迈入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使公民了解政治、表达意愿、提出要求、行使权力等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和便捷,网民往往会对社会上的某一事件形成不同于官方舆论的民意,网络民意应运而生。所谓的网络民意,是指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基础,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上的论坛和社区、博客等手段自由发表评论和意见,聚合某种愿望和诉求,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民意。

1. 民众表达意识的复苏是网络民意产生的前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基本需要按强弱顺序依次排列成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国内经济落后,物质贫乏,这使得满足基本的温饱成为当时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而民主参与、意见表达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只能成为人们无法企及的奢侈品。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参政议政、表达意见的愿望日益强烈。此时,一个具有草根性的、低门槛的民意表达渠道——网络诞生了,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民意表达的需要催化了网络媒体的产生。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网络表达对一些公共事件的看法,在“躲猫猫事件”、“钓鱼执法事件”、“开胸验肺事件”等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对涉事官员的问责折射出公民意识、权利意识的复苏。至此,民众的话语权真正得以回归。

2. 网络民意的产生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历史上民意的主体总是掩藏在后台,如何让民意的主体站在台前,让每一个有意愿的人不假他人之口,便可以自主自由地表达呢?拜现代网络技术所赐,民意第一次拥有了每时每刻事无巨细的自由表达的机会。[1]

2010年,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0年初,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信息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2亿,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的源头。

此外,由于传统民意表达渠道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于新兴的网络媒体。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以做到一呼百应,这是其他媒体所不能及的。在互联网技术创造的信息传播环境中,我国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公民社会的构建都赢得了空间。显然,互联网凭借自身的优势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3. 网络民意的产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要选择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表示,互联网是我们“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只有民主政治才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结合的政体”。[2]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新闻自由的充分发挥。所以,在当今社会,网络民意的产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要选择。

首先,我国每个公民都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民众也渴望通过一个平台更好地行使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网络作为一个平等的信息空间,使所有网民在参与民主政治时不仅可以获得均等的机会,还可以取得平等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发挥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其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善于倾听民意是一个国家立国与治国之本,民意是政府制定决策方针的重要依据,政府只有听取多方的声音,才能兼顾各个阶层的利益,而网络就为政府汇聚民意提供了便利。政府通过网络问计于民,广纳民言,倾听民众的心声,然后才能真正地施政于民,还政于民,进而促进民主政治的和谐发展。

(二)目前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的发展现状

有人说,微博才是真正的公共领域与民主空间,如方舟子质疑唐骏涉嫌论文及学术造假等事件。微博已成为网络民意表达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微博既是一个传播平台,又是一个内容自创的平台。在微博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民意在这里趋向民主与自由。随着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网易、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也随即先后引入微博应用,并将之作为网站应用服务的标配。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0年11月,其总用户数已达到5000万。随着微博媒体价值的不断增大,网络民意的表达也逐渐走向繁荣。

当然,网络民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我国的民主化提供了理性选择,网络民意趋于理性,如网民倡议、网络问政与网络维权等;另一方面,其中的情绪化因素也引起广泛担忧。从“推手”到“打手”,从网络水军到网络拍砖,从网络暴民到新闻审判,面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大多数网民往往缺乏驾驭这些信息的能力,对事件的发展也没有理性的认识,受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最终沦为“沉默的大多数”,成为舆论的炮制者,被他人所利用。所以,如何抵制网络民意表达中的非理性和情绪化倾向,正确引导网络民意,倡导网络民意的理性表达,成为当下网络媒体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二、网络编辑之于网络民意表达的角色扮演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编辑”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所谓网络编辑,就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网络编辑通过网络对海量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实时地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发布,同时从网民那里接受反馈信息,并产生互动。网络编辑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调剂师”,是新闻资讯与服务的重组者、链接人和发布者,在网络民意的表达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网民对话平台的建构者

加拿大的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体是人的延伸”。如果说传统媒体的发展,解放的是人的眼睛和耳朵,使人们的知情权有了每时每刻“千里眼”、“顺风耳”式的保障,那么,建立在现代数字技术基础上的互联网则解放了人们的嘴巴,它消弭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让人人都有自由表达的传播平台。而在网络民意表达的过程中,网络编辑正是这个平台的建构者。

网络是一个“意见自由市场”,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与非、对与错任人评说。因此,网络编辑与传统媒体的编辑不同,它不是信息的主宰者,它只需要为网民搭建起一个自由对话的平台或空间,不同的意见或观点可以在这里触碰,甚至是交锋。正如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写道的:“虽然各种学说流派可以随便在大地上传播,然而真理却已亲自上阵,我们如果怀疑他的力量而实行许可制和查禁制,那就是伤害了他,让他和虚伪交手吧。谁又看见过真理在放胆地交手时吃过败仗呢?”[3]所以在网络空间里,编辑不需要刻意地过滤信息,去告诉人们孰对孰错,因为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真理只会越辩越明。网络编辑应相信大多数网民具有对信息真假、观点对错的辨知能力,给予广大网民一个真正自由交流、平等对话的机会。

(二)网络民意表达的引导者

大众传播学认为,媒体在对外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种能力: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而网络编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设置网络媒体议程和引导网民认知具有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网络编辑应从“信息把关人”向“舆论领航员”的角色推进,除保证各方观点的呈现,还应利用其通观全局的视野和不偏不倚的中立身份对网络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推动舆论的清晰明了和深化扩大,引导舆论走向健康公正的方向。

以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案”为例。2011年3月23日,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撞人后刺死伤者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而此时,网上留言要求判处药家鑫死刑并立即执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民意所指一目了然。面对如此情形,网络媒体是顺从民意,还是时刻保持媒体应有的客观姿态?在此案中,公共媒体应该尽可能地还原新闻事实,为公众呈现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而网络编辑作为舆论的引航者,此时对于信息的整合与取舍就显得非常关键,它直接决定了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也同时极大地影响着舆论的走向。在类似的事件中,网络编辑应自觉避开舆论的非理性倾向,理清思路,把理性的观点或信息传达给受众,从而避开新闻审判的误区,还法律于公正,还司法于独立。此外,网络编辑也可以培养舆论中的意见领袖,即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容易影响他人意见的人。他们往往是网络中的活跃分子,并具有一定威望。网络编辑可以通过编辑权利的有限下放,借用意见领袖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来实现对民意的引导。

(三)网络民意表达的倾听者

大众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使用媒体的首要目的是心绪转换,也就是说大众媒体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释放感。[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明显拉近,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然而,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却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子”很重要,人们大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倾诉给身边熟悉的人。[5]网络媒体的出现恰恰为人们的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最为便利也最为合适的平台。尤其是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与自由性,为那些有倾诉欲望的人们提供了拟态的人际对话,使他们可以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此时,网络编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倾听者,把网络媒体变为网民情感宣泄的排气阀,在这里,网民可以发牢骚,可以说自己的糗事,也可以把压抑在心中的不快一股脑地倾倒出来。

只有在一个民众可以自由发言的社会,社会矛盾才会被慢慢地淡化。事实也证明,越是禁言的时代,人们的反抗情绪就越高涨。所以,网络编辑不能机械地控制舆情,而是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倾听民声。今天,博客、微博、论坛等的大受欢迎就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例证。

与此同时,网络民意的表达作为一支重要的舆论力量,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网络民意表达带有片面性,存在有虚假成分,等等。但是作为民意与网络媒体的结合,网络民意是中国社会涌现出的一个新的意见阶层,如果引导得当,一定能发挥出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陶新艳)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 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22.

[2] 斯宾诺莎. 神学政治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19.

[3] 弥尔顿著. 论出版自由[M]. 吴之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46.

[4]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80.

[5] 郭奇. 新闻范式论典[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323.

猜你喜欢
民意网络媒体网民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