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耦合机制

2011-04-12 15:50张晓琳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理论课大学

张晓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结合社会学中关于人的社会化研究,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在大学学习和生活阶段,大学生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理解和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具体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

一 “大学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的耦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的非常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在引导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对照“大学生社会化”的涵义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的,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的与大学生社会化存在着内在的统一。大学生社会化就是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强调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是引导中国大学生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和服务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大学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的上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大学生社会化”理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的之一。

二 “大学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耦合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四门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为中心,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而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含思想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法制社会化、知识技能社会化、自我人格社会化等几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化的各个方面存在对应的关系。具体而言: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社会化

思想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核心,指通过大学学习,促使大学生形成适应国家和社会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倡导的道德素养,培养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大量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社会化、特别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无产阶级的科学的指导理论,政治经济学部分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内在无法避免的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预言两个“必然”,这对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抵制西方意识形态上的侵袭,爱国爱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这两门课是当前我国树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历史思考和现实诠释,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这对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一方面,让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另一方面让高职院的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最终落脚点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些都直接促进大学的思想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以及法制社会化。

(二)四门课的内容引导大学生知识技能社会化

知识技能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点。指通过大学学习,促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技术最新的发展成果,形成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工作能力的过程。当前的社会对该项社会化要求可以概括为: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知识技能社会化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引导作用。例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社会发展理论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有利于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社会意义的理解,同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关于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理论要求教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引导大学生专业认识、专业学习都有直接作用,同时改革的发展理论更是直接引导大学生体会创新意义、树立创新理念,这些都是大学生知识技能社会化的具体表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观教育既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大学生知识技能社会化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三)四门课的内容培养大学生自我人格社会化

自我人格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基础。指通过大学学习,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并在社会互动和学习过程中,形成个人与社会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对其自我人格社会化的养成提供了各有侧重而又丰富全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大学生自我人格社会化等方面都有相关理论的学习。例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物质观以及辩证认识论等一些列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养成以及理性思维方法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关于中国革命和改革历程中,伟人深邃的理论和思想、伟人的人格品质、求实精神等也能从人格社会化方面极大促进大学生的情感、精神世界的升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于人的个性发展、人格发展、以及针对大学生身心特征进行的素质教育内容也能积极的促进大学生自我人格的社会化。

与此同时,作为四门课的补充,所有的大学都开设的围绕素质教育的校选课或选修课,从大学生成才成人方面拓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例如:《大学生礼仪修养》、《大学生人格学》、《职业道德教育讲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名人传记》等等,这也能对大学生社会化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上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

三 “大学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耦合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对象,对象属性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影响力,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对于大学生社会化有着极大的意义;同时大学生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主体属性赋予了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化所需要素的选择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必须围绕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进行调整和改革。审视几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诸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我们不难发现,最基础和最核心的教育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对大学生理论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存在互动性的耦合关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新的方式方法也不停地被创造,并用于教学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在各层面都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首先,教学理念创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新的教学理念方面有“以学生为本”、“学生主体论”等等,这对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一方面体会到“以人为本”这种指导思想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学生主体性理论必然促进大学人格社会化在课堂这种特殊社会环境中的具体体验。

其次,教学组织创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教学组织方面的新方式方法有“案例教学”、“专题教学”、“情景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等。这些教学组织方面的方式方法大都有一个特征,即设定某一特定的社会生活实际的场景或问题背景,从而促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理论,思考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形成思维方法。这一系列方式方法模拟出的社会环境必然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从而促进大学生对自身在具体社会问题面前的角色定位的认识,进而促进其身心各个方面的社会化进程。

再次,教学工具和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在科技条件发展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逐渐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具。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一方面能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易于被大学生接受,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直接促进大学生对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开阔了学生的社会视野。

最后,越来越受强调的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成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这既是大学生把课堂理论所学应用于实践的渠道,也是大学生理论掌握程度的检验标准。实践教学环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有诸多形式。例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大学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在这些实践中大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接受社会教育,进而促使大学生的社会化素质得到提升。

(二)大学生社会化程度能敦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进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教育地位极其重要,受重视程度也日益明显,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自身难度是一方面,没有获得大学生认同则是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化程度必然会随着社会发展主动或被动的推进,这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要重视的教育对象的特征。大学生社会化的程度快速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对落后构成了一对矛盾。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所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时刻思考的问题之一。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改革必须具体化。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方法,也是教育理念,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改革必须具体化就是强调教育实践中必然务实,把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到四门理论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到教学评估都要体现大学生社会化需求。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改革必须现实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的现实化必须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例如,大学生的社会调查必须从学生认识能力、调查能力、社会分析能力、教师指导精力、学校资助能力等一系列条件出发,选择调查对象,从而让这种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最大程度地具有可行性,避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夭折、流于形式或虎头蛇尾。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改革必须持续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当前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上一般集中在大一大二这两个大学前期。虽然考量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大学专业学习的任务等因素,但大学生社会化是贯彻于整个大学期间的一个整体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应该贯穿于大学学制的整个期间。当前,大学素质教育校选课和自选课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种具体的延续。但是,自选课和选修课的选课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多的体现为为了学分,这是与开设校选课和自选课的教育初衷相违背的。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改革必须延伸到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同时,我们应该找寻更多的形式延续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及其教学方法改革。

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还是大学生成才的衡量标准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服务于这一具体教育目的,努力成为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导向理论,两者在目的、内容和方法的耦合机制研究将有利于两者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化理论课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