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华文师资队伍现状与建设思考

2011-04-12 02:20炯,洪
海外华文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华语华文师资队伍

王 炯,洪 明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国 福州350007)

一、引 言

菲律宾华文教育源远流长,虽历经曲折却始终不断发展壮大。自1976年华校全面菲化后,华校被纳入到了菲律宾的国民教育系统,华文教育由原来华人社区的第一语言教育,转变为国民教育系统的第二语言教育,华文课程也由原来的华校中的必修课转变成为国民教育系统中的选修课,华校以华文教学为主导的格局已被打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及全球性“汉语热”的兴起,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目前仍面临着诸多瓶颈,其中教师华文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问题最值得关注。本文将在描述菲律宾华文教育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展示菲律宾华文教师队伍的当下格局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现有对策,并就进一步提高其华文师资队伍水平和完善其队伍结构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华文教育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趋势

自1899年创建第一所新式华侨学校——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以来,华文教育在菲律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华侨教育和华人教育两大历史阶段。华侨教育阶段的华文教育是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中国民间社会乃至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既能适应华侨社会、中国社会,又能适应菲律宾社会的中国公民;在华人教育阶段,菲律宾华文教育是菲律宾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则是培养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菲律宾公民。

菲律宾当前的华文教育主要是以纳入国民体系教育的华文学校为主。华校属于私立学校的组成部分,由政府批准开办,但经费自筹,主要来自华人、华商的捐助。目前,全菲有侨中学院、中正学院、圣公会中学等大约130所华文学校,2000多名华文教师,超过10万名学生在校学习华文。菲律宾华校的学校体制、课程设置、教材以及学校设施,全部遵照教育当局的规定。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华校获准在政府教育当局规定的课程之外,多开一门“华文”选修课,每天可上2小时华文课。从理论上讲,华校从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变为只设华文选修课,其性质己发生了根本变化,但由于历史的和民族的原因,菲华人仍把这门选修课等同于原来的双重课程。所以在课程模式上仍保留着当年双重课程的框架。他们在这2个小时的课时里大做文章,设置了华语、综合、数学等课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人社会各界开始对华文教育进行改革,共同致力于发展华文教育。1991年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并编辑出版《华文教育》月报,组织华文教师培训,编写新教材,引进新的教育理论,进行教改实验。1993年,全菲华侨代表会议召开,还成立了“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约112个会员学校参加,以取代后来已形同虚设的“全菲华侨学校联合总会”,旨在协调华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华文使用价值的日渐提高。菲律宾政府也开始重视和支持华文教育,逐步放宽了对华文教育的政策。菲律宾教育部表示,华语将列入菲律宾学校课程。教育当局还同意华校从中国大陆和台湾聘请教师。此外,中国政府对海外华文教育的支持也给菲律宾华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菲律宾华社人士、菲律宾以及中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菲律宾华文教育正在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逐步走出低谷,走向光明。

三、华文师资队伍的基本状况与主要问题

随着全球“华文热”的升温,菲律宾华文教师日益显得匮乏,尤其是高水平的、受过正规训练的华文教师更为缺乏。目前菲律宾在校任职的华文教师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到菲律宾任教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熟悉中国历史文化,并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已到退休年龄,人数在逐年减少。(2)菲律宾华文学校的中学毕业生,这类教师人数较多,然而专业水平不足,对教学理论及方法亦不了解。(3)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来的新移民,这部分教师专业水平高,但缺乏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的知识与技能,且大多数到华校任教只是一种过渡,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便可能离职,难以安心工作。(4)五、六十年代华校毕业生到台湾大专升学进修,学成后返菲任教的,但坚持从事华文教育人不多。此外,菲律宾的华文教师还包括近年来从中国大陆和台湾聘请的有经验的教师以及中国国家汉办派遣的汉语教学志愿者。现有的菲律宾华文师资队伍对推动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就整个华文教师队伍而言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师资整体学历偏低。大部分教师的华文水平处于中学程度,且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华文教师多数是来自菲律宾华校毕业生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来的新移民,这些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对教学理论及方法亦不了解。由于没有固定而有实力的师资培训机构,华文教师水平难以提高,加上从国外聘请的高水平华文教师为数不多,菲律宾华文教师水平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而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很低。教师在中国语言文化专业基础知识上有所欠缺,对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所知甚少,课堂教学方面仍以教师为主导,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另外,华校缺少对教师的考评,缺乏竞争,使得职业门槛低、教师没有压力,也使得师资在低水平徘徊重要原因。

(二)师资的结构不合理。在师资结构中,女性比例约占到了90%,男性比例仅为10%左右,性别比率严重失调。据菲律宾《世界日报》报道,菲律宾20O3-2004年度优秀华校校长模范教师评选中,获奖者是清—色的女教师。在菲律宾华校教师队伍中,男性纯属凤毛麟角,教师大会、教师培训班、课堂上几乎全是女教师。华校男教师奇缺,有多种原因,包括菲岛男性习惯经商;教师待遇薄、地位低等,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菲华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待遇低。与中国教师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此外,中老年多,年轻人偏少,是师资结构中另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华文教师中年龄在41至55岁的教师约占了三分之一,55至65岁以上的教师约占了五分之一。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华文教育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三)师资队伍不稳定。由于教师福利待遇低,教师中兼职或跳槽的情况比比皆是,有时同一个学校,前后两个学期更换的教师达一半以上,且有15.5%的教师从事其他社会兼职工作,此外有32.39%的教师表示不愿意继续在华校任教。华文教师的待遇不高,多数华文教师月薪收入15000比索(100比索约合15元人民币)以下,过半的人对收入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不少人选择了兼职来补贴收入。对待遇的不满是造成华语师资、尤其是男性教师缺乏的一个主要原因。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加大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难度。

(四)师资培训未能满足菲律宾华语师资的需求。针对上述教师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菲华社将师资培训工作作为改革中关键的一环。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了课堂教学现状。然而,师资队伍流动性大,教学人才流失严重,使得培训成果难以得到巩固和深化;岗前培训的缺乏,使得新教师己经定型的教学手法难以改变,培训效果难以实现;培训的形式大多比较随意、宽松,其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有部分培训停留于表面,在内容方面也有不少重复。此外,培训之后的情况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验证。教师自身的客观情况也限制了培训内容的扩展和深化。大多数教师课时多、时间紧,这就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重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而忽视语言本体及语言教学理论的学习。

四、当前解决教师队伍问题的已有措施

为发展华文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菲律宾华社如菲律宾商联总会、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菲律宾宗亲会联合会等各社团做了各种努力。如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各种形式的华语师资培训工作,包括举行各种类型的华语教学讲习班,其中包括邀请语言教学专家或学者做专题讲座、各华校以公开示范课的形式展示本校的教学成果;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前往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进行短期强化训练;聘请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有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督导”,深入华校,“手把手”地进行督导;编辑、出版《华文教育》月报及其电子版、文摘性的季刊《华语教师之友》,出版《华文教育文集》等专著或文集。当前为解决教师队伍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师资的在职培训。华文教师的日益匮乏,尤其是高水平的、受过正规训练的华文教师更为缺乏,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学识素养都不很理想,这引起国内外华文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菲华界有识之士常设法组织教师进修,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近年来,在师资培训方面主要采取了四种方式:1.邀请语言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到菲律宾进行短期讲学,以讲座和讨论的形式引导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2.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前往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进行短期强化培训;3.聘请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有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华校,从制定教学计划、拟定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选取课堂教学方法到测试等方面对华语教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华校称之为“督导”(这种培训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针对性较强,得到教师们普遍的认可)。4.华人社团、华人及华校以减免学费、给予补贴等措施鼓励教师到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中文大学继续深造或参加中文函授课程的学习。

(二)引进汉语教学志愿者。为了解决华文师资问题,菲华社一方面通过加强师资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积极地引进汉语教学志愿者来弥补师资队伍的不足。2003年在国家汉办的指导下,菲律宾最高华人领导社团— —菲律宾菲华商联总会(简称商总)与福建师范大学商定以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的方式,合作开展“赴菲汉语教学志愿者”活动,从福建师范大学引进了首批19名(17名学生、1名带队老师、1名领队)汉语教学志愿者师生,并分配于菲律宾南部、中部和首都大岷区的8所华校任教。2003年菲律宾菲华商联总会与国家汉办签订的《关于组织汉语教学志愿者赴菲律宾华文学校任教的协议书》使“赴菲汉语教学志愿者活动”成为了支持菲律宾华文教育的一项制度化的活动。自2003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已累计向菲律宾派遣近600名华文志愿教师。志愿教师为经过严格选拔的优秀大学生或者教学业绩突出的在职教师。他们一般在菲华文学校从事为期1学年的教学工作,也有一部分在菲幼教改革示范点工作的志愿教师工作年限为2-3个学年。实践证明,菲律宾华校通过从国内选拨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来菲任教,有效地促进了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了菲律宾华文学校教师团队的实力和积极性,开辟了菲律宾华文师资来源的一条新路径。

(三)联合培养本科华语师资。2004年,菲律宾中正学院与福建师范正式签订了两校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和“2+2(”2年在菲学习,2年到福建师大学习)方式联合创办华文教育系实施细则,帮助菲方培养华文教育专业的高层次汉语教师。菲律宾中正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以“2+2”模式联合培养本科华语师资,各华校推荐的优秀毕业生给予“学费全免、每月发送5000比索生活津贴”的优惠条件,吸引、鼓励年轻一代投身华文教育,首批学生数为15人。这可看作是菲华教育走上专业化师资道路、具备自身造血功能的崭新起点。2008年7月,首届菲律宾“2+2”中文师范教育系15名学生在福建师范大学两年的学习后,回国任教。他们由此成为菲律宾高教史上第一批具有中文师范本科毕业文凭的中文教师。以“2+2”合作办学模式将为菲律宾华文学校培养造血功能,为在海外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生力军。

五、华文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尽管菲律宾华文师资队伍建设一直在持续进行着,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的尝试,,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所提高。但师资队伍建设离预期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师资问题仍是制约华文教育的瓶颈因素。要更好的解决华文师资问题,菲化社在继续开展已有的师资建设措施的同时,可考虑开展下列几项工作来逐步改进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一)建立华文教师统一管理机构,从宏观上把握菲律宾华文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管理机构可参照华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华文教师任职的基本条件,完善教师评估体系,建立国内外统一、公认的权威性标准,出台相关的教师指导性文件;针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组织教师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进修深造等;建立相应的考核考试制度,并把教师的教学水平、接受培训的情况同待遇结合起来。管结构理集中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使教师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避免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

(二)继续开展华文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培训系统。首先,在进行整体培训的同时,也要重点培养一批热心于华文教育事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并给予优厚的待遇。这样可相对稳定部分师资,另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既可以解决华校外聘督导教师遇到的一些问题,又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巩固和发展。其次,在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新教师的岗前培训。由于现行的培训措施主要针对在职教师,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仍是个空白点,一旦新教师的教学手法定型,就会产生惰性,不利于改进,岗前培训有助于新教师更快地进入正规教学。此外,对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也需要进行教学跟踪调查,及时反馈有关信息,总结经验教训,使培训工作减少盲目性,逐步落到实处。

(三)实现教师本科专业化,增强华教自身的“造血功能”。菲华文教师来源渠道主要有本国培养、从华校中学毕业生中聘用、从华人新移民中聘用、输送学生和教师到中国升学或进修以及从国内聘请的教师和志愿者。要想通过从国内聘请和回国进修的方式完全解决华校师资的问题,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人力、财力,也不是三五年可以解决的问题,那么立足本国培养应该是华文师资培养的主渠道。在当地筹建中文大学或在现有条件成熟的大学(如中正学院)中设立中文专业或以汉语为媒介语的其他本科教育专业,开通汉语本科层次师资培养渠道和华文教育大学阶段教育通道。可以请国内导师培养那些有志于华文教育的毕业生,也可以让从国内进修回来的优秀老师承担这个任务。尝试由过去零散、短暂的教育培训模式,向系统、长期的学历教师培训转变。

(四)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稳定并逐步壮大师资队伍,调整师资结构。对待遇的不满是造成华语师资、尤其是男性教师缺乏的一个主要原因。师资队伍流动性大,教学人才流失严重,培训的成果得不到巩固深化。菲律宾是一个高度偏向商业的社会,如果教师福利待遇没有改善提高,这种流动将无法避免,这同时也意味着华语师资的培训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因此,提高教师待遇,对于稳定教师队伍、调整师资结构、巩固教师培训成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筹集并设立华文教师基金,发动华侨各界捐资助教,另一方面也需要用适当方式争取当地政府的补贴和中国政府的支持。大力筹集资金,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争取高素质人才和更多男性加入华文教师队伍。我们还要在华社大力开展“尊师重教”的活动;表彰优秀校领导和教师;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尽快建立华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现教师持证上岗,加强对教师的考评,奖优罚劣。

(五)建立中文教学咨询中心,对教师的具体教学给予指导和帮助。参加培训和研讨会对教师个人的业务知识和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帮助,但一些教师需要的是对他们具体教学的帮助和指导,如教学课件的收集与制作,参考资料,教学难点释疑,等。教师们固然可以通过认识的同事、网络论坛、互联网索寻相关资料,但这样常常很花费时间,且常常不及时、不具体。对此,菲律宾华文教育管理指导机构或在中国国内某个指定的院校设立一个中文教学咨询中心,配有相应的网站,向世界各地从事中文教学的机构、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帮助,帮助形式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此外,也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各地华文教师的交流,以便教师们共享资源信息,借鉴彼此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周聿峨:《东南亚华文教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版,223-239页。

黄滋生,何思兵:《菲律宾华侨史》,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耿红卫:《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杨子菁:《菲律宾华语师资队伍及师资现状评述》,《八桂侨刊》2000年第2期。

沈文:《菲律宾华语教师的抽样调查》,《菲律宾华文教育年鉴》1995-2004电子文本。

徐茗:《菲律宾华文教师对华文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4期。

章石芳:《论转型时期的菲律宾华文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王焕芝:《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特点》,《上海致公》200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华语华文师资队伍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