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创,薛勇民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2011年9月17日至19日,“右玉精神与生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的太原和右玉两地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山西省哲学学会、中共山西省右玉县委、山西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山西大学社会发展与后现代思维研究中心、山西省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承办。
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克莱蒙研究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20多所科研院校的40余位知名学者如约翰·E·艾克(John·E·Ikerd)、克利福德·柯布(Clifford·Cobb)、蒋高明、王治河、乔瑞金、杨富斌、刘建生、武星亮、田松等参加了研讨会。
大会开幕式由山西省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山西大学薛勇民教授主持,山西省哲学学会会长、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汉静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赵春明教授,中共右玉县委书记、县长苏连根同志,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克里福德·柯布高级研究员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与会学者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过程哲学、生态哲学、文化哲学等视野围绕 “右玉生态文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后现代生态农业与中国新农村建设”主题展开了报告和研讨。
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生态农学家、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农业食品与自然资源学院约翰·E·艾克教授在 《可持续农业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报告中认为,由工业农业走向生态农业具有必然性,生态农业是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从农业金融危机与农业发展观的转变、工业化农业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等方面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他从自己20余年的从事农业研究的实践出发,阐述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并结合科学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深入探讨了工业化农业的非可持续性,以及由工业化农业所带来的社会、生态、经济后果。最后,约翰·E·艾克教授认为培养有知识、有思想、有爱心的新型农民将是维系一个健康和 “长生不老”的地球村的头等大事。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蒋高明教授在 《生态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方向》的专题学术报告中,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揭示了当前中国农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如何走向有机生态农业的出路。他认为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第一,现代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持续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现代农业的显著特征。现代农业依赖大量的化学物质投入,同时新生物技术对化石资源利用加剧污染排放。第二,现代农业的最大隐忧就是生态风险性,转基因作物种植和外来物种入侵是现代农业潜在的生态环境隐患。转基因作物作为 “新物种”侵占生态环境,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第三,现代农业的最大困境就是食品安全性问题。现代农业过分依赖化肥物质投入,造成耕地质量严重下降,动摇粮食安全根本。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对人体将会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最后,蒋高明教授认为,生态农业能很好破解食品安全难题。而中国是传统的有机生态农业大国,耕地已持续利用5000多年,中国农业应恢复有机生态农业模式。
美国著名社会公共政策专家、生态经济学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土地问题专家、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克里福德·科布高级研究员在 《全球视域下的中国生态农业》的主题报告中,分析了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农业的未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具体的后现代先进生态文化思想和后现代先进生态行动策略。他认为,在全球化的世界,国家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中国作为全球共同体中的一个参与者,在全球共同体中,与各国实现资源共享并从中受益。但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将会因为未能有效管理全球共同体而遭受苦难。这是因为,工业化国家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已经使气候改变,结果造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粮食短缺的极端灾害性天气模式,世界各地的海洋和陆地的生物多样性也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而减少,所有这些因素必将影响中国农业的未来。
克里福德·柯布认为,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那里,英文单词“ecological”还有其他含义,是指在任何复杂系统中各种关系的研究。因此,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要求人类要有一个能协调所有观念的思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处于平衡之外的农业系统。
与以抽象的形式讨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不同,克里福德·柯布更乐于以哲学范例的形式来展现关于生态农业的观点。他认为,适用于生态农业的哲学关键要素是:1.环境中超越事件和系统中超越组件的优先级;2.非线性或间接的因果关系;3.所有科学知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4.相对主义——多角度的有效性;5.所有产业中权利和义务的相对性。因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对于后现代生态农业来说最需要的是从中国哲学智慧中探寻论据,譬如道教、中药、阴阳论和新儒家思想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要求的后现代生态农业之路既要结合现代科学,又必须充分尊重传统农业智慧。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政法学院杨富斌教授在《略论过程哲学宇宙论与生态文明》报告中认为,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来源的过程哲学从机体宇宙论高度回答了当代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根据和实现途径。指出,在过程哲学看来,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向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趋近;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深刻的基础、根据和本源在于宇宙本身是一种有机整体,它按其本性逐渐趋向于复杂和有序,是迈向总体和谐的一种创造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是通过人类主体的自觉认识和长期努力,使得人与自然和社会保持良好互动与和谐状态。
山西大学社会发展与后现代思维研究中心主任乔瑞金教授在 《右玉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品质》的主题发言中,从文化哲学的视野诠释了右玉生态文化提升的要害和实质。认为右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一种文化启蒙的特征,蕴涵了一种独特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精神,彰显了一种区域文化发展方向,具有很深的文化精神内涵。首先,右玉生态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对现代性理念中唯利是图和掠夺成性的价值追求进行批判的精神,走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新的路径。右玉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种与工业文明不同的发展模式,它不是把自然作为一个无限掠夺的对象,而是作为一个可持续利用的对象,因而是一种生态文化,一种绿色文化,一种可持续文化。其次,右玉生态文化建设培养了一种可持续的思维和实践方式。60年来,右玉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发展绿色农业,达到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与统一,现已成为右玉人民的一种思维习惯。右玉的生态已进入了一种可持续的循环生长状态,形成了一种整体的、有序的和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管理模式。最后,右玉生态文化建设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右玉的生态建设已成为一种民有、民享和民用的文化,已成为民众生产和生活的一种基本方式——种草于荒坡,植树于山丘,形成生态家园,发展生态产业,从生态建设中致富。这种生态文化精神已经成了右玉人的一种自觉的和自我的认同,因而是一种新的文化启蒙。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博士王继创认为,右玉60年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不仅铸就了“右玉精神”,同时也孕育了右玉生态文化。指出右玉人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把恢复生态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家园有机的结合起来,当地良好的 “生态软环境”是生态文化的充分展现。[1]认为,生态文化建设包含着以下三个基本维度:第一,生态文化建设要求社会发展理念确立一种全新的生态价值观导向,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应实现一系列的转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由单向度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向 “环境—经济—社会”关系相协调的包容性增长转变;在资源利用上,由资源低效单次利用向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工业文明物质主义追求物质生活的高消耗向生态文明人们生活的高质量和人的全面发展方向转变。第二,生态文化建设要求社会思想文化建设诉求一种生态整体主义思维方式,超越建构在现代性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机械世界观和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承认自然是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摒弃物质至上、经济至上的文化理念和思想观念。第三,生态文化建设要求个人生活的生态伦理意识的培育和公民环境美德的践行。[2]
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所长刘建生教授在《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思考》的主题报告中,针对右玉旅游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右玉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他认为,右玉不仅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而且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刘建生教授提出右玉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应以文化为本、生态为纲、经济为用、相宜为标,建设生态健康、景观适宜、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发展高度统一,将新景观与传统景观相结合,购物旅游与娱乐旅游相结合,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相结合,静态观赏与动态观赏相结合,一般观赏与人人参与相结合,从而实现右玉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性和持续性。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完整,讨论充分,中外语言沟通流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期间,与会中外专家学者还实地参观考察了右玉县南山森林公园,四五道岭生态景区,贾家窑山松涛园,苍头河湿地公园,玉龙生态园等地。在大会闭幕式总结讲话中,山西省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薛勇民教授指出,右玉生态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先进性精神的时代表征,已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如何深入思考并践行 “右玉精神”,如何创新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创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生态文化,进而如何借鉴后现代哲学的合理思想,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甘霞,王杰敏.简论右玉生态文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8(4):32-34.
[2]薛勇民,王继创.低碳发展蕴涵的生态价值取向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