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加层阻尼比探讨

2011-04-12 08:15
科学之友 2011年9期
关键词:阻尼比剪力振型

刘 阳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引言

由于市场的要求,常在一些原有结构为混凝土结构的上部加钢结构。而现有国内外规范,对这种混合结构阻尼比,并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国内常采用单一阻尼比来确定混合结构阻尼比。广州432 m高西塔楼混合结构和合景大厦混合结构中,阻尼比均取值为0.035。均小于规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0.05,大于钢结构的阻尼比0.02。

2 阻尼理论

阻尼比对结构的振动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反映结构耗能能力强弱的重要参数。阻尼是使自由振动衰减的各种摩擦和其他阻碍作用,是结构重要动力特性之一。阻尼作为衡量结构动力特性的重要参数,一直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经过许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在实际工程中,人们常用的有黏滞阻尼、复阻尼和瑞雷阻尼3种理论。1865年W.Thhomson在观测了一些简单体系自由衰减振动后,认为固体材料中的内摩擦类似于黏滞液体中的黏滞摩擦,与变形速度有关,称为黏滞阻尼理论。1912年朱克力斯达德(N.O.Myklestad)在前人阻尼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假定,由于材料的内摩擦而使应变的相位总量比应力的相位总量落后r,r值可近似地看做一个常数,并称为复阻尼。瑞雷阻尼是在Caughey阻尼演变而来的,当Caughey阻尼与振型正交时,可以确定结构r(1≤r≤n)个振型的阻尼比,n为结构自由度的个数。

对于混合结构,采用经典阻尼确定单一的阻尼比显然是不合理的。对此,人们从工程设计方面考虑,采用应变能阻尼来反映混合结构的阻尼特征。

国内一些学者常采用应变能方法,得出混合结构第i振型的阻尼比公式:

式中:ED(i,n):第i振型第n的单元的耗散能;

ES(i,n):第i振型第n的单元的应变能;

¢in:第n个单元第i振型的振型位移wi第i振型的圆频率;

hn:第n个单元结构的阻尼比;

Kn:第n的单元的刚度矩阵。

3 工程概况

文章以山西某医院加固加层项目为背景,在原有8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基础上,新加6层(其中首层为层高1.5 m的型钢混凝土—中心支撑体系)钢框架—屈曲支撑体系。加层后的平面布置图见图1、立面布置图见图2。

图1 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2 结构剖面图

4 混合结构阻尼比分析

本次设计采用了MIDAS有限元设计分析软件,分析了该混合结构在应变能因子法计算下的前40个振型阻尼比,见表1、图3。

表1 混合结构应变能阻尼比

图3 应变能阻尼比

图4 结构正面振型

从结构个振型阻尼比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结构在各阶振型阻尼比变化还是比较大的。通过对比第一振型和第七振型(两者振动方向都是X向的)见图4、图5。振型1中,混凝土和钢结构在两者都参与了振动,阻尼比为0.034,接近两者平均阻尼比0.035,说明混凝土和钢结构在振型1中的应变能相当。振型7中,阻尼比为0.023,接近钢结构阻尼比0.020,说明在振型7中钢结构参与了主要振动,混凝土结构的应变能减小,钢结构的应变能增大。其他各阶振型中,阻尼比的大小,也是与各振型中混凝土和钢结构参与刚度贡献有关。

结构应变能法计算得到的楼层剪力与采用单一阻尼比0.035计算得到的楼层剪力对比见图6、图7。

图5 结构正面振型

图6 X向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

图7 Y向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

5 结束语

阻尼比在结构振动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对于单一材料类型结构的阻尼比,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而对于混合结构阻尼确定,尚处于研究阶段,国内外也没有合理公认的规范对其规定,本文通过一加层工程实例,通过对混合结构加层设计中阻尼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采用应变能因子方法,得出该混合结构前40个振型阻尼比中,基本振型阻尼比接近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阻尼比的均值0.035,高阶振型接近于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0.05,中间振型阻尼比介于0.02~0.04之间。

(2)采用应变能阻尼比计算得到的楼层剪力要比单一阻尼比计算的要大,结构采用单一阻尼比的计算结果会使钢结构的计算结果偏小,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阻尼比剪力振型
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分布参数动力模型及地震响应规律的研究*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悬臂箱梁剪力滞效应试验
基于细观结构的原状黄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
基于实测数据的风电机组塔架阻尼研究
鱼腹式钢箱梁横向剪力滞效应分析*
关于散货船剪力修正的思考
超高异形桥塔及支架自振特性研究
有轨电车钢-混组合曲线梁桥剪力钉受力分析*
考虑空间三维模态及振型修正的高耸结构风振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