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民风民俗资源的文化产业价值

2011-04-11 13:04阎晓雪李瑞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

阎晓雪 ,李瑞杰

(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张家口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民风民俗极具独特性与稀缺性,民俗资源开发大有可为。作为中央政府控扼西北的军事要道,张家口军事建筑工艺独具特色;作为中俄贸易的中心,张家口饮食服装个性鲜明;作为多民族融汇地区,张家口语言文字深受晋语系影响,又有蒙古族语音的成分。但当今学者多从旅游开发角度研究民俗资源。如,邓永进等提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风土人情及其载体。[1](P36-37)兆祥认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的综合。[2](P235-236)福义等认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观光游览,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民族民俗风情资源。[3](P227-228)学界对民俗资源的研究多强调物质基础上的内容精神性。作为具有吸引力、能开发利用并能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资源[4](P89),民风民俗资源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对张家口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张家口民风民俗资源现状

民风民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心态和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传承性。依托民风民俗资源产生的文化产业是资源型文化产业,对资源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张家口民风民俗由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特点的汉族民俗、以渔猎为主要特色的满族民俗和以游牧生活为主要特征的蒙古民俗等交融而成,辅以张家口中俄贸易交通要道和察哈尔旗建置地的地位,民俗风情体现出强大的融汇性,在饮食、服饰、建筑、信仰、休闲等方面都极具地方特色。

(一)饮食习俗

饮食是民生第一问题,不可一日无。张家口地处塞外,较为寒冷,故食物多以温热多汤为尚。当地人以食用莜面为大宗,四季三餐吃法不同,各有风味。莜面做法甚为复杂,主要分为五大系列:蒸、炸、汆、烙、炒。种类繁多,概有数十个品种,具体有窝窝、鱼鱼、储格、拿糕、饺饺、傀儡、丸丸、馄饨、拨面、山药扁鱼子等。食用方法特别简单,多用蔬菜及辣汤冷调,或用热羊肉汤和熟土豆热拌。莜面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粗粮,做法简单易学,可以在增强游客的体验性消费上发挥作用。除莜面外,张家口人还喜食小米、黍米。小米多吃捞饭或熬煮稀饭。黍米以人力捣面作糕,或用油炸,即市面上所售炸糕。

蔬菜以马铃薯和腌菜为大宗。当地人将马铃薯、白菜、豆腐等共融一锅,或以黄豆捣面,点浆做熟,不另去渣,即俗谓之“懒豆腐”,再和以马铃薯,杂以咸白菜,制成大烩菜,绵软可口,味道极佳。

(二)服饰习俗

服饰因生活环境和个人地位不同差异巨大。张家口气候寒冷多风,服饰注重保暖性能,当地人喜欢在袄内穿着腰子(类似坎肩),为该地服饰一大特色。衣服颜色以深色系为主,皆短装,喜窄不喜宽,不断朝着时装化、现代化发展。由于张家口地接内蒙,是察哈尔省旧址所在,故蒙族传统的婚丧礼俗、生活习俗等对现在还有深刻影响。张家口的蔚县剪纸、坝上二人台、民间故事等都深深地具有蒙族烙印。

(三)建筑习俗

张家口历史悠久,留存下来的古迹颇多,如黄帝祠、大境门、清远楼、镇朔楼、冯玉祥将军故居、水母宫地下长城、蔚县南安寺塔、金阁山(丘处机修炼地)、蔚州灵岩寺、云泉寺、赤城朝阳观、水母宫、蔚县古城、怀来古城、鸡鸣驿、堡子里建筑群、蔚县代王城遗址、蔚州暖泉书院、元中都遗址、野狐岭古战场等等。建筑多以五脊六兽、五彩华丽为尚,然民居多不采用。民居以屋室简约为主,普通多为土房,碎石或砖砌墙,压土成壁。屋内寝具,多筑土炕,天寒烧火取暖,面积很大,占半屋左右,甚至有占2/3者。基本上所有饮食、家庭工作、育儿、会谈等一举一动日常生活,皆在土炕上进行。盘膝危坐,脊椎多弯,多自幼养成。

(四)信仰习俗

张家口人表面多不奉教,然无形中受佛道教及儒家之学说影响实深,信仰颇为庞杂。所祀诸神概分为3类,一是想象中的无上之神,如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类;二是历史人物之神,如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之类;三是小说宣传之神,如玉皇大帝、五路财神之类。崇拜之人也以群分,如祭孔子者必在士林,祀天地者系全民,祈龙神者为农人,祷于财神者多商贾等。各地均有文庙、关岳和城隍庙,此为宦士所祭祀,参加者多为官员和士子。而普遍祭祀者为天地、灶神、五道、土地、泰山、阎罗等。民无贵贱,并皆行之,不过供品之别。各行各业各有厥神,献戏酬神不绝。虽属迷信,借此稍可慰劳作之苦,作娱乐之行。

其中蔚县当地人称之为“会醵”的信仰活动十分独特。“当春秋祈报日,里社率备牲禮祀神,召优人作乐娱之。随各邀亲识来观,大小骈集。竣事,会中人依次叙坐享馂余。鼓笙吹阗,必醉饱乃止。朱昆田《题钱舜举春郊醉社图》诗:‘坎坎鼓,蹲蹲舞,祈秋成,祀田祖。田祖醉,彻酒脯。速翁媪,将稚孺。相挽搂,来田头。草为茵,花为筹,酌大瓢,相劝酬,日未落,饮不休。或饱腹,或睅目,或拍手,或顿足。或招或携或追逐,或号或笑或趜趗,葫芦颈长盛余酒,茨菇叶香裹余肉。’盖实录云。”[5]

(五)休闲习俗

人民终年劳动,而娱乐消遣之事亦不可无。大型娱乐活动汉族主要有“庙会”、“赛马会”、“撺场”等。“庙会”是交易场所,可以在此购置一切物品。工商阶层在庙会之时也常常放假一两天,消遣取乐,是娱乐的最好时机。另外,庙会中亲友会面,畅叙衷曲,还可欣赏戏剧、杂技等,开阔心胸,消散郁抑。“赛马会”是坝上地区常见的娱乐形式,尤以张北最为著名。张北作为产马之区,不比赛无以见高低,不竞争无以显优劣。该地赛马会由邑绅支持设立,一来可以彰显当地良驹,不至淹没,二来亦可招徕购马者,一举两得,可为当地公众谋取利益。“撺场”是农村收秋之会。各村中,每于秋季禾稼登场之后,村中人均来帮忙,不用金钱,只晚间飨以粘糕、烧酒、简单蔬菜而已。至各家借牲畜、物件使用,若有,无不借给,显示出互相扶助之义。蒙族娱乐与汉族娱乐大不同,概有“跳鬼”、“跑马”、“祭脑包”等。“跳鬼”是一种游戏,每年六月择定吉日,蒙人均至各大庙,男女聚会,带假面具装扮鬼神,鼓乐喧天,按照音乐节奏动作,跳后会餐。“跑马”是“跳鬼”活动中的节目之一,于跳鬼之际,选择不超过13岁的小孩子,骑无鞍之马竞赛,优胜者获得奖品。“祭脑包”亦于夏季择定吉日,祭祀脑包。脑包者,以山顶砌以碎石,上插许多树枝,并贴五色彩纸。高搭帐篷,预先请喇嘛数人,诵经三日,宰杀牛羊设祭奠礼。由蒙古地方首领或政府官员率领民众致祭祈祷,以求山神保护。祭祀以后作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6]

小型娱乐有“踩高跷”、“抬阁”等,多在正月进行。“踩高跷”6至10人 1组,足登 5尺木椽,游行街市,每至人家门首,即作种种表演。既歌且舞,佐以音乐,所扮者皆旧时人物,各村皆有人擅长。“抬阁”是8人抬以直径为2寸的铁质之杠,上绑10岁至14岁童女,扮作旧剧,如宋太祖送妹、断桥、奇双会等,游行街市。有时还以高跷为导,以船灯或龙灯殿后(以纸糊一长船,或一长龙,分作若干段,每人一段,徐行如船,龙在水者然,中燃烛,晚更美观)。[7]

家庭娱乐虽然没有固定时间,亦时常举行,大致有“打坐唱”、“灯谜”、“赌博”、“象棋”等。“打坐唱”是每年正月,各商店及各富家或店员合组,或父子兄弟,团坐奏各种戏乐,有时并附以唱。只唱不演,妇女多不参与。“灯谜”多是士人于元宵佳节进行。即备灯谜若干,或悬于公众庙社,以便同村士子之猜;或悬于自家宗祠,以供同姓晚辈之乐;有时亦仅在家,以示子女。猜中者多奖以文玩小品。“赌博”是男女皆参与的娱乐。旧时女子赌多为叶子戏(即纸牌),男子赌多为骰子戏,现如今以麻将最多。赌风太盛,此为社会一大流弊,故政府多所禁止。本地擅长象棋之人颇众,40以上有闲之人,往往于茶余饭后相互对弈于街头庙后,多以吸烟为乐,旁观者亦各参谋一方,闲情逸致,可见一斑。

现如今张家口人的休闲活动更加广泛,受传统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张家口休闲空间的大量开发建设,尤其是室外空间即大量的近郊和远郊休闲空间的丰富。如安家沟景区、赐儿山、小白山、西太平山、鱼儿山、水母宫等,提高了城市绿地占地水平,增加了人均体育设施占有量,提升了张垣大地的休闲娱乐水平。

二、张家口民俗资源的文化特点

作为一种文化模式,民俗以有规律的活动和习惯约束人们的意志与行为。对传统的张家口民俗进行研究,去粗取精,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与再造张家口地方民俗,是促进张家口地区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个多民族杂居区域,张家口各民族的民风民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不断融合。

(一)道德风气纯朴

张家口民风古朴,不尚浮华,虽多有向外就学者,风气稍变,然普通民众多不改旧时之遗风。人多以务农为生,工商次之。至读书出仕,执戈卫国者寥寥无几。“因勤俭过度,人皆不洁,居积为重,不知公益是一般人之普通特性也。”“但人皆忠实持重,内外坦白,敦信义,重礼让,习尚朴茂,勤俭自持,旧道德深入人心,牢不可破。”“尊老敬长,矜孤恤寡,为固有之遗风。”[8]

(二)交际活动简单

塞外寒冷,人们交际往来较少。旧时“除至亲挚友来往外,几不知交际之为何物也。对亲族之稍疏者,多不通音问,虽亦间有通庆者,不多睹也。至戚友志较亲者,交际较为频繁,每岁春秋二节后,互相宴会”[8]。近年来新风稍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交往日繁。但饮酒吸烟为人之普通习惯,置利害于不顾,虽儿童以之为戏亦竟不问,日久自不可离。赌风稍炽,尤以春节后为最盛,几家家不能免。

(三)历史资源丰富

张家口市地处京、晋、蒙、冀交汇处,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全市现已查明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点有2 910处,其中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处,一般文物遗存点2 619处。这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城址、摩崖石刻、碑碣、经幢等以及近、现代革命纪念遗址等。境内还存有建于8个历史时期的长城,绵延达1 471公里,占河北长城总里程的2/3,全国的1/6。文化资源丰富,资源总量和占地面积等占据竞争优势,开发潜力比较大。

(四)娱乐活动意义重大

休闲娱乐活动比较普遍,以张北庙会为例,县城夏历六月二十四日庙会,为一成不变之习惯,对于社会、家庭、经济等均有重要意义。1.将界秋天,借此会期,各地商贩运来贩售农具,便于农民收获禾稼。2.债权人与债务人,结账还债,远隔一方,殊为不便,大多数规定于此会期,此便于整理经济方面。3.旧时农民嫁娶,对于首饰、衣服、妆奁等件,购买困难,借此会期,领女携男,亲自到会挑选,心满意足,此便于婚嫁事者。4.母女、姐妹出嫁后,会面谈心实属非易,况旧时农家,终年劳碌,省亲看女、探亲访友,既无闲暇,亦无机会,借此会期,不约而同,均可会面,各叙衷曲,此便于会亲者。5.各地商贩争先恐后云集会场,买卖牲畜,各乡农民的家禽家畜均可贩售,借此活动增加收入。故此,庙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十分重要。[6]

三、张家口民俗资源的文化产业价值评价

民风民俗资源利用必须以保护资源为前提。由于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张家口地区民风民俗资源分布不均匀,多处于偏远地区,且性质较为单一。整合张家口民风民俗资源,减少浪费,使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文化产业开发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饮食习俗文化产业价值

如何发展餐饮文化是张家口政府实施公共设施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尚待建立政府对餐饮业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管理监督机构。

1.增加餐饮特色

目前,张家口已经形成一些比较集中的餐饮聚集区,如桥西西坝岗路、桥东的胜利路等。这些为张家口市餐饮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张家口餐饮文化仍以室内为主,室外比较罕见,餐饮形式过于单调,特色菜品较少,做法稍显简单、粗糙,服务的技术门槛较低,难与其他城市媲美,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这些要依赖于政府加大旧城改造速度和商用建筑的大量开发等等。

2.凸显人文关怀

张家口应加强城市饮食的营销,着力从餐饮文化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上着手。例如,餐饮本身的体验、环境的体验、物美价廉的惊喜等。民俗村则从如何设计特色民俗的房屋建筑、乡村酒店装潢,提供特色主体餐具、儿童专用餐椅等切入。

3.提高从业者素质

餐饮业的从业人员众多,产业规模大。为提高餐饮经营者职业素养,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服务理念,增强行业自律,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建筑文化资源文化产业价值

民俗资源物以稀为贵,年代久远的文物保存下来的数量相对较少,文化价值更高,特别是历史文化、古代建筑、历史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更为突出。

1.增强资源的整合开发能力

张家口地区民风民俗资源的地域性较强,分布受地理环境、民族风俗、历史沉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均匀状态。这种不均匀状态常常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必须提高资源整合开发能力以提升产业实力。

(1)效法红色旅游开发,通过挖掘革命文化资源中的革命文化价值,利用人们心中的“红色情结”,整合革命纪念地、革命标志物、伟人故居等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使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注重农村民俗教育功能,例如将农户家用的一些农具和日用品进行展览,体现农业文明和社会进步。同时可以利用民俗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和隔离城市的地缘优势,将与乡村发展有一定关联的教育内容引入到民俗村来,使民俗村成为现代教育基地。在污染小风景宜人的地方发展绿色食品供应等等。

2.发挥资源的产业规模优势

将民俗资源的几个相邻区域优势互补,形成小规模的联合开发,突破节点式发展与运营,在整体观念下进行旅游规划。

(1)将蔚县粗粮、涿鹿三祖祭祀和下花园鸡鸣驿文化考古等结合开发,运用网络等新兴渠道进行销售。

(2)绿色农产品实行全市配送机制,在城内建立农产品旅游商品专卖店,拓展市场,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提高民风民俗资源地之间的公共交通运行频次,建立民俗资源开发的集中运营体系,等等。

3.增加资源开发人才与资金配备

张家口民风民俗资源的宣传主要依靠政府网站。目前民风民俗资源的信息薄弱,精美指南非常罕见,各种场合宣传明显不足。这些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的挖掘工作,发挥村官的作用,同时需要得到有关管理部门在财力和智力上的大力支持。

(三)休闲娱乐资源文化产业价值

休闲娱乐资源开发应立足于“同中求异”,形成特色品牌,依据市场需求、季节变化等进行打造,如崇礼夏季、秋季翠云山观光,冬季滑雪等。但总体看来张家口地区节庆民俗开发缺乏新意,服务特色化、旅游主题内容与项目特色化和商品品牌化等特点不足。

另外,张家口市民俗集中展示区建设不足,目前比较好的只有张北中都草原、涿鹿三祖堂等几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地方艺术特色产品文化产业价值

张家口地处晋、京、冀、蒙文化交汇地,其文化既带有对中原汉文化的传承,又不失独具一格的文化情调。如河北梆子、晋剧、京剧、相声等在张家口有相当的群众基础,也有极具特色的口梆子和二人台。另外,还有以全国唯一的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著称的蔚县剪纸,以绿色养生闻名的坝上莜麦等等。张家口地方特色产品商品仍以蕨菜、莜面等食品类为大宗,需要形成统一规范的商品生产标准,增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多渠道销售。

随着生态文明日益提上日程,张家口地区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该地区的文化资源的继承发展上。通过展现张家口地方民风民俗资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构建和谐、自然、文明、环保的绿色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1] 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2] 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3] 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4] 王晋.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价值评价与开发建议[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9-92.

[5] 王育源.蔚县志(31卷)[M].清乾隆4年刻本.

[6] 陈继淹.张北县志(8卷)[M].民国24年铅印本.

[7] 刘志鸿.阳原县志(18卷)[M].民国24年铅印本.

[8] 刘必达.万全县志(12卷)[M].民国23年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