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桂芝 彭桂莲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430063;2.安陆市十里中学,湖北 安陆432600)
PBL教学模式在听说课中的应用
彭桂芝1彭桂莲2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430063;2.安陆市十里中学,湖北 安陆432600)
全球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通用的语言,即要求大学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然而多年来的英语教学改革使“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不复存在,但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冷场”,“答非所问”和“自顾自讲英语”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教学观念和模式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即站在新的角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PBL;听说能力;教学模式
伴随着全球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通用的语言。这无疑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多年来的英语教学改革使“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不复存在,但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在进行同伴交流或小组辩论教学活动时,“冷场”,“答非所问”和“自顾自讲英语”的现象依然存在。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教学观念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即站在新的角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对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进行了小范围的教学试验,发现PBL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实用能力非常有效。
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20世纪50年代应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产生的。经过不断完善,到了20世纪90年代,PBL教学模式已得到西方教育界较为广泛的认同,成为西方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以建构主义为核心基础的PBL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发展性和建构性;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教学流程诸如“组织小组、设计问题、呈现问题、自我学习指导、尝试利用新知识循环往复解决问题、学习过程的总结、反思与评价等环节”①来实施。教师在课前对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尽量设计出真实、复杂的“情景性”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网络全方位、“合作性”、“自主性”的探究、搜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全员主动性地参与,并在讨论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养成回应和参与相关讨论的良好习惯;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在教学过程上,主张因材施教,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程衔接上,强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在教与学方面,要求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真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前的设计者、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者、课后的反馈者和反思者。学生由原来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②
以小组相互协进行学习的PBL教学模式也特别适用于学生水平各不相同的班级。不同背景的学生容易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参与讨论既有助于合作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想法与意见了解不同思维视角,以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也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这种合作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有关的先前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其次,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学生会经常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认知负担分散到各个小组成员的身上,学生分别负责某个学习要点,通过合作,他们可以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③学习者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学习者合作精神,锻炼学习者英语听、说能力的绝好机会。
我们实施PBL教学模式是以我校(武汉理工大学)2010大学英语教学计划为基础,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方针:“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操作层面上,我校继续采用以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听说能力的训练的3+1×4的教学模式,3表示为每周读写课2学时(多媒体教室上课)和每周听说课1学时,再加上每周1学时网络自主学习检查指导课,4表示4个学期实行分级教学。从理论上说,PBL教学模式能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目标,因为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在老师的参与下,围绕某具体问题的解决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它强调学生知识的发展性与知识的内在建构性,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自主学习,并在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探究性的、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强调全员主动性地参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英语实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教师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活动,而且更注重课前问题的设计和课后教学效果的反馈与反思。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英语能力三个层次的分类要求和我校2010级的教学计划,A级班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应该达到较高要求,B级班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应该达到一般要求;即在听力方面: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在口语表达方面,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为了达到教学要求标准,解决课堂中“冷场”,“答非所问”和“自顾自讲英语”的现象,因而尝试性地把PBL教学模式引入到听说课程,希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以听、说实用能力。
我们的听说课程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全新版)。该教材每一个单元设一主题,其练习的设计有pair work,group work,group discussion,debate等形式。该教材的编写非常有利于PBL教学模式的实施,不同单元的不同主题有利于教师课前问题的充分设计,其练习方式的设计有利于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小组的全部参入。众所周知,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仅仅靠每周一节听说课是无法做到的,因此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教师每周课前设计的问题,在课前进行主动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性的探究很有必要。
在听说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循序渐进的在不同学期进行有个人听力内容复述、2人对话操练、仿说、5人小组问题辩论等教学活动。在第一学期,我们主要对课本Part B部分进行听力内容复述和2人对话操练,努力地让学生获得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当结束复述活动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同一主题进行2人对话操练,学生可以复述课本中的预构成语块,但其他部分必须用课前准备的不同词汇和情景问题替换,其目的是进一步内化所学单元的交际功能和预构成语块,逐渐扩大学生个人语库。④随着内容的进行,我们要求学生对Speaking Part部分内容进行仿说,“我们认为仿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仿说就是‘有指导的’(guided)说话:先给定一段示范对话,让学生掌握表达某种交际功能以及表达一定题材所必需的语言形式,要求学生模仿示范对话中的用语,然后运用相关信息用英语说话。所谓相关信息主要指两种信息,一种是跟说话者本人或说话情景有关的真实信息,这叫做真实交际(real communication);一种是教材中提供的假想信息,这叫做模拟交际(simulated communication)。采用“仿说”的学习方式不会限制学生发展用英语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可以使学生逐步建立用英语说话的信心,掌握说地道而且得体的英语的能力。”⑤第二和第三学期,除了仿说和复述,我们还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教师课前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小组辩论。这一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前充分准备的材料对问题进行辩论,辩论活动既是一种课前所查文献资料内容的展示,也是一种分析、归纳能力的初步形成过程。尽管初期有冷场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小组辩论活动已经成为课堂主要部分。在寻找问题答案的准备阶段,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全方位的寻找解决的办法,最后汇合形成小组的主张。在意见趋同的情况下,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此时每位成员都要发言,教师此时的职责就是记录大家的发言。当小组讨论结束,教师必须就记录的内容对学生逐一进行点评,组织学生对自我小组的活动进行分析、反思和评价,以便下一次的小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和精彩。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寻找相关的资料,面对来自不同资源的不同答案和获取的信息,学生会进行分析、整理;在小组观点的形成中,小组成员不断的讨论、分析,能渐渐地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课前、课后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也能弥补每周一节听说课课堂学习时间上的不足。这种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课前和课后的准备,直到小组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活动,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观点碰撞的辩论过程中,学生们能认真听取其他小组成员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课堂也不会再出现“冷场”,“答非所问”和“自顾自讲英语”的现象。
把PBL教学模式引入听说课堂,既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能完成我校2010大学英语教学计划。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当然,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因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然要不断地反思、探索、完善更加适合于听说课教学的新模式。
注释
①②支永碧:《PBL在中国外语教育中应用:意义、困境与出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第7期。
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页。
③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3期。
④⑤杨惠中:《怎样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外语界》2008年第1期。
责任编辑 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