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晶 宋锦平 许叶华
近年来,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山体滑坡等)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交通事故、爆炸、房屋倒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时有发生,常常在短时间内同时有大批受伤的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救治。由于时间集中、伤员多、医护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救援工作难度增加。实践证明,有效地组织管理、准确地伤情评估和及时开展护理工作,节约了抢救时间,对伤员的抢救、转运、心理支持等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文通过总结 2009年 9月 ~2010年 9月 15起 217例伤员护理经验,回顾护士参与成批伤员护理的实践工作,介绍了在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中成批伤员的救护措施及临床护理体会。
本组 15起 217例伤员,其中男 126例,女 91例。年龄 1~82岁,其中 <18岁 15例,18~65岁 154例,>65岁 48例。受伤原因:车祸伤 8起 131例,地震灾害 2起 32例,急性中毒2起 30例,烧伤 1起 12例,爆炸 1起 7例,建筑事故 1起 5例。
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伤害往往具有突发、规模大、病情发展迅速、伤员集中、复合伤多的特点。伤亡既有当时的,又有继发的;伤情既有生理的,又有心理的[1]。外科处理以骨折、烧伤、脑外伤等为重点,内科处理要注意及时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衡、给予营养支持等,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当灾害发生后,首先要求管理部门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与反应。护理部负责整个医院护士工作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灾害发生后,护理部应根据伤亡人数,确定灾害现场对成批伤员救治所需的护理人员数量,以及随后转运、住院所需的医院条件。
按照医院制定的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相关流程、预案,在医院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护理部迅速部署、合理调度,迅速组建医疗救护团队,抽调专业的护理人员派往事故发生现场。在保证医院常规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结合科室具体情况,派出以急诊科护士为主的院外护理救援队伍,根据不同情况再分派骨科、脑外科、烧伤科等科室的专业护理人员,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护师或多年资护士带头,合理安排,科学统筹。通过调整休假、抽调其他科室人员等方式,保证院内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充足。同时做好院内的准备工作,一要腾空床位,二要调配药品、器材和医疗设备,三要调派人手,四要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
快而准地检伤分诊可以优化急诊资源的配置,通过检伤分诊,对伤员的治疗和分流建立优先权。各得所需的医疗资源,使灾害成批伤的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整体推进[2]。及时准确地将伤员按病情分类、转运,可以为医疗救援工作节约宝贵的时间,是抢救生命、减少伤残的重要环节。由于成批伤员数量多、抢救时间相对集中、伤情紧急等因素,使救治工作难度增大,因此分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护士应通过确定伤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通知并配合医师首先抢救有生命危险的伤员,现场救护条件允许时及时送院内急救。对于伤情较轻的患者,护士应给予解释和心理支持,组织管理好伤员,使整个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3.1 保证抢救效率 在成批伤员的救治中,护理工作的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在有大批伤员的抢救现场,护士应重点照顾昏迷、休克、活动性大出血或有其他危及生命情况的伤员,必须保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若经观察,伤员的通气状况或胸廓运动情况不良时,护士协助伤员平卧、头偏向一侧,开放气道,根据病情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伤员常因失水、失血等导致脱水、血容量不足,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扩容。
3.3.2 分组护理 院外急救时,根据派出的护理人员情况,分为若干护理小组,每个小组都保证配有急诊科护士和高年资护士,重点承担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工作。野外救护时,成批伤员的护理工作常在帐篷等简易条件下进行,护士要注意预防感染,做好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患者的病情记录,定时测量体温,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和 24 h尿量。
3.3.3 熟练使用抢救器材和药物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是抢救工作的保证,和蔼的态度、熟练的动作能增加伤员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成批伤员的救治工作,医院内须储备折叠床及匹配的被褥、输液架、吸氧装置、简易呼吸器、喉镜、充气担架、洗胃机、吸引器、血压计、听诊器、诊包、口罩、防护镜、隔离衣等物资[5]。常用的抢救药物要定时检查。护士应熟悉抢救器材及药物摆放的位置,培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3.4 批量操作集中进行 对于需要批量进行的操作,例如注射破伤风,可以安排专门的小组对患者逐一注射并标记,有效避免了遗漏或或重复注射,保证了患者的安全[6]。张颖[7]应用一次性标识腕带在成批伤病员急救中效果较好。腕带标识了患者的主要情况,避免反复问诊,争取了抢救时间。
伤员经现场急救后,需要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与护理。由于伤员数量多,常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批护送。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充分利用救护车上的急救设备,对伤员实施生命支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与医院取得联系,为院内急救提供可靠信息[8]。护士在转运途中,要密切监视伤员尤其是重伤员的生命体征,保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体位合适,特别注意骨折患者的肢体固定、昏迷患者的呼吸频率及节律等。
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急骤,但带给伤员与家属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却常常需要长时间来恢复。伤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甚至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很多伤员还存在营养状况差,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9]。目前,我院已建立了华西医院远程医学网络中心和地震伤员康复中心,作为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医学救援的一部分,有利于伤员在康复期的身心恢复,解决了伤员出院后居家护理的难题,有效地避免了伤员因后期处理不当造成的远期并发症。
作为医院子系统的护理工作,在护理部的统一指挥下,才能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科学管理、团队合作、配合有序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应对成批伤员的护理工作时,护理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将护士分为抢救组、治疗输液组、登记组、转运组,可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效率。并通过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使医疗资源利用最优化,伤员处置最恰当。
在抢救成批伤员时,要做到快速、准确地对伤员进行预检分诊。通过建立伤员基本信息快速登记与快速预检分诊流程,制定并优化接收伤员流程,改善信息采集流程,可给予伤员最有效的紧急处理。
灾害救援工作中成批伤员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丰富精湛的急救技术、扎实的相关学科理论与技能。Jennifer[10]在对护士进行有关大批伤亡现场伤员分类知识测验的研究中发现,麻醉科注册护士得分最高,其得分与医师一样高,其次是急诊科护士、ICU护士和妇产科护士。经过培训,护士们的得分均得到提高,说明培训可以帮助护士掌握伤员分类的理论和技术,分析结果发现,得分高低与是否受过高级心肺复苏训练有关。目前,在我国,心肺复苏等现场急救技术已经列为护士基本操作考核的项目之一。目前我们要重点训练的是护士在室外艰苦条件下综合分析、处理伤情的工作能力,力争经过系统培训,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及临床基本功得到增强。
实践证明,按ISO 9000质量标准建立和实施成批抢救应急预案是必要的、有效的[11]。各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然灾害和突发卫生事件成批伤员医疗救护流程,使抢救过程紧张有序,使全部伤员都得到妥善处理。通过科学管理和培训,加强护士护理成批伤员的能力,可降低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
[1] 张海生,王 颖,陈淑琴,等.志愿者服务在地震成批伤员救治中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A):70-71.
[2] 马晓琳,张济梅.地震灾害成批伤员的急诊分诊及救护[J].现代临床医学,2009,35(2):144-145.
[3] 童 静,张 明,刘敏慧.救治时间窗分诊模式在台风所致群体伤院内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44.
[4] 张少丽,赵 盈,杨庆华.多科协作下 33起成批伤员抢救护理管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103-104.
[5] 田丽华,孙文利,杜秉利,等.基层医院突发事件成批伤员医疗救治程序的构建[J].护理研究,2009,23(2C):537-538.
[6] 陈 斌,毛芙蓉,文秀华.地震灾害应急护理的难点分析及护理措施[J].护理研究,2009,23(3A):621-622.
[7] 张 颖.一次性标识腕带在成批伤员急救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9B):2441.
[8] 王 瑜,王惠卿,王秀珉,等.突发事件成批伤员现场急救程序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2):79-80.
[9] 王园园,朱建英,陈建芳.汶川大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B):74-75,78.
[10] Jennifer L Robison.Army nurse knowledge base fordetermining triage categories in amass casualty[J].Military Medicine,2002,167(10):812.
[11] 刘 钰,张黎明,薛 冰.急诊抢救应急预案在成批伤病员救护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