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晶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氧气雾化吸入是现代治疗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作用为:消炎、镇咳、祛痰,对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鼻、咽、喉部炎症的充血、水肿状态,抑制分泌物渗出,改善通气和发声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1],其特点是可以调节雾量,雾量大小均匀,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可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达到消炎、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变通气功能等目的[2],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传统的氧气装置因为复杂的操作以及消毒程序的复杂化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并且吸氧环节的污染是多方位的系统性污染,包括湿化瓶污染、湿化液污染、供气系统污染、细菌逆行性污染,而吸氧环节污染的直接后果是引发医院感染,我国医院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其中因湿化液、医疗装置等污染是引起肺部并发症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外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21%~77%,致死率为 20%~61.7%[3]。因此我科采用了新的吸氧器械扶舒清,扶舒清进气孔采用特有的纳米微晶滤棒,可以有效的过滤清除供气管路及流量计中进入的污染源,保证氧气源头的纯净性,能有效将氧气大气泡分割成微小气泡,避免产生气泡噪音而影响患者的安静休息;氧气输出端口设有瓣膜式弹性硅胶逆止阀,吸氧时在供氧压力作用下自动开启,避免暂停吸氧时细菌逆行引起感染;采用氧气湿化、过滤、输出等一体式设计,操作简单。现就我科应用扶舒清雾化吸入情况报道如下。
选择我科 2009年 11~12月所有应用扶舒清行雾化吸入患者 50例,男 29例,女 21例。年龄 36~79岁,平均(58.88±9.1)岁。直肠癌 25例,胃癌 10例,结肠癌 15例。均为手术后患者。手术前有吸烟史 30例。术前均无呼吸道感染史。
将扶舒清独立吸氧装置安装在中心吸氧的卡口上,会听到“卡”的声音,说明已经安装好,准备好要雾化的药物及雾化器,将雾化器连接管接到扶舒清吸氧装置上,调节流量开关(流量一般调至 5~6 L/min)即可,特别说明扶舒清氧气装置的吸氧及雾化是不一样的,单纯给患者做雾化是不需要湿化瓶连接在氧气装置上面,直接连接雾化器就可以使用,十分便捷(所有患者均采用扶舒清行雾化吸入,雾化器均是同一型号)。
使用扶舒清行雾化吸入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尤其是初次使用者,应先详细介绍雾化吸入疗法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告诉其配合的方法,要尽量深吸气,对年老体弱的患者,雾化吸入后要辅助拍背,不要平拍,要手掌取弓形,这样拍背对胸腔可引起振荡作用,有利于痰的排出。做好四防的宣教。
雾化吸入流量一般调节为 5~6 L/m in即可,特殊患者需要减少或加大氧流量按照病情给以调节,例如有哮喘持续状态患者,当使用雾化吸入后可产生呼吸困难,故对此类患者吸入雾量不宜太大,一般氧气流量 1~1.5 L/min即可。雾化时,痰液变稀,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拍背时,手掌取弓形,由外向内拍打患者腋下、前胸、背部,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对排痰无力者,应备好吸痰器,防止痰液阻塞而发生窒息[4]。New认为吸入药雾时应深且缓,每分钟通气5L。吸入气雾之后须屏气 10 s。若屏气不足 4 s或每分钟通气量增至 8 L,均将降低雾化吸入的效果[5]。雾化液可改用灭菌蒸馏水配置。张晓影[6]对 502名患者的雾化过程进行调查显示,以前采用生理盐水作配置液,但发现患者表情痛苦,拒绝吸入,有一种咸、涩的怪味道。改用灭菌蒸馏水配置雾化液,口感好了许多,患者易于接受,提高了效果。
需要多次雾化的患者,指导患者家属雾化器使用后用温水清洗干净并且干燥保存,以便于下一次使用。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特别是需要长期禁食的患者。
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需各班护士密切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7],要掌握适时、适度。适时即在遵照医嘱的基础上根据痰液性状掌握间隔时间,使痰液保持糊状,此判断方法能防止吸入间隔时间过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又能防止吸入过量,超过了气管、肺对水分的清除能力导致痰量过多;适度即在每次治疗时掌握吸入时间的相对性,主要观察患者有何不适,避免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潮湿及寒冷天气时,患者应避免在完成吸入治疗后立刻外出,以免受凉。雾化器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8]。
使用扶舒清给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后,询问患者使用效果本组患者均感觉舒适。与传统雾化吸入相比较少了湿化瓶及氧气装置的消毒环节,避免了吸氧过程中的细菌感染风险,彻底杜绝了患者交叉感染;有利于患者痰液正常咳出,减少吸痰护理时间以及吸痰费用;消除气泡噪音,便于患者安静休息;操作简单快捷,节省大量吸氧准备时间;医学性价比高,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不但大大减少了该环节的消毒费用,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值得推广。
[1] 张 伟.超声雾化吸入器的原理及维修[J].医疗装备,2007,20(11):12.
[2] 高 青,郑 玲.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7):106.
[3] 石兰萍,田琳琳,杨冬艳,等.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状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5):765-766.
[4] 刘素彦,阎秀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3,18(5):58.
[5] 俞森洋主编.危重病监护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54-155.
[6] 张晓影.雾化吸入器在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04,25(1):87.
[7] 冯燕琳.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3.
[8] 陈 静.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用药与护理[J].临床医学,2009,23(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