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玉
术后患者可能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术后镇痛是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能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下肢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1]。硬膜外镇痛泵以恒速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形成稳定的药物浓度,以达到持续镇痛的目的[2],但它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可能导致锥体外系的反应。我院2008年4月~2009年3月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的患者492例中,有2例发生了锥体外系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病例1:患者,女,25岁,因右肾囊肿入院行右肾囊肿切除术。入院测体温36.4℃,脉搏84次/mn,呼吸20次/min,血压116/78 mmHg。要求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术程顺利。术后第2 d患者于11:20突然出现全身发抖,双眼向上凝视,呆滞,发僵,意识清楚,测血压115/78 mmHg,脉搏98次/min。
病例2:患者,男,47岁,因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入院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入院测体温36.3℃,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0/63 mmHg。术程顺利,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术后第2 d患者于15:10出现发热,颈斜,双眼上翻凝视,颈后倾,意识清楚,测血压112/83 mmHg,脉搏102次/min。
立即停止使用硬膜外镇痛泵,肌内注射安定10 mg或苯海拉明20 mg或阿托品0.5 mg后患者上述症状慢慢消失。
3.1 做好交接班 患者回病房时,护士须与麻醉师做好交接班,了解患者使用硬膜外镇痛泵的时间、药物剂量、浓度、各项观察指标及导管置入正常时的状态等。检查硬膜外管道的情况,防止导管打结、受压及脱落,以免影响镇痛的效果。
3.2 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回病房持续心电监护6 h,之后24 h内每2 h观察并记录1次,持续低流量吸氧。加强巡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镇痛效果并注意观察硬膜外插管部位有无渗漏或感染,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当患者出现颈背部肌肉紧张、疼痛、双眼向上凝视等轻度锥体外系反应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止使用硬膜外镇痛泵,遵医嘱以抗胆碱药物对抗,以免发生重度不良反应。
3.3 心理护理 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可使患者和家属情绪紧张、焦虑,担心会留下后遗症。因此,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反复耐心解释病情,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配合治疗和护理,并从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
3.4 生活护理 术后患者因角色的转换及对病情的担心,护士应做好生活护理,如协助翻身、床上活动双下肢等,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3]。有些患者以为带着硬膜外镇痛泵不能下床活动,护士应告知患者下床活动时应拿稳镇痛泵,避免镇痛泵及硬膜外导管的脱落。
我院所用硬膜外镇痛泵内注入的药物为:生理盐水85 ml,布比卡因225 mg,吗啡5 mg,氟哌利多5 mg。氟哌利多属于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作用部位在锥体外系,尤其对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产生阻断作用,使乙酰胆碱能的活动相对亢进而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我院发生的2例锥体外系反应的患者,经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早期识别锥体外系反应,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将锥体外系反应的损害降到最低。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73.
[2]李 旭.疼痛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9):431.
[3]李富兰.1例剖宫产术后使用PCA泵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5):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