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尿激酶溶栓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2011-04-08 11:32:34侯丽芬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20期
关键词:内瘘尿激酶过敏性

侯丽芬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血透室,湖北 武汉430012)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临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2010年11月我科1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在给予尿激酶溶栓时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抢救后痊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7岁,于2009年9月4日因尿毒症来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以右侧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1周后行左手内瘘手术,选择桡动脉-头静脉作为动静脉内瘘。内瘘手术3个月后,瘘管部位静脉扩张不明显,搏动微弱。于2010年1月12日以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流量130~150ml/min,建议患者行长期静脉置管。1月13日拔除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行左侧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术,术后导管通畅情况欠佳,次日重新插管,血液透析时流量能达到200~250ml/min,但插管部位及其周围多处渗血明显,拔除左侧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次日再次行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手术,术后行血液透析时导管通畅情况良好,血流量达到200~250ml/min。6月8日血液透析前长期静脉置管动脉端回抽有阻力,遵医嘱给予尿激酶溶栓,尿激酶10万U用生理盐水3ml溶解,动静脉端各推1.5ml,30min后回抽显示导管通畅情况良好,以后每隔15d遵医嘱按上述剂量给予患者尿激酶溶栓,溶栓后患者无任何不适。11月19日血透前按常规给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溶栓后1min,患者诉头昏、全身瘙痒,继而面色苍白、出冷汗、球结膜水肿、皮肤湿冷、心音低钝、动脉脉搏搏动微弱、意识丧失、测血压80/50mmHg,考虑是尿激酶溶栓所致,立即抽出溶栓药物,通知医生,取休克卧位,给予患者吸氧,氧流量8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静脉输入生理盐水,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静脉滴注多巴胺,行心电监护,20min后,患者意识恢复,呼吸平稳,动脉搏动明显,测血压130/70mmHg,其它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无后遗症。

2 护理

2.1 抢救护理 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注射尿激酶并抽出已推进导管内的溶栓药物,给予患者休克卧位,吸氧,氧流量8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同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2 加强观察 尿激酶溶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过敏反应很少有报道,但一旦发生往往很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除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外,还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瘙痒、头昏、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2.3 加强安全防护 虽然尿激酶引起过敏性休克发生机率很低,但为了医疗安全,科内应制定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急救流程,确保人人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平时加强抢救车的管理,确保抢救药品和器械处于备用状态,并加强对护士应急预案的考核,以保证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护士能熟练应对。

2.4 心理护理 溶栓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溶栓的必要性及治疗作用,告知其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署签知情同意书,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3 小结

尿激酶是一种酶蛋白,在该药的药品说明“药理毒理”中提到“临床应用罕有过敏反应报道”[1]。护士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观察病情的能力和应急能力,用药前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告诉其该药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使其对该药有一定的认识,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能理解,也可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马明华,邱瑾,袁杰,等.注射用尿激酶致过敏性休克1例[J].药学实践杂志,2009,27(5):393.

猜你喜欢
内瘘尿激酶过敏性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28
说说过敏性紫癜
不可小觑过敏性哮喘
谨防过敏性休克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9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1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