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 杏玲芝 焦鸿梅 柳红艳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泌尿外科中心,甘肃 兰州730050)
肾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但肾移植术后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淋巴漏就是其中之一。肾移植术后淋巴漏一般发生在术后1周至数周内,发生率0.6%~18.1%[1]。对患者伤口的愈合及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影响严重,且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影响。我科2001年1月~2010年6月共行肾移植187例,发生淋巴漏7例(3.74%)。我们分析了肾移植术后淋巴漏的原因,通过积极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1年1月~2010年6月共行肾移植187例,7例发生淋巴漏,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23~46岁,均为首次移植。血管吻合采用供肾动脉与患者右侧髂外动脉端侧吻合;供肾静脉与患者右侧髂外静脉端侧吻合的方式。5例服用环孢素、甲基强的松龙及吗替麦考酚酯抗排斥治疗,2例服用他克莫司、甲基强的松龙及吗替麦考霉酚酸酯抗排斥治疗,发生淋巴漏的时间分别在术后6~14d,持续时间为14~67d。淋巴引流液量50~400ml/d,平均110ml/d。
1.2 方法 3例发生于拔出肾下极引流管以前,4例行局部开窗留置引流管处理,均给予每日10%浓盐水冲洗引流管2次,每3周更换引流管1次,1月后仍未愈合,可给予50%葡萄糖保留冲洗,每日或隔日1次。除给予抗排斥、预防感染治疗外,还给予补充白蛋白及血浆,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
1.3 结果 5例14~24d拔出引流管,切口愈合良好,2例1月后引流量持续大于100ml/d,其中,1例35d拔出引流管,切口愈合良好,1例直至67d引流量少于10ml,拔出引流管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月~10年,移植肾功能良好,无淋巴囊肿发生。
2.1 肾移植护理 肾移植术后未拔出引流管以前,主要观察引流量的变化,表现为引流量增加,呈淡血性或淡黄色,后逐渐变为乳白色黏稠液体。引流管拔除之后,主要表现为移植肾区局部隆起,局部胀痛不适,可伴有低热。观察引流量及颜色的变化是护理工作中早期发现淋巴漏的关键所在。正常情况下肾移植术后3~5d内引流量应逐渐减少,对于每日引流量未见明显减少或突然增加,引流液呈淡黄色的患者,应给予重点观察,高度怀疑淋巴漏,及时报告医生,留取引流液标本进行乳糜定性试验,并测定引流液肌酐值,排除尿瘘。同时还需观察有无排斥反应的发生,研究表明,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淋巴漏发生率增加25~75倍[2]。本组患者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因此,在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有无排斥反应发生,了解患者移植肾区有无膨隆及不适感、尿量减少、发热及水肿等情况,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给予诊治。
2.2 引流管护理 对于淋巴漏患者来说,充分引流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因此,引流管的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引流管应保持通畅,避免受压、折叠,保留合适长度,以便充分引流和方便患者活动。定时挤压或冲洗引流管,促进引流,避免管腔阻塞,必要时及时更换引流管。每日10%浓盐水冲洗引流管2次,每3周更换引流管1次,1月后仍未愈合,可给予50%葡萄糖保留冲洗,每日或隔日1次。结合引流口与外界相通及负压压力不宜过大因素,本组患者均未使用负压引流。当引流量少于50ml/d时,可换用管腔较细的引流管,直至愈合。
2.3 肾功能监测 肾功能恢复是手术成功的标志,但影响因素甚多。肾移植术后淋巴漏,在伤口局部形成淋巴囊肿,可对供肾血管、输尿管造成压迫,严重者可影响肾脏功能。护士应严密监测肾脏功能,及时了解生化指标,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变化,严格控制出入量,给临床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应密切观察移植排斥及药物肾毒性等。
2.4 营养支持 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术前长期透析,全身状况及营养情况均较差,加上手术前后禁食,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淋巴漏者可导致大量的水分、电解质及蛋白质的丢失,使患者低蛋白血症和免疫能力进一步下降,易发生感染。护理上需关注患者饮食营养均衡,多进食低脂、高优质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补充白蛋白、静脉高营养等,确保患者营养供给充足。本组患者均未出现营养不良。
2.5 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病痛折磨,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对移植手术的期望值较高,肾移植患者多数存在复杂的心理问题。对手术失败的恐惧和精神负担也很重。因此,术前术后的心理安慰和疏导,对患者的恢复意义重大。淋巴漏患者拔管时间延长,有的甚至对移植肾功能有影响,这会使移植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有轻生念头。护理人员应当适时向患者讲述淋巴漏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给患者以鼓励,让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淋巴漏会导致大量蛋白流失,低蛋白血症易发生感染,还会使伤口延迟愈合,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是降低肾移植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护士应充分掌握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能够充分估计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心理沟通,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淋巴漏的患者,密切观察淋巴液的颜色、性质、每日引流量,加强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遵医嘱给药,从而使淋巴漏患者能更快的康复,提高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及存活率。
参 考 文 献
[1]洪良庆,许庆芳,黄正宇.肾移植术后淋巴漏及淋巴囊肿的诊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28(4):封3.
[2]Sang WP,In HC,Kyeong AK,et al.Percutaneous sclerotherapy using acetic acid after failure of alcohol ablation in anintraabdominal lymphangioma[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04,27(3):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