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2011-04-08 05:46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五规划

郭华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发展规划部,湖北 武汉 430073)



浅析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郭华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发展规划部,湖北 武汉 430073)

制定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教育部直属高校2010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的发展规划可以加快大学的发展,能为学校新时期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政策制定依据。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科学制定大学规划的前提,规划要得以有效实施,还必须使全校师生就“发展远景、战略方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因此,必须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不断完善规划。

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

“十二五”时期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承上启下加快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又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校创建“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攻坚期。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直属高校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的意见》(教直厅[2010]1号)文件要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2010年5月起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呈报教育部,现处于实施执行阶段。作为学校规划出台的见证者和征求意见座谈会的组织参与者,笔者拟以学校规划编制为例,就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谈一点个人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大学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英国戴维斯和艾里森在《学校发展规划》扉页中写到:“学校如果没有规划,必将导致失败。”在国外,发展规划在高校内部管理中起着行为导向、资源分配、决策协调、参与动员和效率评价的作用,是指导高校自身行动的纲领。

规划编制工作,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已经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极大重视。国内高校自2010年起就按照教育部要求,着手进行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许多学者还围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展开相关的研究。

就规划的制定意义,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认为:做好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着教育的明天;全国大多数的大学都在谋划“十二五”时期自身的发展大计,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对大学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别敦荣,2010)。担任学校领导的学者还认为:适应大学发展模式转变,科学编制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确保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规划”不仅仅是对于未来发展的目标设定,更重要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所形成的广泛参与模式、价值认同和行动引导(李宝笃,2010)。

就规划的执行,学者提出: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而又鼓舞人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协调(谢红星,2010)。这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徐敦楷教授指出的“大学要制定一个好的规划,既要把握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又要立足于本校实际;既要眼光长远,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发展规划要具备灵活性和博弈特征”所见略同。

二、“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绘就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对高等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以及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增加教育投入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谋划和部署。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推进教育国际化,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将更加倚重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未来十年,是我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这为以财经政法学科为主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提供了一个在较长时期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

2.面临挑战

从总体上说,“十二五”期间,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以下主要趋势:高度重视高水平的大学建设,在抢占世界学术高地方面明显加快了步伐,如德国政府启动了“精英大学”计划、日本政府确定了重点建设30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俄罗斯也启动创新型大学建设工作等;研究型大学向学生提供融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完整、连贯的大学课程体系,强调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不同领域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引导社会可持续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已具有国际通用性、开放性和交流性的国际化特征,如美国不少大学都把创办“全球性大学”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高校校园已延伸到国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被置于世界高等教育竞争环境中,必须探索如何将本土化创新纳入国际化进程中,增强师生国际化意识,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处理好国际化带来的组织管理上的复杂问题,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

三、大学“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好的发展规划是学校未来几年发展的策划书、动员令、宣言书,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应具有纲领性的至高地位,是高校的管理层和教师、研究人员应共同遵循的行动指南。笔者认为,编制一份好的发展规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展愿景

面对机遇和挑战,认真研究自身发展战略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而科学确立“发展愿景”则是大学编制发展规划的切入点。大学发展愿景是否切合学校发展实际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发展,科学定位更有利于学校发展。香港科技大学仅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国际上有深远影响的一所大学,其商学院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世界50佳,学者普遍认为学校成立时确定的发展愿景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黄成林,2005)。

学校“十二五”规划定稿除了呈送上级部门外,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制定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通常我们把“发展定位”概括为“发展愿景”。

一个有效的“共同发展愿景”是对全校师生员工的一种宏伟承诺,使大家憧憬实现目标后的收益,激发出大家对学校的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使全体职工的创造性潜力处于最佳状态。它是大家所共同持有的意象,让人激情澎湃,有点不切合实际而又折服,并愿意为之奋斗!教师不是教书匠,他应该明确自身现实的处境以及学校现实的处境,应该明确自己即将努力的方向,以及学校即将努力的方向。学校领导者规划的宏大“愿景”应该让教师知道,并使之转化为行动(谌启标,2005)。

那么“十二五”期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发展愿景”是什么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非常契合学校发展实际,但发展愿景应尽快被全校师生员工熟知并认同,从而统一思想、协调各方力量,共同为中南大的发展拼搏奋斗。

“高水平”是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均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在国际高等教育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质量具备强势竞争力,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涌现;培养和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和标志性成果;为众多领域提供智力支持,引导社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产生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独具中南大特色的高品位文化品牌。

“有特色”是指以经、法、管为主干,多学科协调融通发展、互为支撑,创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学科群,形成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特色,培育高效优质的教育管理文化,不断彰显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

“研究型”是指教研结合、以研促教,给研究以相对优先的地位,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发展路径,使学校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学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

2.战略方针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大职能。“十二五”期间,《纲要》强调大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战略方针关乎学校发展的全局,正确的战略方针更加容易催化“发展愿景”实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行政十分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校党委书记徐敦楷教授多次指示发展规划部在学校中层干部工作会上专题汇报学校“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并在2011年春季务虚会上正式确定了学校发展愿景、发展战略方针。“十二五”期间,我们认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战略方针应为“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彰显特色、提高质量”。

以人为本。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教师、招录优质生源。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民生为本,凝聚人心,以造就师生的归属感、幸福感为原则,切实改善师生的生活条件。

改革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体系、分配激励机制、管理体制,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思路战略方案化、方案谋划项目化、项目实施具体化,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彰显特色。彰显特色,强化优势,重点是探寻经、法、管主干学科的深度融通,把学校主干学科的优势转化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具有办学特色,从而吸引优秀师资、优秀生源主动加入,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提高质量。坚持内涵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鼓励各教学单位各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3.关键内容

编制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虽是一项动态性、研究性的工作,但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可风教授所讲,必须要把握好一些关键内容:“发展、改革、稳定”的大主题不能动摇,要让老同志感到稳定,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要处理好“主次、有所为有所不为、质与量、虚与实、粗和细”五大关系,要包含“学科规划、人才队伍规划、校园规划”三大内容,要考虑“学校总体目标、学院规划、民生问题”三个层次,要把握好“制度完善、发展模式、学校文化” 三个内涵。

4.规划编制与审议过程

学校于2011年6月8日召开了党委扩大会,邀请学校党委委员、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各教学单位、校工会、团委、妇委会主要负责人参会,进行规划定稿前的最后一次大讨论。发展规划部根据相关意见,又及时进行了修改,后经学校党委全委会投票一致通过。在学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长达三万余字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受到广泛关注,被审议通过。

总结学校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我们有两个心得:

(1)深入调研,开拓思路。发展规划部承担《规划》编制任务,对学校“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梳理,并由相关负责人员带队,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先后了解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十二五”的基本思路和各职能部门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同时赴成都、上海等地,了解兄弟院校对“十二五”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收集关于“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撰写了《六所财经、政法类直属高校“十二五”改革发展比较分析报告》《五所在汉直属高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综述》《西南财经大学调研报告》《国内外大学研究院报告》等四份调研报告。

(2)师生建议,点亮规划。“十二五”规划如何汇民智、集民意,是编写小组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十二五”规划工作委员会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反复交流的做法,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通过座谈会和网络手段,广泛征求了广大师生员工、离退休人员和校友的意见。为使《规划》既充分体现战略意图,又能反映广大师生的发展愿望,学校先后召开座谈会30场次,分别面向职能部门、学生、教师、海归人员等主体,征集了500余人的口头和书面意见,根据民主讨论的建议不断进行修改,规划前后十易其稿。规划意见征集不仅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也吸引了外地校友的热情参与,纷纷为规划建言献策。在职教师,金融学院院长宋清华教授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对我们完善学校规划有重要作用。同时,学校离退休人员对规划所表现出来的关注度,大大出乎规划编写小组的意料。一些退休多年、年逾古稀的老教授们纷纷通过离退休总支、老教授协会为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们提出制定规划的基本指导性要求应为“求诚、求实、求严”,并且细致到规划中的个别语句的表达。就学校发展的主题,强调了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教育质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教授在教代会上的规划编制说明报告中指出,“规划不仅在于本身,更在于过程。整个编制过程,是发挥集体智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统一师生认识、形成全校共识的过程。”《规划》不仅是学校对“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思考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师生的参与度创新高。

5.规划实施

实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必然要部署一项项具体行动计划,必须要与学校的人财物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为配合学校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学校还启动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专项规划及教学单位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编制以下专项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划(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人事工作规划、校园基本建设(修订完善)、大学文化建设规划、首义校区事业发展规划(修订完善)。

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张中华教授所讲,要实实在在算好“两本账”:一本“财务账”,要统计清楚“十二五”期间学校可增加的收入,首先保障教研正常运转和学生发展基本需求,努力保障教师收入和福利得到应有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确有余力再搞建设;另一本“资产账”,要摸清家底,土地和资产能满足的教育规模,未来社会的教育需求,要把未来需求与学校投入产出综合统筹考虑。

很多大学编制发展规划严肃认真,规划一通过或上报,就束之高阁。规划文本完成之日就是规划失效之时,实在令人可惜!对于学校发展而言,这样的“表面文章”没有任何意义,相反,还可能产生某些负面影响,使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失去信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引以为鉴,我们认为目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本本身具备一定的科学性、贴合学校实际,对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一定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已将规划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给学校各单位,正式实施。我们坚信只要“领导特别重视、组织落实到位、措施得力有效、过程严谨严格”,加上本部门的督促,学校规划实施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绩效。

[1]别敦荣.〈纲要〉解读及大学“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J].高校教育管理,2010,(4).

[2]李宝笃.大学发展模式转变与“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谢红星.科学谋划学校“十二五”事业的发展——关于编制武汉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思考[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4).

[4]徐敦楷.高等学校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4).

[5]黄成林.新形势下高校制定发展规划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

[6]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4.

[7]谌启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规划[J].教育导刊,2005,(4).

[8]马迪思.学校“十二五”规划编制始末[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2011,(9).

[9]发展规划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Z].中南大政字[2011]99号,2011,(7).

Analysis of Universit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Twelfth Five-Year Plan” ——Taking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as an Example

GUO Huaqiao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during “Twelfth Five-Year Plan” in 2010 is an important piece of work for univers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tific planning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can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give direction for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and provide the policy making basis.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the premise for scientifically formulate the university planning. If the planning should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must reach a common understanding and consensus on “development vision and strategic policy”. Therefore, we must fully listen to the views of all side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university; the “Twelf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ning; compilation

2011-07-26

郭华桥(1976-),男,湖北武穴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G640

A

1008-469X(2011)05-0099-04

猜你喜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五规划
高校互派教师开课
Research on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Funds for Supporting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y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Sex: Review of Sex, Covert Prestige and Linguistic Change in the Urban British English of Norwich
An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of CLT with regard to learners’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classrooms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