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元话语现象①

2011-04-07 13:57冯永维唐红芳
关键词:讲坛人际言语

冯永维,唐红芳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元话语现象①

冯永维,唐红芳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元话语通常被看作是关于话语的话语。一般来说,元话语不能增加命题意义,但它的使用不但有助于听话人更好的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而且有助于实现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动态的交流。元话语是言语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主体间性”的主要手段之一。

元话语现象;基本话语;主体间性

Abstract:Metadiscourse is commonly characterized as“discourse about discourse”.In general,metadiscourse can not increase propositional meaning,but it can help the listener to understand the intention of the speaker and help to build the dynam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listen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tersubjectivity”,the paper seeks to analyze how metadiscourse reflects“intersubjectivity”.A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metadiscourse is indispensable to communic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nstructing“intersubjectivity”.

Key words:metadiscourse,primary discourse,intersubjectivity

1959年Harris提出元话语这个术语,指的是理解语言使用、表示作者/说话人引导受众理解语篇的一种方法。此后,Williams(1981)、Vande Kopple(1985)、Crismore(1989)、Hyland(2000,2002,2005)等进一步发展这一概念,把能够表示作者/说话人介入语篇来影响读者的模糊语、连接语和各种评论语篇的语言形式归入元话语的范畴。元话语这一语言现象已经引起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经研究发现,元话语是使语篇逻辑条理、构建与受众关系及提高可读性的重要手段。

在肯定元话语研究所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虽然以往元话语的研究视角比较丰富,但很少有人把元话语与哲学结合研究。迄今为止,除成晓光教授论述过“主体间性”和元话语的关系外,很少有人专门从“主体间性”讨论元话语。为弥补元话语与哲学结合的不足,本文尝试把元话语置于“主体间性”视野下,详细论述元话语何以体现主体间性、元话语的功能等问题。

一 元话语和主体间性

元话语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关于话语中的话语,包括所有与话语内容不同的东西”。关于它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侧重。如William认为,元话语是“有关话语的话语,跟主题无关”。[1]Hyland从人际互动的角度来定义元话语,他认为元话语是一种动态的语言特征,它可以实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意义协调,是语篇和语境之间的联系纽带。元话语的使用可以体现出作者心中的读者意识,是一种人际策略。[2]虽然以上学者对元话语的研究角度不同,但他们都同意元话语是命题之外的一种元话语,主要不是用来增加命题意义,而是用来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

“主体间性”是针对传统认识论中“主体性”概念的局限提出来的。传统认识论所关注的一直是主客体的关系问题,比如主体如何认识客体,客体如何反作用于主体等,强调的是一种单纯的“主体——客体”或“主体——中介——客体”模式。这种模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关系时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就遇到了“他人不是客体”的困窘。要想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势必要建立一种主体间性模式:“主体——主体”或“主体——中介——主体”。[3]

通俗地讲,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关系中体现出的内在属性。[4]主体间性涉及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的共同性和他们沟通的可能性。[5]

二 元话语体现主体间性

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常指两人及两人以上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无论何种形式的交际,都由两个层面组成: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基本话语是用来表达新的命题意义的,是语篇的所指意义;元话语指语篇中的一些片段,这些片段用来组织语篇中的基本话语,或者用来暗示作者对基本话语或读者的态度。任何形式的交际(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交流)不仅仅是信息、物品或服务的交流,而且还会涉及到交际者的个性、立场、身份和思想。语言的意义是交际双方互动的结果,而元话语是一种构建这种人际互动的语言策略。[6]

由此可知,交际的过程应涉及两种属性的表达:“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主体性”就是交际主体通过言语表达自我的属性,这种属性主要通过基本话语来构建;“主体间性”是交际主体在交际时注重与对方及其他人的关系,这种属性主要通过元话语来实现。元话语是实现“主体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元话语的使用体现了主体间性的内在属性,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这一点。

(一)元话语和主体间性的“平等性”

主体间性是建立在主体性上的一个概念,主要研究一个主体怎样与另一个主体相互作用,其更为恰当的翻译应是“交互主体性”。主体间性的“平等性”涉及人的生存本质。生存不像主体论哲学所认为的那样,是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由主体来征服和构造客体,而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主体间性共在,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交往、对话。[7]在话语主体对话式的交往中,应该坚持主体的独立人格和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8]

元话语的使用体现了主体间性的“平等性”。根据主体间性“平等性”的要求,交际应该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主体——言语者和言语受者。两个交际主体的关系是平等的,且两个不同的角色也处于不断转换之中。根据具体交际语境,双方都有可能对对方产生影响。比如作者在传递话语信息时,有时可能要从另一方面说,有时可能要递进一层,有时可能是转折,因而在话语中常常加上“另一方面,另外,然而,但”等语篇元话语;当所传递的话语信息包含多个方面时,说话人会使用“第一…,第二…,最后”等框架标记元话语以使所表达内容清晰、条理,从而减少听话者在信息处理时的认知付出。如果作者不使用这类元话语,只是毫无条理地表达自己想说的主要内容,势必会造成交际的不畅。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一特点,我们收集了一些《百家讲坛》中的例子加以分析。

例1:在上一集我们讲到当时的最有名的人物鉴赏家和品评家许劭,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评价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第二种解释,你治理天下就是能臣,扰乱天下就是奸雄。那么曹操到底是做能臣还是做奸雄呢?其实曹操原本是想做能臣的。

例1中讲坛人在解释品评家对曹操的评价时,用了起连接作用的元话语“第一”、“第二”,此种连接元话语的使用可使话语语句结构和谐,能帮助听者更迅速地抓住讲坛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果不使用此种元话语,讲坛人所传递的主要信息没有任何变化,主要信息还是对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但那样听众理解起来不如使用元话语时容易。

例2:有人也讨论一个问题,就是说爱情能不能两全。一方面有专一的爱情,我们互相非常爱,你也最爱我,我也最爱你;另一方面照顾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可以有多向的那种动情吧,性的那种兴趣可以是多向的,可以有几个性伙伴,你可以跟不同的人发生关系,但是同时我们之间互相是最爱的,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例2中,讲坛人在提及两全的爱情时使用了“另一方面”,提醒听众注意两全爱情的另一种情形,使听众比较全面地理解了两全爱情包括的两种基本情况。

元话语的使用,说明言语者在交际中树立了听/读者意识,体现了主体间性。在交际中,因为言语者所面对的是一个或多个有思想、有理性的主体,为了使交际顺畅,所以,言语者所要考虑的不仅是传递信息本身,还要考虑如何去传递信息,如何从言语受者的角度出发来构建语篇或进行交谈,从而帮助言语受者更好地理解言语者的意图。信息传递要依赖于基本话语,而如何传递信息则要靠元话语的恰当使用。

(二)元话语和主体间性的“交互性”

主体间性的“交互性”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7]主体间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主体既是以主体间的方式存在,其本质又是个体性的,主体间性就是个性间的共在。人类的交际应该是交互性的。巴赫金认为不存在孤立的话语,话语和他人话语、言说者和他人均处在程度不同的对话关系中。这种关系可能是同意和反对、肯定和否定、问和答等言语关系。对话关系不仅仅出现在对话中,也出现在独白中;不是表现在外在的对话结构上,而是表现在话语结构、语义、语调等内部因素上。[8]

人际元话语的使用体现了主体间性的“交互性”。人际元话语能使读者清楚作者对命题的态度以及对读者的看法,从而建立一种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人际元话语包括含糊表达标记语(在某种意义上/在我看来/也许)、明确表达标记语(很显然/归根到底/肯定)、评价态度标记语(很遗憾/令人兴奋的是)、交际主体标记语(请注意/亲爱的读者/我们看到)等。人际元话语的使用在交际中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交际中,言语者的视角有时会与言语受者不同,所以很可能会导致主观性。为了尽量使自己的主观视角与对方的主观视角相吻合,常常使用“在我看来/我看来/一般来说”等模糊标记语言。另外,在交际时,为了言语受者的存在,召唤言语受者对话语的积极反应,言语者往往会用一些交际主体标记语如“大家都知道/我们”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元话语体现主体间性,我们看几个例子。

例3:大家知道,三国是一个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时代,三国的主要领导人也都会用人,孙权也不例外,而且在我看来呢,孙权之会用人,可能仅次于曹操。那么孙权怎么个会用人呢?他是连别国的人才都了如指掌,连别国的人才,他都想为自己所用。比方说,我们曾经跟大家说过,孙权就料定诸葛亮去世以后,杨仪和魏延两个会打起来,那么孙权这个话是对谁说的呢?对费祎说的。我们知道诸葛亮执政以后,就恢复了吴蜀两国的盟好,双方也要互派使节。

例3为了充分与听众互动沟通,避免一个人在台上的“独白”,讲坛人用了多个元话语。“大家知道”是一种元话语,它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可以提醒听者讲坛人有话要讲,是把听者引入语篇的显性手段。“在我看来”、“可能”的使用表明讲坛人自己对话语命题内容的态度,缓和了说话语气。若不使用这种元话语,好像就表明作者要强加给听众某个观点。另外,“那么孙权怎么个会用人呢”这个设问句的运用也是元话语参与交际的很好的证明。设问是在陈述论点之前先用问句的形式提出问题的方法,它可以使听话者明确话题并引导交际对方沿着期望的方向进行积极思考,从而避免话语的唐突和理解的缓慢。设问句的运用体现了讲座人对听众的关注,也充分体现了讲座人心目中的“听者意识”。

例4:那么我们下边就要讲的是猫科动物的生理特征,其实我们在看到猫的时候,首先我们应当看到的是什么呢?它的牙齿,因为它的牙齿特别长,那么猫科动物的牙齿数量不是很多,它是28到30枚。那么它这个牙齿由于它生存的需要,它都进行特化了,我们看到的犬齿这两对,像一把利剑,这个犬齿呢,它又尖又长,是杀死动物最主要的武器。那么我们所说的臼齿,愈合后形成的一个山字状。那么这个臼齿我们就把它称为什么呢?

例四中,讲坛人在讲述猫科动物的生理特征时,使用了几个交际主体标记语“我们”。通过“我们”的使用,讲坛人很容易把听者带入所讲的话题中,同时也把讲坛人自己和听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上几个例子表明,元话语的使用体现了主体间性的内在要求。无论是对主体间性“平等性”的体现上,还是在对“交互性”的体现上,元话语的使用都体现了言语者在交际时的“听/读者”意识。从例子还可以得知,元话语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元话语能产生对话效果,可以实现“主体间性”的交流,反之,则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自言自语式的“独白”。

三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和讨论中可以看出,言语交际离不开元话语的使用。元话语虽不能增加命题意义,但它在交际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一方面,元话语可以帮助说话者把单独分散的语篇成分组织、连接起来,使语篇条理、清晰、逻辑。另一方面,恰当运用元话语可帮助表达说话者的人格,说话者对主题内容的态度和评价,说话者在语篇交际中所充任的角色,以及说话者期望听/读者参与对话所作出的姿态。

在交际中,“主体间性”通过元话语来建构。从元话语的功能可以得知,元话语体现了主体间性。元话语实现的是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而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与听/读者互动以期更好地促进双方交际。言说者与听/读者沟通互动就是主体间性意识的具体体现。在主体间性意识的指导下,说话者可以适当使用元话语,言说者的话语就会产生“对话”效果,就会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1]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J].当代语言学,2006(4).

[2]Hyland,K.Persuasion and Context:The Pragmatics of Academic Metadiscorse[J].Journal of Pramatics,1998(30).

[3]郭 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

[4]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5]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05:140.

[6]Hyland,K.Metadiscour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3.

[7]成晓光.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J].外语学刊,2009(1).

[8]张玉宏.巴赫金语言哲学视角下的元话语标记研究[J].兰州学刊,2009(4).

责任编辑:李 珂

On Metadiscourse Based on Intersubjectivity

FENG Yongwei,TANG Hong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8)

H030

A

1674-117X(2011)01-0149-04

2010-10-13

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主体间性视野下元话语对交际的促进作用”(CX1005)

冯永维(1985-),男,山东聊城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唐红芳(1968-),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讲坛人际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父母讲坛”:为学校教育推开“另一扇窗”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关于冬天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