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胜兵,周华蓉,荣婉琪,徐舒白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湖南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①
——以耒阳市东江工业园为例
贺胜兵,周华蓉,荣婉琪,徐舒白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在实地调查耒阳东江工业园的基础上,分析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情况,探寻企业转移的原因、转移方式、经营现状,并从产业集群、基础设施、融资平台、转移服务等方面提出有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建议。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Dongjiang industrial park in Leiyang city,the situation of Hunan province’s undertaking coastal industrial transfer is analyzed.It explores the reasons,patterns of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business circumstances of transferred enterprise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undertaking coastal industrial transfer,such effective suggestions as building industrial clusters,improving infrastructures,constructing financing platform and enhancing transfer service will be put forward.
Key words:Hunan province;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industrial park;industrial cluster;infrastructure
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下国际或地区分工的结果,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承接产业转移,不仅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且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并在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掌握主动权的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毗邻珠三角地区的湖南省,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特别是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上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同时在工业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容量、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多个方面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近年来,为做好产业转移工作,湖南出台了《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构建了“湖南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活动月”等多种平台。从数据上看,2005~2008年,湖南承接沿海地区(含北京地区)产业投资项目共12 822个,合同金额12 108.6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 140.97亿元,其中,实际到位资金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0.5%。①数据来源:根据湖南省经济协作办公室统计资料计算整理。尽管成绩斐然,但与同为中部省份的安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显然,分析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现状和问题,对于更好更有效地促进产业转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有关沿海产业转移的研究迅速增加。其中,陈建军(2002)、朱华晟(2009)等实证考察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情况,[1-2]刘力和张健(2008)对珠三角产业转移进行了调查研究。[3]对湖南产业转移进行研究的则有刘圣陶(2006)、孙海燕(2006)、刘一良(2010)等人,[4-6]但是有关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有文献主要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探讨,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还非常少见。
为了解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耒阳市东江工业园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小组于2010年7月20日抵达耒阳市,在为期近1周的时间内对耒阳市各政府部门、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及园内企业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形式,获取了耒阳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第一手资料。
(一)东江工业园区现状
耒阳市位于湖南省南部,距离广州市约300公里。耒阳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3年增设省级工业园——耒阳东江工业园,2005年底,市经济开发区和东江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园区实行管理委员会负责制。目前园区已开发面积接近总面积的80%,园内共有企业66家,其中属于沿海转移的企业17家。近年来,由于耒阳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既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领和带动了耒阳市工业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与珠三角地区相比,耒阳市的生产要素价格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010年,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达到1 030元/月,珠三角地区的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市也达到920元/月,而同期湖南省最低工资最高档为850元/月,最低档仅为600元/月,在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的背景下,湖南省工资水平仍大幅低于沿海地区。同时,湖南的水电价格也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表1对耒阳市与广州市的工业水电价格进行了对比。在土地价格上,两地区的差距更大,2009年耒阳市开发区土地出让价格为35 000元/亩~40 000元/亩,而同期广东东莞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在400元/m2以上②数据来源:东莞市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后者是前者的6~7倍。
表1 耒阳市与广州市工业水电价格比较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
为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产业转移“保驾护航”,其核心的优惠政策包括:政务优惠、用地优惠、缴费优惠、对投资方的奖励等,具体措施如下:
1.政务优惠政策。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项目协调小组,对重点招商项目有关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联合办公代理审批制度,由市招商合作局全程代理,进入市经济开发区的项目由市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全程代理。(1)建立“市委特派员”制度。对重点企业,市委组织部根据企业的申请,从各职能部门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到企业驻点,提供无偿服务。(2)建立“客商投诉制度”。市优化经济环境办负责受理企业投诉,在本市权限范围内的案件,自投诉之日起在7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每接收一次客商投诉,经核实之后,由市委、市政府书面通报被投诉单位;年内被投诉两次,由市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对被投诉的垂直管理单位,将具体情况向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书面通报。(3)根据企业纳税及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情况,市委、市政府每年审定一批重点企业,其法人代表享受一定政治待遇,如邀请参加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和活动,送阅有关文件、资料,推荐参选人大代表、担任政协委员,聘为市政府特邀经济顾问等。对工业、农业产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益性项目,实行“一证、一牌、一卡优质服务”制度。对重点挂牌保护的客商实行“绿卡”制度。经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由市政府对重要外来投资客商、外来投资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重要管理人员发放“绿卡”。持卡人的子女入托、入学、医疗、保险按本市城镇户口人员同等对待,车辆运行在耒阳境内享受优惠待遇。
2.用地优惠政策。工业企业用地按照用地时的国土政策(参考基准地价),原则上实行成本价供地,成本价包括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费用和上交国家、省、衡阳市的有关费用,本市所收费用全免。对税收贡献大的工业企业,采取由投资方先垫付,再由市财政按规定比例返还的办法,在成本价的基础上给予进一步优惠:(1)从企业纳税之日起计算,若企业年创税按所征用土地计算达到2万元至5万元1亩的(含2万元),由市财政将企业纳税地方分成部分的50%返回给企业用作征地费用;若企业年创税达到5万元至8万元1亩的(含5万元),则将企业纳税地方分成部分的60%返还给企业用作征地费用;若企业年创税达到8万元至10万元1亩(含8万元),则将纳税地方分成部分的80%返回给企业用作征地费用;若企业年创税达到10万元1亩以上的(含10万元),则将企业纳税地方分成部分全额返回给企业用作征地费用;返回征地费用的最长年限为4年,最高额度为企业实际支付的征地费用。(2)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工业企业,土地出让金按政策上缴国家,省、市部分一次性缴清。重大企业因所需土地较多,启动资金确有困难的,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可采取部分挂账形式缓缴,缓缴资金从上述征地费用返回中扣除。
3.缴费优惠政策。耒阳市是革命老区和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县,税收按国家对革命老区和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优惠政策执行。(1)对工业企业的规费收取,5年内(从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计算)按不超过最低收费标准的20%收取;(2)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房地产项目除外)在工程建设阶段的规费收取,按不超过最低收费标准的30%收取;(3)收取有偿服务费的,5年内按不超过最低收费标准的40%收取;(4)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利税和对全市发展影响深远的战略性项目,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研究,可免缴1年或若干年的规费,其应缴纳的规费由市财政兜底,并与收费单位进行结算。
4.对投资方的奖励。(1)新办企业奖励。对新办招商引资工业企业,从企业纳税之日起计算,年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将企业纳税地方分成部分的20%奖励给企业;从第二年起,3年内每年新增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将企业每年新增税收分成部分的20%奖励给企业,鼓励扩大再生产。(2)企业改、扩建奖励。对招商引资改、扩建工业企业,投资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从投资改、扩建完成之日起,3年内每年新增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将企业每年新增税收地方分成部分的20%奖励给企业。(3)劳动就业奖励。新办招商引资企业安排市内劳动力在 300、600、1 000、2 000、3 000人以上且就业满一年,并按规定向劳动部门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可分别奖励1、2、3、4、5 万元,符合条件的可连续奖励3年,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4)企业创新、创优奖励。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创名牌,对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当年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当年纳税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一)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园区内的转移企业主要是在2004~2006年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湖南省耒阳市。企业类型涵盖了中外合资、外商投资、国有及私有企业,主要涉及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纺织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商贸流通、制鞋等行业,其中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制鞋、食品加工、电子类企业较多,其产值占园区工业产值比重的30%以上。
1.转移的原因。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转移之前约50.26%的企业存在员工招聘困难的压力,36.00%的企业认为沿海地区的生产成本太高。从转移的具体原因上看,42.31%的企业转移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其中一半的企业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的问题,14.60%的企业回答转移是为了开辟新的市场。这是由于,样本转移企业中制鞋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对普工的需求量大。例如,钜旺鞋业的员工人数在4 000左右,而宝升鞋业的招工人数也超过了1 000人。在被调查的转移企业中,52.30%认为湖南省具有劳动力资源的优势,22.42%认为具有自然资源的优势,8.40%认为具有政策方面的优势。由此可见,转移的企业主要是看中了湖南省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2.转移的方式。转入的沿海企业中,采取整体搬迁、部分生产环节转移或增加新的投资项目方式的兼而有之,但以新增投资项目为多。转入的沿海企业主要选择自建生产设施,其比例接近九成。这是由于,在各沿海地区,土地成本远高于内地,企业的规模越大,占地面积越广,企业的成本压力越大,湖南低廉的土地价格优势就愈加明显。自建厂房不仅能够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也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持续经营,因此成为转移企业的首选。
3.转移企业的经营情况。园区内转移企业年销售额多处于1 000~5 000万元之间,调查中的所有企业均表示处于盈利状态。由于湖南和沿海地区相比,各种要素成本明显降低,多数企业呈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转移之后的企业管理成本、公共关系成本与转移前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这影响了企业的收益状况。问卷调查中回答“企业管理难度增大”的比例达到43.50%,回答“公关成本增加”的比例达到21.20%。
4.转移企业对优惠政策的评价。廉价的工业用地、优惠的地方税费、充足的劳动力、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总的来说,耒阳市为沿海转移企业的发展构筑了适宜的发展环境,提供了优良的服务。绝大多数被调查企业对园区的土地、地方税费、劳动用工、项目审批、工商管理等方面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其比例平均达到87.65%,回答“不满意”的比例较低。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耒阳市政府有关部门、产业园区管委会和转移企业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集聚效应不明显。当前,转入的沿海企业只占园区企业总数的25.70%,所占比例不大,承接产业转移园区的特色不够鲜明。园区内企业所涉及的制鞋、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等诸多产业中,只有制鞋、电子制造等产业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企业雇佣当地劳动力的数量较多,较低的要素成本使这些企业获得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整个园区的主业仍然不够突出,产业集聚的态势尚在形成过程之中,通过市场作用形成的社会化分工协作格局还没有出现,产业转移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2.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由于耒阳当地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差,园区内大多数产业产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很多核心零部件需从外地购进。一方面,转移的企业难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配套企业;另一方面,一些当地的配件或原材料又常常达不到转移企业的要求,这给沿海转移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困难。园区内项目之间的协作关联度不高,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较少。此外,企业还反映社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3.基础设施落后。作为湖南省衡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耒阳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目前还存在生产性设施配套不完善、生活设施不完备、运输成本较高、信息流通不畅等现实情况,这些问题给沿海企业转移后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不便,也增加了转移企业的营运成本,这既是阻碍沿海产业向耒阳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整个大湘南地区扩大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规模的重要因素。
4.资金缺乏。资金是项目的保障,沿海产业转移往往涉及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重建,短期之内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这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急剧增加,在投产后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可能都是处于亏本运营的状态。而较大的资金缺口,既制约了转移企业的发展,又成为众多潜在转移企业的现实顾虑。由于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对工业的引导资金不足,加上投融资平台和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滞后,耒阳转移企业资金短缺现象较为普遍。另外,湖南省虽然设立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类专项资金,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不能按时落实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沿海产业转入的规模。
5.高素质人才不足。耒阳市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为沿海转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大量劳动力流向珠三角地区,近年来也出现了熟练劳动力招工难度增大的情况。与此同时,对于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过程中所必需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不少园内企业反映存在招人、留人困难的问题。作为县级市,耒阳无法依靠本地的力量为企业培养输送大量高科技人才,但是这也反映出园区在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机制上仍然存在较大不足,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们所调查的耒阳东江开发区,是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结合现有理论,我们认为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应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打造综合比较优势。以外源性的产业转移为契机,努力增进内源性的自生增长能力,内外并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耒阳而言,低廉的土地成本、丰裕的劳动力资源、距离珠三角相对较近的地理位置是其主要的优势所在,因此,当地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发扬长处,弥补短处。结合耒阳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对湖南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打造产业集群。以耒阳为例,工业园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具有主业不突出、转移企业所占比例不高的特点,企业之间难以开展有效的分工协作以提高竞争力。相比之下,沿海地区形成了众多的产业集群,群内企业通过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互动合作,不仅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显著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成熟的沿海产业集群除非发生整体迁移,否则作为整个价值链条上的单个企业转移到外地将难以存活。[7]因此,承接产业转移,应围绕一个或几个产业集群作为自己的特色主题,一方面积极打造本地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积极承接集群式转移,明确主业,增强配套能力,形成产业合力,协调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
2.改善基础设施。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一个突出瓶颈是离出海口比较远,交货周期较长,直接导致运输成本偏高。一个20尺的集装箱从湘南地区运到广州黄埔港仅陆运费就达到6 000元,比设在珠三角地区的工厂出货运输费增加5 000元左右。同时,与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优越的基础设施相比,湖南当地还有很大的差距,这需要进一步推进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与长三角、珠三角联系的快捷运输通道,有效降低转入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园区对产业转移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运用政策和市场的手段,逐步形成投资的比较利益,鼓励和吸引多种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3.解决融资难题。为推动省内产业转移,广东省在未来5年内,预计安排400余亿元资金扶持引导珠三角企业向粤北山区和两翼进行劳动力和资本的“双转移”。相比之下,尽管耒阳等地通过土地优惠、缴费优惠、转移奖励等多种方式减税、让利,积极降低企业的转移门槛,但与资金雄厚的广东等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转移的企业很多都是新设立的,且中小企业比例大,在财务制度、现金流量、盈利水平等方面往往达不到商业银行信用评级要求,企业融资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一个包含当地政府、金融企业、工业园区等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对于湖南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将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这需要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金融服务主体,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等,透过多种渠道,多方联动,为转移企业构筑一个持久、便利的融资环境。
4.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耒阳工业园区通过多途径“强招商”、“创环境”、“抓服务”,努力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需要看到的是,转入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转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面临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市场开拓的压力。[2]对此承接地区应未雨绸缪,及早规划,否则简单的地域转移不仅不能改变生产过程的技术特征,而且会导致承接地经济发展的低阶路径锁定,还会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的外部性问题。湖南承接地的招商服务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将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主动思考地区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区域科技进步平台和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较快发展。
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潜力巨大。本篇调查报告是在对耒阳市工业园区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形成的,我们根据所调查的数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工业园区中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现状、转移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对湖南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有所助益。
[1]刘圣陶,吴朝建,何枚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经济地理,2006(3).
[2]孙海燕.湖南省面向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6(4).
[3]刘 力,张 健.珠三角企业迁移调查与区域产业转移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10).
[4]刘一良.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湖南省承接国内外先进汽车产业技术转移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6).
[5]江 洪.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9(18).
[6]陈 耀.东西部合作互动、集群迁移与承接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7]朱华晟,王缉慈,李鹏飞,李 伟.基于多重动力机制的集群企业迁移及区域影响——以温州灯具企业迁移中山古镇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3).
责任编辑:黄声波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unan Province’s Undertaking Coastal Industrial Transfer:A Case Study of Dongjiang Industrial Park in Leiyang City
HE Shengbing,ZHOU Huarong,RONG Wanqi,XU Shubai
(School of Busines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 411201,China)
F127.9
A
1674-117X(2011)01-0066-05
2010-10-28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JY035);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BA059);湖南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E51006)
贺胜兵(1977-),男,湖北枝江人,湖南科技大学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及工业经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