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随笔化写作追求与理想

2011-04-04 02:47陈凤荣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言语习作生命

● 陈凤荣

我的随笔化写作追求与理想

● 陈凤荣

一、随笔化写作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随笔化写作重在一个“随”字上,随心随意随时随地,随时有感悟随时写,愿意怎么说就怎么写;讲究顺其自然,归还孩子的言语自主权,给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和言说自由,让他们自信自我自由地诉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孩子的言语生命的发展规律,顺应、养护、培植、激励它,适当的时候磨砺它。努力创设适应孩子言语生命成长的环境,激发孩子的言语动机,呵护孩子的言语自信,张扬孩子的言语个性,让写作真正成为言语生命的成长需要,不压抑,不束缚,不过分拔高。

随笔化写作是一种回归本真走向简单的生命化写作。所谓“本”,是以人的言语生命为本,言语的生命性、社会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自然、本色、生成,是言语生命的底色、亮色和特色。所谓“真”,是真实、真切、真诚、率真。排除虚假,摒弃教条,拒绝僵化,让写真话、做真人成为一种运动、时尚和自觉,让健康的语文教育推进诚信文明社会建设。所谓“简单”,就是遵循言语生命的成长规律,以日记随笔为基本写作方式,教学实践着力于顺应、养护、培植、唤醒、激励和磨砺。只要想做,人人做得到,只要用心做,人人做得好,只要坚持做,人人活得好。(成浩 《随笔化写作体系简介》)

随笔化写作讲究的是先写后导。避免先入为主的给学生规定写作套路,影响学生言语个性的展现和发挥。让学生说自己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或是习惯的方式去说,是杨树就让它阳光挺拔,是柳树就让它柔美婀娜,不求全责备,不整齐划一。

二、我的随笔化写作实践之旅

大家都知道,有了切身体验,才能激发写作灵感,在灵感召唤下的主动写作才是真写作。对于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创设一个情境,给他一段现场的体验,然后在灵感涌动时即时写作,走“现场直播”的路子,孩子的言语表达便会顺其自然地充满了真实和灵动。我将每一次写作引导过程都看做是一段珍贵的、情感涌动的心路历程,是一段充满着快乐、挑战和激情的人生之旅。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体验,做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1.开发课堂资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游戏更是备受小学生的青睐。投其所好,让他们痛痛快快地玩,然后心甘情愿地写。比如“耳语传话”“击鼓传花”“猫捉老鼠”“放飞纸飞机”“飞向胳膊床”“魔法圆圈大变身”……这些五花八门的游戏让孩子们童心激荡,暂时忘却了课堂上的“清规戒律”而“原形毕露”,还有什么比热爱更有吸引力呢?爱上作文课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然也可以就地取材,随时捕捉。比如课堂上演课本剧之后、影像视频里找感觉等等,只要学生有感觉了,不妨为我所用,写一写。

2.“制造”出来的体验

这里的“制造”是一种“无中生有”,就是靠着老师的教育智慧,故意激起的一种情感上的轩然大波,是一种有意为之的生发。这是一种介于虚实之间的体验。在《一份大礼》的教学中,我特意将一张普通的A4纸装在一个包装精美的大盒子中,让孩子们猜猜老师给他们带来的“大”礼是什么,故意给他们一个强烈的心理期待,待他们充分遐想了,憧憬了,迫不及待时揭开谜底。满怀的希望和彻底的失望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让他们刹那间生出一种真实的被愚弄被欺骗的愤怒,然后,我话锋一转,鼓励大家用想象和智慧让这张白纸变得不普通起来,孩子们的情绪又逐渐回升。最后我又“故弄玄虚”变魔术,承诺让所有孩子一起,从小小白纸中钻过去。孩子们有了先前被“骗”的经历,都不相信,纷纷说我吹牛。当我拿起剪刀沿着纸的边缘一圈圈剪下去,白纸变成了越来越大的纸圈时,他们的眼睛瞪圆了,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阵惊叹和信服的叹息声……试想,有了这样一番不寻常的“折腾”,他们内心里定是如波涛般起伏不平、感慨万千,怎能不萌生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激情呢?

3.洞开想象之门

有些体验活动是可见可触的,大致可以归到写实的一类;还有一种体验是靠想象和渲染来实现的,或者说是写虚的。比如童话写作,现实不存在的情境,如何让学生形成深刻体验呢?那就要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通过文字语言、肢体语言以及影像语言等等的渲染,像诱导演员入戏一样,让学生忘记了自己,沉醉在如梦似幻的、文学情境与生活情境相交融的意境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去体验一种虚的真实,与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展开自然、真实的互动和交流,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和激情。就像《小熊维尼的爆米花机》课例中,当学生不再把小熊维尼当做是一个动画形象,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是和自己一样的人,爆米花机也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时,孩子便突破了生活和艺术真实的界限,将想象力的触角无限伸展,给你描绘出一个出其不意的存在。这种体验中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也很容易入境。

4.巧用天时地利

大自然是最广阔的课堂,有无穷无尽的资源供我们尽情享用。下雨了,领着学生打把伞去听雨,看雨,玩雨。下雪了,和学生走出教室,来个雪地狂欢。这样,起雾了、刮风了、出彩虹了,不用你说,学生自己就会去关注,去捕捉了;春来了到田野去看看小草,夏来了去树林听听蝉鸣,秋来了学生就会关注落叶和枯草;卫生扫除了,写写擦玻璃,一只小麻雀误闯课堂,也不妨停下课来看看,写写……取缔了生活与课堂的门槛后,写作的灵感自由出入。写,不再被动,成为一种需要。

以上所列,只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只是冰山的一角。现实生活中“情境”无时不在,“体验”随时生成,就看你能不能及时捕捉,只要留心观察和寻找,灵感一定会源源不断涌来。对于教师的写作导引是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更是这样。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将课堂习作教学的轨道引向无限广阔的生活课堂中,让孩子们最终形成自发体验生活的能力,有自觉倾吐感怀的需要和习惯。

(二)激发动力,让学生有表达欲,做到有感愿发,甚至是不能不发

之上所述只是提供了写作前提的基础课,是习作历程中的第一站,它是为激活学生思维、使其有米下锅做准备的。至于将米下到锅里,如何去煮,熬成怎样的口味,则是学生自己的事了。这第二站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独立前行,我们无权干涉,任他们自己去开花结果,或是爬蔓长藤。任何强拉硬拽地“指导”和一厢情愿地“完善”,都会挫伤言语生命的元气,使其扭曲甚至萎缩。

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习作初稿完成后的随笔展评改环节,也就是习作历程中的第三站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言语表达的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言语生命成长的快乐。在自读互读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在倾听同伴作品时比照自我,寻找差距,自觉弥补。就像成浩老师说的“孩子们就好比是一片杨树林,为了争夺阳光,他们会比着个儿使劲地长,你长我也长”。赏评学生习作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学生的言语自主权

每个孩子都存在言语天性、个性的差异,因此,言语生命园里才会有百花烂漫的繁华。就像在天津双港中学上《一份大礼》时,大部分孩子对这份礼物充满了热情,写了礼物带来的喜怒哀乐。有个孩子的习作题目是《特别的礼物》,文中却对上课之前的活动写得很细致,我没有给他“偏题”的判定,而是肯定了他对新事物怀有的强烈的好奇心,称赞他是个细心观察感情细腻的孩子。因为上课的班级是临时从外校借用来的,学生们对新学校、新教室、新老师的第一印象自然是特别深刻的,写多了也是有情可原。我建议他改一改题目,以适合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孩子欣然接受。还有个孩子对大礼不怎么感兴趣,对我这个第一次谋面的老师却倍加关注,写了自己眼中的老师。这很正常,不同的个性,导致了关注点、生发点的多样化,这也正是我所期待的百花齐放的局面。

2.鼓励赏识是前进的风帆

学生的言语个性导致言语生命的差异性,这差异中自然会优劣并存,我们应将目光关注在学生的言语闪光点上,因为这才是他们言语潜能、才情的体现,是需要特别加以养护和生发的。而表扬和鼓励无疑是最有效的激励措施。

习作展评改时,我喜欢用“加分榜”的方式,给学生习作中的每个闪光点以充分肯定。每篇书写认真、结构完整的习作都可以得到基础分100分。然后针对文中有个性的思想、有创意的表达、好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等等分别给予不同分值的加分奖励,上不封顶。总之就是鼓励,鼓励,再鼓励,不拘形式、不计成本地鼓励和表扬。顺应学生的表达习惯和意愿,绝不强拉硬拽。这是对学生言语个性的尊重,实际上也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个性。好孩子都是夸出来,这话真的很实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当你关注的是每个孩子言语生命的闪光点时,你的眼里便处处是赏心悦目的风景,自然身心也就得到了愉悦,不会再像以前为学生习作中的那些文字垃圾折磨得头昏脑胀,何乐而不为呢。

3.遵循言语成长规律不拔苗助长

我们不主张过分关注言语表达中的病症,并不等于学生的文章就没有问题了。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修改热情,鼓励学生通过自读、同伴读、全班读,自评、互评、师生互动评等各种方式去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只是这种修改是在表扬、商讨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即便是这样,学生的习作中定然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学生言语发展规律和水平所决定的,它代表的是学生当前真实的言语水平,所以我们无需大惊小怪,如果非要让他们按老师的意愿去刻意拔高,那就犯了拔苗助长的愚,得不偿失。有问题就暂且让它存在吧,就像那黄瓜如果它开的是一朵谎花,你是无法让它长成一个黄瓜的。

4.搭建发表平台给孩子言语成就感

当孩子觉得自己的作品被关注,拥有了读者时,他会很自然地提高对自己言语表达的要求,希望自己写得更好。“发表”的形式和渠道有很多,读给同伴、家人听是最低层次的发表,自下而上的还有小组内发表,班内朗读,班报发表,校报发表,各类竞赛获奖,各级正式刊物发表等等。总之,想方设法给孩子搭建言语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享受言语表现的成就感,这是行之有效的奖赏。

(三)阅读与写作双轨并行,实现吸收与倾吐的良性循环

课堂习作引导与课外大量阅读是学生言语生命成长中的两条并行的轨道。如果说写作是倾吐和输出,阅读则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吸纳和必备的给养通道,它为言语生命的成长提供着强大的基础性、物质性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1.随笔化写作教材资源的阅读。我们尊重学生的言语成长自由,不刻意拔高,但让他们有更高更好的发展理想还是很有必要的。在我们随笔化写作教材中,每个写作专题大都设有“读读同伴的作品”和“读读老师的作品”,或者欣赏同一主题的名家作品这样一个栏目,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对比欣赏阅读中,感受言语表达的距离和多元化,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习作态度和写得更好的决心。

2.语文课本资源的阅读。阅读教学应树立“表现本位”的理念,让课内阅读教学成为助推言语表现的载体。将一切的教学活动都纳入到提高学生言语表现能力的目标之下,抓住文本中相关的导学点,引领学生去感受言语表现之美,培养其感受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励学生树立提高言语表现能力的志向和目标。

3.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形成良好语感、积淀言语生命内涵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书,乐读书,在书的海洋中浸泡言语,提升言语生命品位,为言语成长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

陈凤荣/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黄山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 明)

猜你喜欢
言语习作生命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习作展示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