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的高校影视文化教育研究*

2011-04-04 01:08张建波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受传者传播者高校学生

● 张建波

传播学视野下的高校影视文化教育研究*

● 张建波

传媒时代高校影视文化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从传播学角度审视高校影视文化教育,存在着传播者的尴尬、受传者的志趣差异、媒介的多元挑战、传播内容芜杂、传播效果无奈等一系列症结,应采取提高传播者专业素养、分类引导受传者的志向情趣、合理发挥多元传播媒介的功能、逐步优化高校影视文化的传播内容以及加强传播效果分析等对策,以切实提高高校影视文化教育水平。

传播学;影视文化;受众

影视文化是指以电影电视为载体的多媒体综合性文化。影视所独具的虚构与叙事的功能在传媒高速发展的时代得以淋漓尽致地显现,封闭的影视世界以炫技般的光影声电将种种人生际遇模拟演绎得声色俱佳,视觉文化盛宴以压倒性优势将传统的文本阅读小餐推向冷清的边缘。高校大学生群体是影视文化传播的主要受众之一,也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承当代主旋律文化与传统民族精神的主要对象。正视高校的影视文化教育现状,探求如何因势利导地借助影视这一载体传递当代先进文化教育思想成为学界有识之士的应有之责。而借助传播学理论,从传播者、受传者、媒介、传播内容和效果反馈五个方面来梳理审视高校影视文化教育,尤其对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精准定位,量体裁衣,以先进的优秀文化感染熏陶并引领这一受众群体,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思路。

一、传播学视野下高校影视文化教育的现状

1.有心栽花花难发——传播者的尴尬。高校影视文化的传播者主要是高校教师,其次还有从事影视播放的行政人员以及各种影视协会的组织者。从事高校影视文化教育的教师以及其他传播者借助光影世界传播人类文明与文化精粹,传递人文价值与终极关怀,进而培养熏陶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但现实情况实非乐观,从表面上看,传播者如高校教师的影视赏析课上学生人满为患,高校电影院的影视播放学生也是趋之若鹜,而稍加调研,则会发现许多高校的影视课程教师缺乏必备的影视专业素养,往往应景式地开设华而不实的影视课程,表面看一片繁荣,实则是一场场的电影巡回展,没有系统的影视赏析理论传授,缺乏具体影视文本的精准解读,甚至对学生投其所好,难以尽到一个影视文化传播者的应有之责,将影视文化教育置于鸡肋的位置。

2.万紫千红难是春——受传者的志趣差异。影视经典是历经流光岁月而沉淀下来的优秀光影作品,如以个体命运书写进而展现宏大叙事的史诗性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承载着历史风云变幻的《芙蓉镇》,极具散文记录特色的《城南旧事》,充满深度人文思考的《黄土地》,浸润后现代特征的《洗澡》等等。受传者即高校学生,其志趣往往停留在肤浅的娱乐戏谑,沉浸于时尚的情爱模式。武打动作片的流行,青春爱情片的走红,戏谑喜剧片的受宠,庸俗电视节目的泛滥、虚假电视广告的宣传凸显出大众文化时代的典型特征。高校学生这一受众群体具有可塑性强的特质,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经典影视作品熏陶可以使传统人文精神和人生价值更好地传承,相反,寄情于暴力与谋杀交织、冷漠与死亡为邻的影视作品中,则易导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和对人文精神的疏离,专注于豪华与奢侈齐在、高档与时尚并存的影视作品则又滋生放逐自我的虚荣和缺乏节制的物欲。

3.千里姻缘数线牵——媒介的多元挑战。人类的信息传播经历的第一阶段是“金字塔结构”,即有单一的权威发布源负责传播,而大众被动地接受;第二阶段是“梯形结构”,由多种媒体发布,受众可以选择接受。反观高校传统的影视文化教育模式现状,原本由教师单一播放影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变成了多种媒体共同传播、学生自由选择的模式。除了传统的电影播放,电脑、手机等新媒体成为传播影视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播速度迅捷,传播范围空前,轻松下载,即时播放成为影视文化传播的常态,学生与影视的姻缘可以借助数条线(投影仪、电脑、手机)相连相牵。如何合理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传播影视文化成为严峻课题。

4.乱花渐欲迷人眼——传播内容的芜杂。传播内容即影视文化产品。影视文化产品的海量生产促成了风格迥异的影视资源的生成,高校学生置身其间,仿佛乱花渐欲迷人眼。影视文化通过具体形象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受众,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实则臭已熏身,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实则香满心田。青春偶像剧、特情悬疑剧、古装武侠剧、战争动作片、都市言情片以及英美日韩剧纷纭登场各显其技,在影视利益的名利场中争得一杯羹,如《蜗居》、《双面胶》等电视剧对家庭伦理的刻意关注,《潜伏》、《黎明之前》等谍战片对悬疑题材的再度升温,《大话西游》、《功夫》等喜剧片对人生解构的光影炫技,呈现出繁盛但却芜杂之态,让受众在浩如烟海的影视作品中面临着一种隐隐的选择之殇。

5.沉舟侧畔千帆过——效果反馈的无奈。效果反馈即受传者大学生接受影视作品的效果。从传播学视野看,社会发展进程中传媒功能正经历着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转变之后的第二次重大改变,即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化。根据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理论,网络时代中的受传者即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需要进行传播的分众化处理,生产出丰富多样的影视文学作品,来满足不同受传者即大学生的需求。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许多大学生能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与生命感悟,在影视艺术审美活动中得到精神的升华与情操的陶冶。但也有部分学生的理想抱负使命感与民族国家责任感渐渐在大众影视文化的影响下将行渐远,原本带来深度思索和哲思妙悟的影视文化呈现出表层的肤浅的娱乐镜像,甚至影视文化中的暴力模仿、时尚追逐、金钱崇拜等情形一一在现实中上演。

二、借助传播学理论推动高校影视文化教育发展的对策

1.见贤思齐——提高高校影视文化传播者的专业素养。从高校影视传播者的角度来看,高校引进具有影视专业素养的传播者不仅能完善高校的影视人才资源储备,而且对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不无裨益。谙熟影视传播规律并具有较高的影视专业素养的传播者首先应该开设诸如 《影视艺术概论》、《中外电影简史》、《电影艺术欣赏》等一系列的影视基础和影视欣赏课程,从理论高度传播影视文化教育理念,评点影视文化前沿热点问题;其次高校影视文化传播者应该改进影视作品教学手段,通过逐步建立影视文化研究中心、完善影视作品资料库、推荐影视评介杂志论文、举办影视欣赏征文等活动拓展高校影视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再次,高校影视文化的传播者还应该是一个影视文化的实践者,能够带动引领高校学生精心策划并制作相对成熟的影视作品,如举办高校校园DV拍摄大赛,鼓励小成本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尝试影视广告的创意与制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高校影视制作的水平,由原先单一的欣赏者变身为影视作品的制作者,将影视理论与影视实践有机结合,进而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影视文化教育的既定目标。

2.春风化雨——引导高校影视文化受传者的志向情趣。一部电影《山村女教师》曾经使许多青年人走上教师岗位,一部《射雕英雄传》也曾经使许多青少年读者受众成为武侠迷。高校学生即受传者的志向情趣既取决于社会校园的大环境,也与学生个体的修养爱好情趣息息相关。当影视文化中的暴力甚嚣尘上,影视文化中的色情无孔不入,影视文化中的文化霸权觊觎侵蚀之时,影视文化的受传者即高校学生能否拥有正确的审美态度和高雅的艺术欣赏能力至关重要。从观看到鉴赏仅一步之遥,其间境界品味高下立判。只有研究高校大学生即影视文化受传者的志向情趣,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影视文化教育与传播,如举办影视欣赏讲座、举办优秀电影巡回展等,才能使影视文化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能引领高校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崇尚高雅的审美情趣,欣赏高尚的艺术情操,进而达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境界。

3.因势利导——合理发挥各种传播媒介的功能。媒体多元化时代影视传播渠道空前广阔,电梯间的影视广告宣传短片、休闲广场畔的大屏幕城市介绍风光片、长途车上的小品相声演唱会,电影院里的动作大片直播进行时,电脑上的高清电视剧随时看,手机里的电影下载即时观,成为视听时代的一道道靓丽风景。高校所拥有的技术资源使影视文化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课堂上讲地方戏曲来一段《秦腔》视频,讲广告插一段广告短片已成为常态;课下图书馆实验室网吧里的电脑上即时上网,联通影视世界一键完成;就是掌中手机也可以轻松上网欣赏挚爱电影。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在带来自由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传播媒介的引导监控趋于薄弱,各种传播媒介为了赢得利益最大化,不惜传播暴力色情影视取媚受众,原本应提升受众的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结果却沾染了诲淫诲盗的嫌疑。所以高校影视文化教育应该正本清源,引导学生这一影视文化的受众群体欣赏优秀影视产品。一方面是充分利用高校的影视媒介资源传播优秀的影视作品,如利用高校电影院、影视欣赏课、影视大屏幕定期传播优秀影视佳作;另一方面是加强高校学生电脑手机上网欣赏影视作品的教育引导,为学生提供优秀影视剧剧作篇目,提供优秀影视剧网站地址,让精品佳作登堂入室,让暴力色情远离校园。

4.去芜取菁——逐步优化高校影视文化的传播内容。影视作品以其栩栩如生的画面,纤毫毕现的人物形象,曲折回旋的故事情节,酣畅淋漓的动作展示冲击着受众的感官,刺激着受众的精神,这是视听时代影视文化大行其道的原因。高校影视文化教育与传播也应审时度势,去芜取菁,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影视作品。红色经典影片是描绘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再现为党的事业英勇奋斗的共产党人形象的经典影片,如《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开国大典》等等。播放红色经典影视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文化,山东政法学院新闻传播系于2009年11月举办“名片观摩”活动,以播放影片《建国大业》为契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民族历史,进而激发浓烈的爱国情怀;2010年5月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组织学生观摩影片《海上钢琴师》,使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人生与信仰。这种借助于影视这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影视文化教育的方式值得提倡与推广。基于此,高校应该一方面完善影视作品资料库,为学生提供古今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如国外的《泰塔尼克号》、《魂断蓝桥》,中国的《黄土地》、《秋菊打官司》等等。另一方面根据传播学的理论,继续细分受众群,将高校学生这一影视受众群体继续细分,将相同相似爱好的学生进行归类研究,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影视佳作,如为喜好民族武侠者提供《黄飞鸿》系列和《叶问》系列电影,为钟情战争历史片者奉献《鸦片战争》、《大决战》等影视佳作,为喜爱文艺戏曲片者播出《蝴蝶梦》、《霸王别姬》,为关注生活现实片者准备《一个都不能少》、《生活秀》等等。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惑人心者,莫强于影。只有将影视文化的传播从源头上控制,并能为高校中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影视佳作,高校的影视文化教育才会变得至纯至厚,醇味悠远。

5.与时俱进——加强高校影视文化传播效果分析。不同高校的影视文化传播现状并不均衡,大多数高校缺乏一种测试高校影视文化传播效果的有效机制,仅仅停留在写作影视观后感和影视评论文章的层面上,真正的影视交流互动限于影视资源的有限而难以深入开展,如许多高校虽然定期放映优秀影视佳作,但仅仅是放映而已,缺乏后续的影视欣赏与交流,这种单向的影视文化传播所起到的教育作用难以拓展开去,其效果也难以衡量。许多影视类高校具备良好的影视资源和运行有效的影视放映机制,为大多数非影视类高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镜鉴。北京电影学院学院放映厅定期举办电影放映与电影导演主创人员见面会,在影视欣赏后加强电影导演主创人员与学院师生交流互动,如北京电影学院放映厅于2010年11月4日放映电影《爱情三十六计》,导演吴兵及主创人员与师生见面交流,于2010年11月5日放映电影 《大兵小将》,导演丁晟与主创人员与师生见面交流。这种影视欣赏后的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影视艺术欣赏能力,而且能使影视文化的传播者深入了解高校学生这一影视受众群体的精神需求与艺术追求,进而有的放矢地改进影视文化传播策略,与时俱进,实现影视文化审美功能的最大化。

“视听艺术是借助技术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和屏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种艺术。”[1]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带有民族历史的烙印,凝结着传统的价值与精神,能够对古往中外的的优秀影视作品正确审视与判断,既探幽取微汲取营养,又理性审视,扬优弃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也。高校的影视文化教育任重道远,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的受众群体是将来国家民族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这一受众群体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力将会广泛持久地存在,进而会辐射到社会其他受众群体。传媒时代已然到来,影视影响与日俱隆,精准定位高校学生这一影视文化的受众群体,并合理构建高校影视文化传播的有效机制,于民于国,善莫大焉,福莫大焉。

[1]张凤铸.中国电影电视剧理论纵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何 言)

张建波/山东政法学院新闻传播系

*山东省软科办2009年课题:《新时期影视文学及其分众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09RKB435)

猜你喜欢
受传者传播者高校学生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论传播在现代博物馆中的应用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亳州五禽戏社区受传者研究
亳州五禽戏社区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