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传统文化与师生文化冲突

2011-04-03 12:47林存华郁琴芳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师生家庭

● 林存华 郁琴芳

家庭传统文化与师生文化冲突

● 林存华 郁琴芳

在家庭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感染了家庭文化。与及时反映时代新精神的学校文化相比,家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带来了其在文化变迁中的滞后性。当没有变迁的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存在分歧和矛盾的时候,学生习得的家庭文化与教师代言的学校文化就会发生冲突。这种类型的师生文化冲突与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有着重要联系。不管是家长和学校教育理念的脱节,还是家庭与学校生活方式的相异,都有可能是促成师生文化冲突的因素。

教师文化;家庭文化;师生文化冲突

从呱呱坠地开始,每个孩子都要在家庭环境中生活相当长的时间。孩子除了在父母那里获取自身生理、心理需要外,还在倾听家长言语、观察家长行为的过程中认识外部世界,从父母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形成有关人类社会的最初印象。正如国外有的学者所言,青少年群体的自我想象、价值观和行为,他们与其父母所属的阶级文化常常保持着密切联系。[1]也可以这么认为,家庭日常生活细节对孩子的影响力,在某些方面远比学校教育来得“润物细无声”。但是,学生在家庭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未必都与学校中教师倡导的文化价值相同,当学生将这些价值和行为在学校中、教室里表现出来的时候,很可能与居于学校正统文化地位的教师文化发生文化冲突。

在社会平缓发展时期,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相悖的现象就已经存在。而在社会与社会剧烈变迁和转型的特殊时期,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不再是单一方面的、较小范围内的矛盾,而是演变为多方面的、较大范围内的碰撞和冲突。这给学校中师生的文化冲突带来显著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大地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一场深刻而又显著的社会变革,这场以“改革开放”,为显著标志的社会转型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几乎是全方位的,它们两者的共存也将是长期的。当前的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各自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代表着传统文化或现代文化,它们之间也必然存在着的碰撞、矛盾和较量。仍是孩童的学生既受家庭文化的影响,又生活在学校文化之中,并且在两者的相互冲突与整合中完成个人生命的历程。具体到某个或某些学生而言,如果他或他们生活其中的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在性质上不相一致而且存在的矛盾没有得到调和的话,那么这个或这些学生就比较容易在学校中与教师文化发生文化冲突。

第一,家长和学校教育理念脱节引起的师生文化冲突。

不论是家庭文化,还是学校文化,都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的下一代形成这样的技巧和需求,即作为一个有用的人而生存下去,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必须保持它自身的发展。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形式,然而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和家庭,却常常产生共同目标的丧失和教育影响的失配问题。[2]家庭与学校在教育时空上不能“无缝焊接”,在培养目标上也不能统一步调,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感染的家庭文化与教师代言的学校文化之间发生文化冲突的可能性和机会。

可以预见,许多文化层次不高,较少接触新事物、新理论,但受传统文化浸润的家长,会难以理解甚至抵制现代学校推行的种种改革措施、教育教学理念。在社会与文化剧烈转型时期,面对大量涌现的与教育相关的新现象、新理念,不少家长由于缺乏一定的开放性,不愿去学习、理解,而是习惯于按长久以来形成的、有些过时的理念和方法对孩子进行管教,并且也要求孩子认同他们的价值。这样,家长对待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措施的消极态度,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孩子对学校、教师所坚持的、具体的教育观念与措施的看法。年轻的孩子如果在家庭中认同、接受了长辈的传统文化,往往会和学校里那些奉行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教师之间发生文化冲突。

当然,也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有些学校虽然试图努力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但学校、教师现实的一些做法却还比较传统,可能会跟已经接受了先进教育理念的家长脱节,这样学校中处于正统地位的教师就可能和受家长教育观念影响的学生,产生另一层次的碰撞、矛盾,乃至文化层面的冲突。在我们这个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家长接触新鲜事物、学习新进文化的机会是过去不可比拟的。特别对于大多的高学历家长来说,他们更加具有开放的心态,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他们也就更有可能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践行先进的教育方式。在家庭中,他们会尽量做到真正尊重孩子,把孩子真正当成家庭的一员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习惯于这种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孩子,假如在学校中碰到比较专制的教师,就容易发生师生文化冲突。

第二,家庭与学校生活方式相异引发的师生文化冲突

家庭的训练标准或方法与学校存在的不同方面,会造成教师文化与家庭施加给孩子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根源在于家里所代表的亚文化和学校所代表的亚文化之间的差别。在西方国家,在下层阶级家庭的亚文化中可以接受的社会行为方式,同代言中产阶级文化的学校中可以接受的社会行为方式很可能是不一致的。而且,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冲突的根源也可能在于家庭和学校所传授的宗教信仰不一样。[3]就我国目前的家庭现状而言,相当多的家庭生活方式带有很多的传统痕迹,而传统家庭的行为模式则强调长辈的支配和孩子的顺从。生长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家庭,孩子的文化观念要么无形中形成较强的权力与支配意识,只重视自己的意见而不尊重别人的想法;要么缺乏主见,少有个性,习惯于在与人和善观念影响下表现出不思进取、随遇而安的文化心态。学生在家庭中形成的这两种形式的文化观念,都有可能在学校中与教师发生文化冲突。

其一,在学校和班级的生活中,强调个人意志的那些学生,必然会感受到要求与同学、教师和谐相处这种文化带来的压力。当前,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相当多的家庭形成了“四·二·一”的“扩大家庭”型式,即四位祖父辈和两位父辈家长共同照顾唯一的孩子。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存在被娇惯的倾向:长辈对孩子的各种行为往往是过于迁就的,对他们的要求则是娇纵的,而缺少对他们施加基本的控制和规训。然而,这些在家中“高高在上”、懒散惯了的孩子,到了学校中却不得不面临纪律和规矩的约束和考验。而放任的家庭文化与强调控制的学校文化的接触与交锋,在不少方面转化为以个人为中心的学生文化与维护集体生活的教师文化之间的碰撞与矛盾。这样状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师生之间发生文化冲突的可能性。

其二,那些缺乏竞争意识和表现自我欲望的学生,则有可能与强调突出个性、要求自主创新的学校文化发生矛盾。在许多传统文化中,一个人忠实地维护过去的习俗比谋求创新更受尊重,同样,尊重老人的意见比鼓励年轻人根据客观评价标准判断一个看法的时非更受推崇。现代教育,即那些鼓励以客观收集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实验和判断是非的学校,必然会给实行这种教育的任何文化集团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会混乱。换言之,在容易受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影响的许多现代学校里,鼓励学生突出自己,其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以及在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和辩论等社会行为方面进行竞赛。但是,让学生竞赛对一个环绕着同学之间相互照顾,而不是环绕着一个孩子公开想胜过另一个孩子的精神组织起来的社会,可能产生破坏性的后果。[4]不难想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会造成师生关系的危机,也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师生文化冲突。

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会与文化转型时期,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相悖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说,在这一历史时期,学校在常常是新的文化形态推行其影响范围的重要阵地。而当学校推行外来的或以未来为导向的文化时,学校就有可能倾向于不再维持既存的社会秩序,不仅如此,学校还有可能去破坏原先的社会秩序。[5]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部分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吸收新文化的某些成份,而也有些学生却感到价值上的困扰。因为这部分学生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家庭,尽管也可能意识到社会与文化的转型,但对其的适应却较为缓慢。当这部分学生带着从家庭生活得来的传统价值观,与代表学校推行新价值的教师交往的时候,就有可能因为师生双方都过于强调自己的价值而发生文化冲突。

[1]迈克尔·布雷克.越轨青年文化比较[M].岳西宽.等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10.

[2]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7-168.

[3][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385.

[5]Spindler,G.D.(ed.),Education and Cultural process,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74,p.309.

(责任编辑:陈培瑞)

林存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 郁琴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师生家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家庭“煮”夫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恋练有词
酒店英语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与解决策略
麻辣师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