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

2011-04-03 07:13丁念金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形式素质精神

● 丁念金

和谐社会背景下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

● 丁念金

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正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其依据主要有:学习评价具有文化性质;学习评价负有文化使命。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的主要任务有:自觉地促进文化精神的传递与更新;自觉地促进基本文化形式的传承与创造;自觉地促进素质文化领域的构建与发展;让学习评价显得更加美好。实现和提升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的主要途径有:摆正学习评价的位置;在理论上加强学习评价的文化学研究;在实践上加强学习评价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学习评价;文化自觉

学习评价即对学习的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学习评价已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活动。然而,正如人们经常严厉地批评,学习评价并未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一些情况下还起着消极作用。要优化学习评价,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积极作用,须要做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按照费孝通的说法,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1],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文化自觉指明白一种文化的发展进程、特点和发展趋向,并自觉地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自觉探索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文化自觉都已有一定的历史。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之下,随着学习评价之外延发展与内涵的发展及整个教育改革的进展,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学习评价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使命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实现和提升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具有多方面的依据,其中包括:学习评价具有文化性质;学习评价负有文化使命。

(一)学习评价具有文化性质

人类社会中各种长期持续的现象都具有文化性质。什么是文化?关于此,人们的说法极不一致,但人们对于文化概念的理解有一些共性,其中包括:其一,文化是极其广泛的,几乎涉及到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其二,文化尤其指精神的因素。结合人们对文化之理解的共性和文化的复杂的现实,笔者认为,文化是积淀了人类精神的社会生活过程及产物的总和,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文化精神层次,即人类精神,这是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精神,人类生活共同体有组织、集团、民族以至全人类等;二是文化形式,即渗透、凝聚了人类精神的人类社会生活及其产物。就文化的这两个层次而言,文化精神是核心的、根本的层次,“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的核心、本质。”[2]文化精神渗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因此,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具有或强或弱的文化性质。

学习评价更是具有浓厚的文化性质。首先,学习评价是对学习的评价,而学习是一种文化传递与文化创造的活动。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总的来说是将人类文化的精华以人格为载体传递下去,并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文化因素,可见,作为学习评价活动的中心内容,学习具有浓厚的文化性质。其次,学习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活动,是一种价值评判和价值导向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灵魂是价值,而价值是文化精神的核心。关于价值是文化精神的核心这一点,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评价就是将文化精神中的各种价值贯彻于对人的行为及其产物的评判之中,从而对人的行为起到一个内在的导向作用。因此,学习评价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深刻地体现着文化,尤其是体现着文化中的价值体系。

(二)学习评价负有文化使命

当前,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负有文化使命,和谐社会背景下,学习评价尤其负有重要的文化使命。

其一,在任何情况下,学习评价都负有文化使命。人类社会生活要一直延续下去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就需要通过社会成员的学习将各种文化价值传递下去,及时地更新文化价值,并传递已创造出来的文化形式和创造新的文化形式,为了对这种学习活动加以有效的激励、调节和引导,就要借助于有效的学习评价,这样,学习评价总是负有重要的文化使命,需要体现文化精神和文化形式。

其二,中华文化发展有特别的历史进程,决定了学习评价负有特别重要的文化使命。中国文化具有渊远源长而辉煌的发展历史,但后来走向全面衰落,19世纪早期,更是进入了龚自珍所说的“俄焉寂然,灯烛无光,不闻余言,但闻鼾声,夜之漫漫,鶡旦不鸣”[3]的“衰世”,这包括文化上的“衰”。进入到现代化时期之后,中国一直面临中西文化的冲突,在冲突之中,中华文化一直处于劣势,文化复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当前,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复兴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最为重大而紧迫的使命之一,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这个方面的使命,学习评价也如此。

其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决定了学习评价负有特别重要的文化使命。“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国人的或隐或现的理想,进入21世纪之后,党中央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和谐文化,这既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构成,又是和谐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教育领域,我们需要在教育领域通过学习评价,来激励和引导学习者形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文化形式。

二、学习评价的功能和价值

和谐社会背景下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是充实的、丰富的,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自觉地促进文化精神的传递与更新;自觉地促进基本文化形式的传承与创造;自觉地促进素质文化领域的构建与发展;让学习评价显得更加美好。

(一)自觉地促进文化精神的传递与更新

文化精神是文化的一个根本性的层次,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生命,它需要得到有效的传递,同时需要不断地更新。那么,哪些文化精神需要传递和更新呢?这需要进行广泛的探讨才能确定。笔者认为,中华文化精神最重要的一个根是“崇高”价值:现代西方文化中的最高价值是“自由”,中华文化中的最高价值则是“崇高”。中华文化中的“崇高”这一最高价值是值得传递的,但其内涵需要更新[4]。其他文化精神的更新如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等观念的形成与强化。在学习评价中,应该时时注重体现这些积极合理的文化精神。

(二)自觉地促进基本文化形式的传递与创造

文化除了包含文化精神层次之外,还包含文化形式层次,文化形式是丰富多样,其中基本的文化形式有器物形式、制度形式、语言形式、行为形式、思想形式、文本形式、社会心理气氛形式。中华文化在这些基本形式上都已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文化形式应该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应该重视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评价,以激励和引导学习者对这些学习内容的学习。同时,在未来的中国社会中,还需要在各种文化形式上继续进行创造,因为创造体现了人的本性,是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学习评价和整个教育中,文化形式的传递与创造之关系的处理往往较为复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提倡,教育要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5]。创造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就当前我国学习评价的使命而言,应该将各种文化形式的传递与创造结合起来,即在注重文化形式传递的基础上充分地注重文化形式的创造。例如在思想形式方面,学习评价应该注重对已有的各种思想的学习,同时鼓励让学习者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思想。

(三)自觉地促进素质文化领域的构建与发展

中国在文化发展上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文化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正处于一个文化人发展的时代,中国文化需要有更大的新发展,这包括新型文化领域的构建与发展,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新型文化领域就是素质文化。所谓素质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基本价值的文化。这里的素质,包括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等,即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中,应该构建起“素质文化”文化这个文化领域。其一,“文化”(culture)及其拉丁语词源Colere具有化育人类心灵、智慧、情操之义,而这些都是指人的素质,因此人的素质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其二,素质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最美好的东西,马克思曾经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6],这就将人的素质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的核心,当前中国自然应该如此。其三,素质发展是社会其他各个方面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因为社会都是由人来建设的,尤其是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要靠人的素质发展来支撑。其四,素质发展的副作用极小,不会过多地耗费地球资源、破坏环境、引起社会纷争,人们对素质发展的追求大大地优于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其五,素质发展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可以成为每个人的可实现的、可持续提升的内在价值追求。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大力构建和发展素质文化,形成人人追求高素质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式,从而对学习者产生普遍的、深远的、持续的积极影响。

达到高度文化自觉的学习评价对于素质文化的构建与发展具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一些人把“评价”与“素质”对立起来,这是错误的,这种错误源于两极对立的思想方式和对“素质”的不恰当理解。其实,学习评价就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素质发展及学习过程本身进行评判,当前,学习评价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习,促进学习实质上也就是促进素质发展。谁都希望自己得到社会好的评价,通过全面的、合理的学习评价,让素质高的人得到社会好的评价,可以引导和激励学习者自觉而奋力地为提升自己的素质而积极学习。

(四)让学习评价显得更加美好

当前,人们对学习评价是很不满意的,有些人甚至对学习评价痛心疾首,也就是说,学习评价显得很不美好,这既妨碍了学习评价之功能的实现,也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很不协调。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习评价显得更加美好。这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让学习者在学习评价中得到美好的体验,而不是像现在那样对学习评价存有一种痛苦的、逃避的、恐惧的体验和态度,如果说学习评价也是学习者和评价者的生活的一个部分,那么我们应该提高这个部分的生活质量;其二,充分发挥学习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当前,促进学习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正成为学习评价的主流[7],充分发挥学习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显示出极端的重要性和高度的现实性;其三,提升学习评价的品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让学习评价本身成为一种文化,即学习评价文化。

三、实现学习评价文化价值的有效路径

在当前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如何实现和提升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途径:摆正学习评价的位置;在理论上加强学习评价的文化学研究;在实践上加强学习评价文化建设。

(一)摆正学习评价的位置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摆正学习评价在整个教育评价中的位置。教育评价是教育中一个大的领域,而教育评价又包括多个领域,主要有学习评价、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评价、教育管理评价等。其中,学习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核心领域,因为学习活动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再进一步而言,学习评价又包括多个具体领域,例如,从学习评价的中心内容来看,学习评价包括学习起点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

其二,摆正学习评价的功能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评价的多方面的功能,如激励学习的功能、为学习提供导向的功能、评定学生学习的功能、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习的功能、让学习者通过学习评价而在成就感上获得满足的功能、促进文化传递与发展的功能等。切不可认为学习评价的功能仅限于对学生做出评定。我们还要理性地对待当前一些人对于学习评价之功能的批评:认为当前的学习评价导致了“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笔者认为,这种批评总的来说是错误的,“应试教育”、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根源在于现代教学体系的低效能[8],现代教学体系的两个突出特点是以教为中心因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实施整齐划一的教学因而违背了个性差异规律,这必然导致低效能,由于这种低效能,学生不得不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应付考试,为此而身心疲惫。事实上,学习评价在教育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包括大力注重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这将导致教学效能的提高,从而有助于摆正学习评价的功能位置。

(二)在理论上加强学习评价的文化学研究

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文化学研究,不研究就谈不上真正的自觉。三百多年以来,西方文化之所以处于不断而迅速的发展之中,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国,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度的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文化学研究。尤其是十八世纪中叶以来,文化学的研究在西方很受重视。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为实现和提升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我们应该加强学习评价的文化学研究,这种研究特别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习评价文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学习评价的文化性质、学习评价文化的制约因素、学习评价文化的功能、学习评价文化的分析框架、学习评价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等。

其二,学习评价文化的历史发展研究,如中国学习评价文化的历史发展研究、西方学习评价文化的历史发展研究、其他国家学习评价文化的历史发展研究等。例如,我国的科举文化作为一种特别的学习评价文化,就很值得研究。

其三,学习评价文化的比较研究,主要是比较研究当代各国的学习评价文化,探索各国学习评价文化发展的现实、经验和规律,为发展我国的学习评价文化提供借鉴。在这个具体领域,当前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国际性的学习评价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值得我们研究。

(三)在实践上加强学习评价文化建设

学习评价文化建设是学习评价从一种活动上升为一种文化的直接途径,由于文化具有在深层上化育人性、发展人性的作用[9],因此学习评价文化的建设将起到这种深层的作用。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建设学习评价文化,而学习评价文化建设的实践及其成果,又将反过来推进和提升学习评价的文化自觉。在实践上加强学习评价文化的建设,特别需要注重:

其一,形成和强化学习评价精神。没有“精神”的学习评价谈不上成为学习评价文化,不可能是一种好的学习评价。学习评价精神基于学习之本质特性的各种文化精神和教育理念相整合而成的综合体,其中最丰富的内涵是文化精神。学习评价应该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的积极成分,体现当今的时代精神的精华。例如,“崇高”是中华文化中的最高价值,在当今也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0],学习要充分地体现“崇高”这种价值,具体来说是要体现对学习的崇高性的体认。

其二,自觉地发展各种有效的学习评价形式。作为文化,既不能缺少文化精神,也不能缺少文化形式,学习评价文化也是如此,学习评价形式也是学习评价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展各种有效的学习评价形式,需要注意:学习评价形式要丰富多彩而充分有效;学习评价形式要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学习评价形式上既有积极的继承——继承历史上各种合适的学习评价形式,又要努力创新;当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注重发展各种自主评价形式,将自主评价与整个自主学习整合起来。

其三,自觉地注重学习评价文化与大文化的融通。融通相互之间协调、会通、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融通性,即不同层次的文化之间、不同领域的文化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可融通性,和谐社会更是强调文化的高度的可融通性。在建设学习评价文化时,学习评价文化应该与之融通的“大文化”主要包括如下层次:学习文化;教育文化;社会文化;世界文化。这里需要特别解释的是世界文化:世界文化不仅包括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蕴涵一系列的普世价值,这一系列的普世价值为人类和谐地共同生活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确立也要以普世价值为基础之一[11];而且包括人类生存并发展于其中的人造自然文化,当前,人类正在以显著的进程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和建设,这是一个文化过程,这一过程与人类通过学习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学习评价文化的建设不能处于封闭状况,应该也是文化的各个层次达到高度的融通,这样,才能使学习评价、学习、教育、人类社会、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A].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95.

[2]高瑞泉.论中国文化精神的近代转向[A].载李灵,刘杰,王新春.中西文化精神与未来走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

[3]龚自珍,尊隐[A].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88.

[4]丁念金.校本课程决策的文化使命[J].全球教育展望,2011(1):36.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7]崔允漷.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J].教育科学研究,2010,(3):11.

[8]丁念金.走出现代教学体系的误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6):1.

[9]Jerome Tennant.Culture,Mind,and Education[A].Knud Illeris.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Learning[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Taylor&Francis Group,2009.161.

[10]孙正聿.崇高的位置(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8-32.

[11]俞吾金.启蒙的缺失与重建——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12.

丁念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有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科学、教育哲学

(责任编辑:曾庆伟)

猜你喜欢
形式素质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拿出精神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