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 静 张慧如 王敬良
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郎 静 张慧如 王敬良
通过实施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引厂入校、共建课程和教学团队、设立企业奖学金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企牵手;引厂入校;共建课程和团队;奖学金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从以高校为主体的合作模式转向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更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多年来与卡特彼勒合作的经验,谈一谈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设置专业,组建“订单式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基于合作企业岗位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考核人才培养水平,把专业知识、技能与企业文化、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高度融合,构建“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科研、培训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订单企业的需求进行培养,真正实现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溶于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订单培养班的质量,提高合作企业未来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如:学院与美国卡特彼勒订单培养的“卡特山工培养班”,根据卡特彼勒岗位需要,动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课程,并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教学进程,实现“级级有方案,方案级级变”,真正做到按企业需求动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订单班人才培养采用四个段式:第一阶段学习基础课,第二阶段学习企业课程,第三阶段到企业进行岗位培训,第四阶段到企业车间实习。
“引企入校”共建实践训练基地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引企入校”实训基地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生产场所,以面向企业、面向职业岗位和工作环境为途径,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一是学校与引入企业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二是企业在校内建立车间,校企共同开展“订单”人才培养;三是企业投入的资金和设备,提升了学校实训中心的装备水平,再现了职业岗位和工作环境。“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实训基地的运行从形式上强调岗位性,从运作上讲求职业性,从管理模式上体现企业化,让师生真实体验职业环境,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质培养。“引企入校”后,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扩展,企业按照学校的要求和生产计划,吸纳一定数量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帮助这部分学生自立或半自立完成学业。同时,通过工学交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和深化了学校“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如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投资建设的“山工培训中心”落户学院,并将卡特彼勒生产体系、工程机械维修、焊接、装配等技术带入校园等,不仅提高了学院的硬件实训水平,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场所,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一站直达”列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第四条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是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理念。课程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二是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成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委员会,由企业提供课程开发资金,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根据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企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依此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培训课程,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如学院与卡特彼此开发的 《管理培训》、《SWE技术》、《工程机械维护维修技术》等,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使课程建设成为培养具有工程机械技术技能和商务营销能力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保障,从而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学生与工作岗位的差距。
校企共建教师教学团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双师型”专业队伍建设是校企共建教学团队的重要内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双师”的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师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不但要能“说”,还要能“做”。学校有一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队伍,企业有大量的技术熟练的工程师队伍和优秀的企业管理队伍。一方面由学院选拔部分骨干教师,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培训经费,依托卡特彼勒大学以及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四所具有战略合作关系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等,对师资团队的教师进行培训。二是教师下合作企业锻炼,及时了解企业生产岗位的变化,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掌握新的生产流程和应用技术,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三是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一线额技术骨干加盟师资团队,直接参与教学工作。四是双方共同进行项目的开发、技术服务等形式的课题研究,提高了团队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五是校企联合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提高团队的社会声誉。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其他科研立项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支持和激励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奖学金由学校负责组织评选,每年评定一次,奖学金获得者将有机会进入企业参与生产实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奖学金的设立在企业、学校和广大学生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具有“三赢”的综合功效。对于“企业”奖学金的设奖,既体现了其企业精神和社会公益性,也在无形中扩大了其在同学中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对于学校,通过“企业奖学金的设立一方面有利地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和教学激励机制的完善,另一方面增进了学校与企业间的科研项目合作;对于广大在校学生,“企业”奖学金的设立不但在同学间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更是为同学们了解社会和企业,把握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方向作出必要准备。
[1]王宇.关于校企共建教师教学团队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9).
[2]胡昌荣.“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研究综述[J].专家论坛,2009,(15).
[3]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郎 静/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管理 张慧如/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王敬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研究,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
(责任编辑:陈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