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民
(中共汕头市委党校,广东 汕头 515041)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与“摸着石头过河”不同,相应的一系列改革,需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明确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1]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2]
现代服务业在转变经济增长中处于决定地位体现在:
第一,现代服务业拥有实现经济发展的两个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这二要素对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具有深度开发、提高使用效率、提升价值的功能和作用,能广泛渗透并作用于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之中。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则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内因和外因上。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及其可改造影响的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内因,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根据,而经济体制通过制度、政策等因素来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外因。从内因是外因变化的根据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由此导出现代服务业同样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决定因素。
第二,现代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作用深刻而广泛。从深刻度上看,现代服务业贯穿于生产环节。现代服务业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是现代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广泛度上看,现代服务业与各产业具有广泛关联性,广泛地渗透于各产业中,深刻影响各产业的发展进步。因此,现代服务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第三,现代服务业能持续支撑经济增长。高依赖知识技术、低依赖自然资源的特性,使现代服务业产品呈现出高需求弹性,其利润空间十分广阔。况且,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具有规模效应和正向外部性,一般不会出现报酬递减特征,使经济增长越来越走向依靠效率和创新支撑的轨道,能从根本上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两个70%的贡献率,足以说明现代服务业对经济持续支撑的巨大能力。[3]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汕头的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现代服务业:
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设施、服务和管理向国际化转变,把汕头建设成旅游形象鲜明、环境优美舒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重点旅游区和国际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地。
根据汕头资源优势和特色,重点开发建设湿地旅游、滨海旅游。湿地旅游。这几年汕头湾海域多次有中华白海豚、铅色白海豚、鲸鱼出现,世界濒危和国家濒危的鸟类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岩鹭等也在汕头沿海滩涂越冬栖息。位于汕头港南岸的笔架山东侧苏埃湾有一片我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天然次生红树林,面积近200亩。这里碧波荡漾,连片的红树林郁郁葱葱,滩涂、水面、绿林等地方处处有鸟儿觅食、飞腾、嬉戏的踪影,形成一道人、鸟、自然和谐共处的迷人风光。海岛旅游成为海洋经济新亮点。加大对南澳国家4A旅游区等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加大汕头旅游资源推介力度,增强汕头旅游吸引力。近日,在广东省政府召开的粤西地区旅游工作现场办公会上,南澳县荣获“广东省滨海旅游示范景区”称号,成为首批十三个滨海旅游示范景区之一,也是粤东地区本次唯一获评单位。
重点推广休闲度假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会展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修学旅游、购物旅游和节庆旅游等。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进一步增强旅游创收、创汇能力。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旅游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功能完整的产业体系,增强旅游业的带动能力。[4]
汕头四季葱绿,水清、地绿、天蓝、风爽、气顺、城美,是国内最适宜投资创业和居住生活的城市之一。蓝天、白云、绿树、繁花,汕头跻身“国家园林城市”行列,使这座宜居城市更显魅力。所以汕头发展房地产业有广阔前景,因此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积极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加快标准工作厂房建设,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把汕头中心城区建设成一个大都市,有港口物流,有内外贸易,有金融证券,有信息中介,有科技研发,有设计创意等等,就能形成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就能够吸引别人进来,辐射力量出去。我们的人民生活在这里,就会获得很多新的就业创业的机会,他们会觉得满意,觉得幸福。让这500多万民众有一个好的居住创业的环境,一个好的生活。创造出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我们就能吸引外面来汕头发展,能够真正成为粤东在人文和经济两方面凝聚力最为突出的城市,首先成为粤东名副其实的中心城市,再建设成为中国乃至太平洋东岸的中心城市。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梦想。[4]
创意产业是当今经济文化发展的潮流,它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进行重组与合作,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以创新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运用为手段和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统摄生产、传播、流通、消费等产业发展全过程,具有少耗能、无污染等特点。充分发挥汕头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促进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的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意体系。潮汕文化有许多潮涵丰富经典题材和资源,如:潮剧、潮乐、民俗舞蹈等独具特色的潮汕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强大的阵容、丰富多彩的节目及高超精湛的技艺展示风采和魅力,打响潮汕文化品牌;澄海动漫率先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备受青睐的主导领域。我市的基本创造思路为:立足本土,进行全球开发。1.加紧文化创意市场规则的形成;2.加大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体系的建设;3.政府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与定位;4.加快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建立。[4]
汕头大学、粤东高级工学校、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的今日视线栏目,汕头中心医院、汕头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在粤东乃至中南五省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例如:文化广播电视方面;今日视线栏目全国地方收视率第一的节目,粤东三市百姓都准时收视。要继续把教文卫培育为粤东中心地位。
通过加大信息技术服务、通信服务、电视广播服务、网络服务、视像服务、软件技术支持、软件外包服务、软件人才培训等向现代制造业的渗透力度,促进工业产品的升级,延伸电子信息产业链,培育信息化产业集群,推进信息化产品制造业与软件服务、通信服务、网络服务、电视广播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
1.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以汕头港口、机场、铁路和公路主枢纽为依托,加强仓储、交通、邮政、电信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现代物流基础建设和原有物流系统的改造,以龙湖和澄海、潮阳、潮南等经济流量大的城区为重点,统筹规划构建市区、北区、南区三大物流中心,建设、集聚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形成制造业服务业的物流集聚区。2.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构筑起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方式。推进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与运输、仓储、货运代理等物流企业的联合,为客户提供采购、加工、包装、储运、配送及进出口代理等服务,提高流通效率。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鼓励具备一定组织基础、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大型企业涉足物流领域。加强与国际大型物流企业的合作,借鉴国际现代物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运作模式,培育一批优势物流企业集团。3.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新型物流业态。物流企业是物流业的核心,要以发展和培育名牌物流企业为龙头,打破行业分割,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物流企业。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大型配送系统、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大型超市为主要形式,促进配送、仓储、连锁销售、商务代理业的发展,培育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以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标志的现代物流业态。4.建议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局。从重点产业办分离出来,专门负责物流业的宣传、管理、规划、建设、组织和协调。必须把发展物流业的意识在全民中牢固地树立,使有经济头脑的商人和小商小贩,在物流操作中有困难能够得到物流管理部门的帮助。物流业规划尽快努力纳入市级建设投资盘子并逐步付诸实施,区、县财政每年预算一定比例的物流资金加紧物流硬件设施建设。物流管理局专门负责每年分解到区、县级各部门的物流招商、引资、规划上报、项目审批和建设等组织、协调服务工作,为各部门、中小工商企业和个人在物流方面遇到的困难排忧解难,保驾护航。5.努力提高我市第三方物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政府和企业都要应该努力加大投入去提高我市第三方物流业的从业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政府应该在汕头大学、汕头职业技术学校、汕头技校开办的国际贸易、物流专业的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和指导;同时积极筹备和开展这方面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和实施工作。不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市的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物流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物流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通晓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供应链流程、信息处理以及能够进行整体物流方案设计与策划的高级复合型人才。[4]
工业资本的扩张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撑,新型制造业更需要金融资本的扶植。要以构造现代金融资本为轴心,全力打造与新型工业化相匹配的多功能现代金融区域中心。以四大商业银行和中国人保汕头中心支公司等为龙头,以众多外资以及股份制金融机构为依托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积极探索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融合的途径,培育金融产业集群,以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的辐射渗透能力。
我们有优秀的商业文化:精明务实,以商为本。潮汕人精明务实,不会好高骛远,他们可以一开始出去摆地摊、当学徒或者当普通劳工。不少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老板,以前他们都是跟着别的包工头,去工地做小工,做过几个月后他们就会寻找到新的生意门路,开始去承包一个单项小业务或者开个小摊档,几年后就成一个老板了,有的今天企业资产已经上亿、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先到外面扎下根来好好干活,干活之中再看看有什么生意好做,有了机会就马上抓住,他们精明务实,处处以商为本。在他们心里面有个坚定的信念:我出去打工不是要当一辈子普通人,我出去先学习后发展,一定要经商,一定要有自己的天地。爱做生意,会经营,脚踏实地,有这样的精神,潮汕人才成为中国的犹太人。他们非常精明、非常务实,以商为本,其他地方的人可能出来了,出来的目标只是打一份工就完了,没有远大的理想。商业方面,至今我们都还遗憾,作为经济特区的汕头没有大型的现代化商业购物中心。在20世纪90年代,潮州人和揭阳人还会到汕头的免税店来买点东西,但是今天不会来了。因为到汕头都不知道去哪里买也不知道买什么东西,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汕头这座城市有百载商埠的历史美誉,有中心城市的商业地位,却没有适应现代生活的商业场所。到全国各大城市去看,他们都建起了很好的能够展现本地文化特色的场所,但我们都没有。像车站服装批发市场、万客隆、苏宁电器;潮汕内衣城、澄海玩具城,多建一些文化特色的场所,既方便外来的游客,也满足市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建雨.发展现代服务业前景广阔 [EB/OL].红网论坛[2009-05-10]
[2]方建中,周建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向与路径视角的考察[J].江海学刊,2010(8).
[3]张艳萍.现代服务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习月刊,2010(7).
[4]杨玉民.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汕头经济特区报,201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