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文化思潮

2011-04-02 22:24王彩霞赵有田
东方论坛 2011年2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思潮价值体系

王彩霞 赵有田

(城阳第一高级中学;青岛大学 思政部,山东 青岛 266000)

论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文化思潮

王彩霞 赵有田

(城阳第一高级中学;青岛大学 思政部,山东 青岛 266000)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该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该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占领思想阵地;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全面贯彻“双百”方针;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积极开展理论批判,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文化思潮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该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该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它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如何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思潮,是任何统治阶级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思潮,既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对于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基、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问题,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其他三个方面的建设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问题,其他三个方面的建设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问题,它是坚持其他三个方面的精神条件。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一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通过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更有说服力、凝聚力、号召力。二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三要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设计和安排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制度和体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到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体制、政策、法规,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二、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正确对待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社会文化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具有理论形态,又具有心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理论形态是以一定的学说为主体,用理性征服人心,以理论支撑思潮;心理形态是以一定的信念为主体,用情感激动人心,用非理性的自发性影响人们。社会文化思潮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大变革年代,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尤为突出和活跃。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是社会文化思潮活跃时期,主要特点表现为正确文化思潮和错误文化思潮同时并存、潮来潮去相互变动、国外文化思潮向国内文化思潮不断转化、沉渣反复出现、思想侵蚀潜移默化。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彼此对立、互动、激荡、碰撞、消长,活跃于社会思想文化上层建筑之中,对社会和人们产生不同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由单一化社会向多样化社会转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社会思潮的存在,不仅有深刻的经济基础,而且有广泛的思想基础。对社会文化思潮,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既有正确的、进步的、积极的、向上的社会文化思潮,如爱国主义文化思潮、社会主义文化思潮、改革文化思潮、生态主义思潮、科技革命思潮;也有错误的、落后的、消极的、保守的、反动的社会文化思潮。对待正确的、进步的、积极的、向上的社会文化思潮,要尊重包容,鼓励其发展。当然,由于社会文化思潮的多变性,正确的社会文化思潮也会演变为错误的社会思潮,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前进方向。对待错误的、落后的、消极的、保守的、反动的社会文化思潮,要坚决抵制其影响。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必须始终贯彻“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准确概括,将这一规律升华为发展文化的基本方针,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毛泽东同志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另一种学术”。”[1](P54-55)“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这个问题曾经谈过。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来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 ,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也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也是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谈,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①《党的文献》1990年第3期。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2](P183)贯彻“双百”方针,就要允许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放”、“鸣”,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当然,在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放”、“鸣”过程中,必须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三、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 开展理论批判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思潮,关键在于如何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当代中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愚昧迷信思潮、拜金主义思潮、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利己主义思潮、极“左”思潮等等,这些社会文化思潮的滋生和蔓延,已经对人们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抵制错误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要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关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社会关系的反映所形成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人鼓吹“意识形态多元化”,实质是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为意识形态多样化是一个客观事实。任何一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都有反映自己利益、愿望和要求的思想理论,有多少个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就有多少种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如此。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等方面日益多样化,由此产生多样化的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但是,意识形态多样化并不等于指导思想多元化。“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3](P52)一个社会无论存在多少种意识形态,只能有一种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即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占统治地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都是由国家和社会性质决定的。一个社会的性质是由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一个国家的性质是由在国家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决定的。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在政治上必然占统治地位。而任何一个社会的统治思想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允许指导思想多元化。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部,虽然存在许多流派,各个流派之间有差异、有矛盾、有斗争,但其基本精神、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都是以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的。因此,不能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部各个流派的合法存在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指导思想多元化。同样,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也有不同流派,但这些流派在本质上仍然属于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范畴,不能把这些流派的合法存在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意识形态采取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都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性的社会思潮,即对具有积极的、进步的、向上的社会文化思潮进行引导,使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对具有消极的、落后的、腐朽的错误社会文化思潮进行批判,防止其自由泛滥。

抵制错误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要积极开展理论批判。错误的社会文化思潮有其滋生和蔓延的社会基础,不可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将其清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过严重的教训。为了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不断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政治批判运动。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政治批判,首开思想文化领域政治批判运动先河。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先后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适思想的批判、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三次政治批判运动虽然旨在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却制造了严重的文化冤案,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蒙上巨大阴影。此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政治批判运动愈演愈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实践证明,采用政治批判手段解决复杂的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常常导致简单粗暴、处置失当和无限上纲。

政治批判是运用政权的力量开展的专政性的阶级斗争,这种斗争违背了思想文化发展规律,破坏了思想文化的正常发展。但是,否定政治批判并不等于放弃批判武器。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批判斗争,是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影响的有效途径。当然,这种批判应是理论批判,即运用说服教育的、民主的方式而开展的思想斗争,通过理论批判,阐述正确的思想主张,批驳错误的思想主张,帮助人们认清是非对错和辨明真假、美丑、善恶,从而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等方面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思潮必将更加活跃,意识形态领域里不可避免地充满着斗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争取话语权,扩大影响,争取人心,是各种社会思潮斗争的焦点。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郭泮溪

The Core Value System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Trends

WANG Cai-xia ZHAO You-tian
(Chengyang No. 1 Middle School; Teaching D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a society is the essential definition of the social system at the level of value, and the basic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social system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ocial order. The building of the sociality core value system if th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strategic task of the Party in the building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build this value system and make it the mainstream of the ideological field.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social and cultural trend

G122

A

1005-7110(2011)02-0028-04

2011-03-04

王彩霞(1972-),女,吉林东丰人,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教师;赵有田(1959-),男,吉林东丰人,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思潮价值体系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