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刍议

2011-04-02 05:41陈嘉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大学生

陈嘉安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大背景。传统的物质生活方式、精神思维模式、价值衡量准则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芸芸众生固有的思想认识、观点方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处在象牙塔中且一向擅长得风气之先的大学生,也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于时代脉搏的律动。一方面,他们生逢其时、跃跃欲试,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展示自我风采和能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乃至自己内心世界的种种困惑、躁动和压力。一旦这种困惑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缓解和释放,那么心理问题心理危机的产生也就成为必然。目前随着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不断增多,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防范干预,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快乐地发展成长,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现状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或自认为面临某种重大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所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它的产生有着其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首先,大学生正当花样年华,处在生理成熟向心理成熟过渡的重要阶段。此时,他们的心态可谓丰富多彩、兼容并包,用“心有千千结”来形容是毫不为过的。他们既有敏锐机智、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一面,又难免会弥漫充斥着敏感善变、多疑偏执、自私自利、矛盾冲动的阴霾,这就为心理危机的滋生发展提供了温床和条件。其次,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矛盾、现象以及大学生自身面对和经历的各种现实困境及事件也对心理危机的产生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比如,在学业上遇到困难,失恋,家庭遭遇变故等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受到同学老师歧视,人际交往发生障碍,择业困难对前途失去信心等都会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据有关方面统计,上世纪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逐年攀升,由23.25%升至25.02%,有的大学甚至高达30%;2005年北京市16所高校关于心理问题心理危机的调查报告指出,因心理危机精神病休学、退学的学生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7.9%和64.4%,而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近几年的统计也表明,学生因心理健康原因导致休学退学人数占休退学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更有专家指出,中国大学生自杀和自杀未遂发生率在十万分之十左右。究其原因大都是突发事件导致的心理危机触发了大学生采用极端的方式来应对、逃避自己不能面对的种种困境。凡此种种均警醒我们,大学校园里的心理危机现象已日益严重,已到了迫在眉睫,亟需重视和解决的地步。心理危机事件不仅伤害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前途,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到整个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危害性毋庸置疑,对此种危机实施干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及判断

当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发生心理危机时,总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征兆或伴生一定的现象,判断把握这些现象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干预防范工作。

(1)情绪掌控方面的识别。当大学生的情绪突然异常,出现情绪低落、失望悲观、焦躁不安、自制能力减退等不良情绪反应时,就意味着心理危机有发生的可能。恶劣异常的情绪波动是界定判断发生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一向开朗、健谈的学生,突然沉默少言、落寞寡欢,那么这种情绪波动现象则意味着该学生有可能产生了心理危机。

(2)认知能力方面的识别。危机事件的大学生主体,往往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极为敏感多疑,且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甚至好坏良莠,这些都是应激状态下认知能力受到削弱和损害的表现及结果,也是识别心理危机发生的一个关键指标。例如:某位学生对老师课堂上提出的具有宽泛针对性的批评和建议反应过敏,对号入座,猜疑老师是针对自己,故郁郁寡欢,行为异于常态,可视之为心理危机产生之先兆。

(3)行为能力方面的识别。当学生出现系列持续的行为异常,如不能专心学习、劳动甚至厌倦日常必需的生活行为,刻意断裂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同时饮食睡眠均告不佳等,就必须注意该当事人是否产生心理危机。这也是判断心理危机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指标。例如:某学生整天沉溺于网上游戏,睡眠无时,茶饭不思,甚至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其学习生活秩序完全偏离了正常轨道,此种状况下,则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

三、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体、原则及策略

(1)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体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从广义上来讲,应包括高等学校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即包括教师、党政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等在内的教职工群体。这种广泛性是由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普遍性、多发性及涉及面既广且大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我国高教体制所倡导的“教书育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模式和特色所决定的。从狭义范围来看,主要指高等学校的教师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当前各级各类高校纷纷推行导师制、辅导员制,配备专职学生干事、心理咨询师的情况下,导师、辅导员、学生干事、心理咨询师等应更多地承担起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

(2)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要坚持预防教育为先的原则。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仍处于“亡羊补牢”式的初级干预阶段,缺乏主动性、前瞻性,更多地具有被动应付的成分,其干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所以必须未雨绸缪,通过先期教育,向学生介绍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其抵御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能力。其次,要坚持及时迅速的原则。对于危机本身及其中不断发展变化的问题要迅速作出反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上报、及时干预,以免错过最佳干预时间,影响干预质量和效果。再次,必须坚持尊重主体,价值中立的原则。在干预过程中不宜一刀切,而应采取中立原则,循循善诱,以求主体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并最终摆脱危机。最后,必须坚持持续性原则。心理危机干预者必须注意到心理危机的复杂性和反复性,要认识到有些种类的心理危机具有一定潜伏性和隐匿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其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适时建立干预信息跟踪,定期回访制度,打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持久战。

(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和措施。要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必须采取如下具体策略和措施:

首先,要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危机干预者队伍。通过讲座辅导、培训实践、参观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者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在干预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干预心理危机的经验和技巧,让他们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成为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学生情感的同路人、学生心结的解铃人。

其次,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危机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重要环节,具备科学合理完善的预警机制才能保证整个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正常运行。要建立以学生宿舍—班级—系部(院部)—相关职能部门—学校为递进层阶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相互配合,层层推进,及时观察、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干预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危机。在长期跟踪观察并干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逐步形成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反馈汇报制度,从而多渠道多层次全面掌握心理危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趋势。

再次,对已经发生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主体,具体可采取如下一些干预措施。如:在获得关于危机情况的基本资料的前提下,干预者应准确诚实地并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告诉该学生发生了什么事,应如何看待,如何解决;在分析危机事件的同时,干预者应明确表达或告知学生心理危机业已产生但干预者会为其提供坚定的支持,促使该学生释放、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包括对危机的看法、拟应对的办法等;在取得学生情感认同的前提下,干预者可为学生提供或设计若干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危机事件的方案办法,供其选择;当学生仅依靠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无法摆脱、化解危机时,应及时发挥转介功能,由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咨询机构或精神医疗部门继续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干预和治疗。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前景展望

谭嗣同有曰:“心之方寸,兼容天地,一思二虑,莫不于吾心有戚戚焉。”而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心理状态在某种意义和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影响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见古往今来,人们对内心世界状态的识别与重视是如此的相似相通。从某种角度分析观察可知,古人所谓的治心、修身之道和今天的心理危机干预在内涵外延、方法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很多相同之处,这就为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即我们不仅可以借鉴西方心理学、西方心理危机干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同时也可以对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的理论经验进行“扬弃”,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新途径。

同时,每个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是一项探究人的内心、沟通人的思想、拯救人的灵魂的高尚事业。我们必须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我们的耐心、诚信、智慧、汗水,开启和滋润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的心灵,尽早化解危机。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崔景贵.大学生心理危机与专业干预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08(17):71-75.

[3]杨璐.大学生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的基本策略[J].华章:初中读写,2007(9):116.

[4]荆月闵.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研究[D/OL].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8[2011-08-05].http://wenku.baidu.com/view/d598f48a6529647d27285296.html.

[5](清)谭嗣同.谭嗣同文集:心戒治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7.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危机”中的自信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