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联性研究综述

2011-04-02 06:38孙喜平马云坤
财务与金融 2011年3期
关键词:责任财务指标

孙喜平 马云坤

一、引 言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企业在追求财务绩效的同时,已经不能将环境污染、产品品质、劳动安全等问题置之度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对政府、员工、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甚至社会公众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一些重要问题受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影响,并可能由此影响企业的发展,例如,管理者运用哪些资源去从事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的成本如何抵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这种资源分配有什么反应以及政府的公共政策如何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等问题都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有关。另外,只有从根本上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为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找到动力和依据,并有利于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律、监督机制,这在实现人类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内涵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的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不断有研究者提出了自己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早期的相关文献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一份义务。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Howard R.(1953)发表了《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Bowen在书中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学者卡罗尔(Carroll)(1979)则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总和”。Wood(1991)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定义为,一个企业组织在社会责任的原则和社会影响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配置情形,或是任何与企业的社会关系有关的政策计划以及可观测的结果。(Griffin,199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针对其位居其中运作的社会,为了保护和强化该社会所必须善尽的一套义务。

我国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解读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将传统企业目标的范围加以拓展延伸,从只追求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拓展到促进其相关利益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主要有:卢代富(2001)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屈晓华(200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所体现的对员工、商务伙伴、客户(消费者)、社区、国家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是企业对市场和相关利益群体的一种良性反应,也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指标;另一方面,把企业看成是社会公民,有研究提出了“企业公民”的概念。从这个角度定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包括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主要有:台湾学者陈光荣(1996)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一文中把社会责任分为八类:分别为在制造产品上的责任;在营销活动中的责任;员工的教育训练的责任;环境保护的责任;良好的员工关系与福利;提供平等雇佣的机会;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慈善活动。周祖城(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利益相关为对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

(二)财务绩效的内涵

绩效为一衡量成果的标准,Szilagyi(1984)认为绩效是用以显现组织运作活动最终结果的一个整体概念,唯有透过组织绩效的衡量,才能了解企业策略的执行成效。Fortuin(1988)将绩效指标定义为一种变数,用以衡量整体系统的效率或效能,以了解其作业工程是否符合设定的目标。Choi and Mueller(1992)则认为企业进行绩效评估时,应同时考虑财务性与非财务性指标。财务性指标是指利用企业获利力与成长力为衡量指标,在获利力方面,选取企业资产报酬率、净值报酬率为衡量指标;在成长力方面,选择营收成长率为其衡量指标。非财务性指标如员工士气、产品品质、客户满意度等。在过去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反映公司绩效的指标均是财务性指标。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衡量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

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1)声誉指数法(reputation index)。“声誉指数法”是由专家学者(甚至MBA学生)通过对公司各类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主观评价后得出公司声誉的排序结果。Moskowitz在1972年选出了14家他认为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并根据自己评定的社会责任表现的标准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指标体系,把企业分成了“优异的”、“值得鼓励的”和“最差的”三类;(2)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内容分析法是学者们在20世纪70年代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分析公司已公开的各类报告或文件(特别是年度报告)来确定每一个特定项目的分值或数值,然后得出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评价。Abbott和 Monsen(1979)根据 Ernst和 Ernst所编制的《财富》500强年报摘要的内容,按照摘要内容是否揭示公司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来构建所谓的“社会参与度披露(SID—)指标”,该指标对环境、机会平等、人力资源、产品及其他等六大方面内容进行量化;(3)《财富》公司声誉评级法。从1982年开始,《财富》杂志每年提供大约40个行业的300多家公司的声誉排名,它要求调查对象(超过8000个高管、外部董事和分析师)从8个指标(财务稳健、长期投资价值、资产使用、管理质量、创新、产品和服务质量、人才吸引、培养与使用以及社区和环境责任)将公司与其领先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打分排序,每一项指标的打分分为11级,各项指标得分的算术平均数,就是声誉指数,并在次年一月公布评级结果。Mcguire等人(1988)在研究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中,选择了《财富》1982年共包括131家公司在内的公司声誉评价结果来衡量社会责任;(4)KLD 指数 (ne KLD Index)。KLD指数是 KLD公司(Kinder,Lydenberg,Domini,and Company)的分析师们独立创设的一种评价公司与相关利益者之间关系的评级标准。KLD指数从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八个方面的关系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社区关系、员工关系、自然环境、产品的安全与责任以及妇女与少数民族问题、核能、军备和南非事务。Waddock和Graves(1997)是最先使用该指数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他们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标准普尔五百强企业多年的企业社会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的数据,对研究期间的企业社会表现分别与前期和后期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

(二)财务绩效的衡量

从已有文献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者采用的衡量公司财务绩效的财务绩效指标不尽相同,所涉及的公司财务绩效衡量指标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是以会计为基础的公司财务绩效指标,主要有资产报酬率(ROA)、权益报酬率(ROE)等。Grinffin and mahon (1997)、Orlitzy et al (2003)、guenster et al(2005)、Aigner(2006)、Nelling and Webb(2008)以及Dam(2006)等使用该类指标进行了相关研究;第二类以市场为基础(market-based)的公司财务绩效指标主要是股票报酬率。Hamilton(1993)、Guerard(1997a、1997b)、Brammeretal(2005)、Anderson and Smith(2006)等学者使用该类指标分析了公司的财务绩效表现与股票报酬之间的关系。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

随着企业对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加深,社会对企业的预期也在不断增加。企业承担赢利之外广泛的社会责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迄今为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无论是国外的研究还是国内的研究,都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综合过去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将形成的结论划分为三种观点:正相关,负相关以及无明显相关性。

(一)正相关

早期的研究大多是从理论上阐述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财务绩效的正向相关关系。Moskowitz(1972)提出,应该证明经济动因能够被用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以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一致性,从而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充分的理由。Parket and Eibert(1975) 与 Soloman and Hansen(1985)等学者提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效益大过成本而对公司的绩效有正向影响。Cornell and Shapiro(1987)与 Preston and O’Bannon(1997)认为一个企业若能满足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之利害关系的预期,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绩效有正面的效益,较高的社会绩效表现将导致较佳的财务绩效,两者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系,他们将之称之为社会动机假设。随着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Tsoutsoura(2004)利用回归分析并控制规模后发现,公司从事社会责任行为的程度与其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与销售报酬率成正相关关系。Chuck McPesk和N.Tooley(2008)两位学者合作研究了DJSJ机构所公布的56家具有良好社会责任履行记录的美国企业。发现这56家企业的2002至2007年财务业绩表现相当突出,其股票涨幅平均超过101%。大大超出标准普尔500指数下其他企业的66.07%的回报率.并且其资产回报率高达30%。由此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是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的。我国部分学者也持有同样观点。沈洪涛(2005)在对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关系研究中得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互为因果,彼此影响,互相促进。温素彬、方苑(2008)以2003—2007年中的46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当期社会责任与企业当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但是从长期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是有正向影响的。乔海曙,谭明(2009)通过对我国上市的14家银行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基本上证实了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财务绩效等理论假设。李菊(2009)以沪市A股制造业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期企业社会责任与当期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比当期企业社会责任与后期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更显著,并且两者间隔时间越长,相关性越弱。

(二)负相关

在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的同时,也有研究表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Vance(1975),利用 Moskowitz(1972)的评比,发现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较高的企业,相较于其他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相类似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较低的企业的有较低的股票报酬率。Newgren(1985)根据企业是否有进行环境评估分为两组,发现在同一产业内有进行环境评估的企业的其平均股票报酬率较低。Henderson(2002)认为社会大众对企业公益活动的正面回应有限,声誉效果及商品需求创造的回收时间很长。Anginer(2008)利用1993和2006年间的fortune杂志公布的全美最令人尊敬的公司评比资料中发现,令人尊敬的公司的股票报酬率却相对低于其他公司。我国学者李正(2006)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价值越低。

(三)无明显相关性

除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少数学者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的结论。Luther等(1992)研究发现伦理基金的表现与基准组合表现差不多。而学者Subrow和Hadi(2003)通过对印度尼西亚的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也发现二者不存在相关关系。Mcwilliams和Siegel(2004)通过研究1991—1996年企业的KLD以及其年度价值平均值。试图利用一种回归模型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无相关关系。M.Brine.R.Brown and G.Hackett(2007)研究了澳大利亚300ASX指数中277家企业在澳大利亚环境与水资源部和道德研究中心的社会责任履行的记录,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和销售回报率,发现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指标没有显著关系。我国学者陈玉清、马丽丽(2005)通过建立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贡献的指标体系,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这一信息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不强。刘长翠、孔晓婷(2006)探讨了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与其财务表现和经营理念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五、评价与建议

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虽然存在着相互冲突的不同观点,但是总的来看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文献还是占多数。仔细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观点不一致问题,笔者认为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理论上,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并不一致,导致以不同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不同,这可能会引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衡量产生偏差;其次,在研究方法上,虽然目前的研究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本研究领域中使用的还是相对较少,尤其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理论上的规范研究,规范研究的系统性缺陷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未能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再次,各研究使用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和财务绩效指标不统一,这同样会导致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因为各种指标的衡量侧重点不同,同样的情况用不同评价指标反映,可能会有不同结果;最后,研究中的变量控制问题,例如过往的研究在选取研究样本时,多选用某一行业一定时期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得到的结论未必会适用所有企业,所以不具有代表性。针对以上原因,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后续研究参考。第一,形成强有力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企业社会责任”仍没有被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能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正如Wood和Jones(1995)所说:“由于仍然没有理论可以澄清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两者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关于公司社会责任也没有综合有效的衡量方法,绝大部分实证研究要么缺乏方法的严格性或有效性,要么缺乏可靠性。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依然含糊不清。”有鉴于此,理论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第二,研究方法的创新。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大量使用到自然科学的一些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相较于以前研究中最常用的规范研究方法,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所以在研究方法上,不应拘泥于本学科领域现有的一些研究手段,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第三,形成公认的衡量标准。前已述及,无论企业社会责任衡量指标还是财务绩效的衡量指标都不是唯一的。为了剔除选用衡量指标的不同而导致的研究误差,笔者设想研究形成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公认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衡量标准体系,减少研究中因为使用标准的不同导致的结论上的差异。可以通过世界性的学术团体或国际组织推动形成研究小组,探索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指标体系。第四,研究变量的控制。多数研究中忽视了产业、企业规模、企业所处的环境等影响因素,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将这些影响因素考虑在内。只有充分考虑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才能通过各种方法将其的影响剔除出去,从而得到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净影响。例如,企业所处的市场是不是发达,会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结论。在发达市场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易于在市场体系中予以反映,企业因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得的效益更容易实现;相反的,如果是一个不发达的市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不易于被传递给社会公众,于是在发达市场上应有的效益就不能被获得。所以,在进行研究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产业等其他因素对研究影响。否则,得到的研究结论就容易产生差异。

[1]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p47~104

[2]屈晓华.企业社会责任演进与企业良性行为反应的互动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3(5)

[3]陈光荣.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伦理[J].经济情势暨评论季刊.1996

[4]周祖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形式与内涵[J].理论学刊:2005(2),p58-61

[5]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7(3):9~16

[6]乔海曙,谭明.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理论与实践

[7]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

[8]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p15

[9]嘉林.我国钢铁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J].学位论文.2009

[10]郭红玲.国外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联性研究综述[J].绿色经济.2006

[11]周佳.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8

[12]沈中华,张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改善财务绩效吗?——以英国FTSE社会责任指数为例[J].经济论文.2008.339-385

[13]池祥林、陈庭萱.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之探讨[J].台湾金融财务.5.1

[14]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

[15]Bowen Howard R.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M],New York:1953,p6

[16]Carroll,A.B.1987.linking business ethics to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J].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43

[17]Wood, Jones.Stakeholder Mismatching: A Theoretical Problem in EmpiricalResearch on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loumal of Organizational Analysis,1995(3):229~267

[18]Wood,Donna.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Revisited[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4):691~718

[19]Griffin J,Mahon J.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Twenty-Five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Business and Society,Mar 1997,36:1

[20]Morskowitz Milton R.Choosing Socially Responsible Stocks[J].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1972,p71~75

[21]Carroll Archie B.A Three-Dimcnsionl Cor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V014(4),p497~505

[22]Aupperle KE,Carroll AB,Hatfield J D.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28(2),p446~463

[23]Pava M L,Krausz J.The association betweencorporatecial-responsibility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paradox of socialcost[J].JournalofBusinessEthics.Dordrecht:Mar 1996,15(3):321

[24]McGuire J B,Schneewei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1(4):1988,p854~872

[25]Vance S.Are socially responsible firms good investment risks?[J].Management Review v01(64):1975,p18-24

猜你喜欢
责任财务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水利财务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