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裴氏与江左政治

2011-04-02 06:21宋艳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寿阳河东

宋艳梅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河东裴氏与江左政治

宋艳梅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东晋南朝政治舞台上的河东裴氏南下时间早晚不同。较早南渡的仅有裴松之先祖一支,他们对南朝礼乐典制、文教传统以及史学著述贡献颇多。只是仅凭儒史之业,难入高门。晚渡江左的裴叔业、裴邃、裴季之等寓居于寿阳一带,多以军功自效。裴叔业房支在萧齐时代成为豫州豪族,位至豫州刺史,而后因被朝廷猜疑遂北投元魏,致使南朝失去淮南。裴邃一房在萧梁时活跃于淮肥之间,是萧梁北伐之师、勤王之师中的重要将帅,而后在政治、军事变局中逐渐衰微。

河东裴氏;晚渡;江左政治

西晋惠怀之际,二京倾覆,幽冀沦陷,中原士庶掀起大规模避难迁徙浪潮,主要有辽东、河西、江左三个迁徙方向,其中以江左最多[1],所谓“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2]1746但对曹魏西晋之际声望卓著的河东裴氏而言,其家族却以西迁河西、东迁辽东者为多,鲜有渡江者。对此情况,笔者曾作文《两晋之际河东裴氏播迁考论》[3]详加考察。不过在永嘉丧乱之初,江左虽非河东裴氏延续家族、维持地位之首选地域,但通观东晋南朝的政治舞台上,也不乏河东裴氏活跃的身影。他们中间有东晋初年南渡的裴松之房支,并有晋末宋初南迁寿阳的裴叔业、裴邃、裴季之,以及一些世系不明的裴氏成员,如裴方明、裴祖隆、裴长穆、裴茂仲等人。

对于裴松之房支的南迁,拙文《两晋之际河东裴氏播迁考论》曾推测该房支为永嘉四年南奔建邺的裴纯之后;至于晋末宋初河东裴氏的南迁,韩树峰先生《河东裴氏南迁述论》一文也已做过详论[4]。综其观点,河东裴氏于晋末宋初南迁时间及徙居地域如下:河东裴氏晚渡江左者有裴叔业、裴邃、裴季之三支,裴叔业父祖南渡在东晋义熙末年,先自河东居于襄阳,而后渡淮,寓居淮南之寿阳县;裴邃祖裴寿孙南渡在宋武帝刘裕平关洛时,即《隋书》卷六六《裴政传》所谓“高祖寿孙,从宋武帝徙家于寿阳”;裴季之的迁徙时间大概也在义熙末年,徙居地也在南朝宋之豫州地区。

如此,东晋南朝政治舞台上的河东裴氏房支,有早渡、晚渡之分。他们在江左的发展历程各有不同,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也历时有变,对江左政治社会发挥过各自不同的影响。本文即试以时代发展为线索,就不同房支与江左政治社会之互动作一番探讨,与前人研究观点相同之处简略述之,不同观点则做必要考辨,以求对六朝家族研究有所裨益。

一、河东裴氏早渡房支与江左政治

西晋末年早渡江左的河东裴氏为裴松之先祖,他们在东晋的仕职情况,记载较详的《宋书》卷六四《裴松之传》曰:“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祖昧,光禄大夫。父珪,正员外郎。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此官直卫左右,晋孝武太元中革选名家以参顾问,始用琅玡王茂之、会稽谢輶,皆南北之望。……(元嘉)二十八年,卒,时年八十。”裴松之卒于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时年八十,则其生年应为晋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年),二十岁拜殿中将军时为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1年)。据前揭拙文所论,裴松之先祖在永嘉初年即已南渡,则至晋孝武帝太元年间为止,裴松之房支在江左的发展已半个多世纪,但所谓光禄大夫裴昧、正员外郎裴珪皆无事迹可闻,直至晋末宋初时裴松之才稍有微名。不过细查裴松之房支在东晋时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与他们家族在魏晋时的四海大族地位已相形见绌。裴松之先任殿中将军,但非“名家”,后被琅琊王茂之、会稽谢輶所谓“南北之望”所代。之后裴松之虽先后任吴兴故鄣令、尚书祠部郎等地方、中央官职,仍非显任。

推其原因,盖裴松之房支世代以儒史为业,立身简素,与江左上流尚玄之风相左,难预高门。入于刘宋,裴松之稍著名望,以“廊庙之才”为宋武帝所重,历任国子博士、中书侍郎、中散大夫、太中大夫等职。他曾议五庙乐、巡使湘州,皆为时人所称,又以儒史之才为陈寿《三国志》作注,成为注史经典;裴松之子裴骃注《史记》,在宋代任南中郎参军;骃子昭明泰始中为太学博士,参议太子纳征礼,详正僻谬[5]340[6]918-919。如此,裴松之一门三代对南朝礼乐典制、文教传统以及史学著述贡献颇多。只是仅凭儒史之业,其家族地位仍难比南朝高门。

与裴松之族属较近的裴封之、裴玑之父子①裴朴之(《南史》卷十一《齐武穆裴皇后传》作“封之”)、裴玑之为南齐武穆裴皇后父祖,萧道成齐国建,子萧赜为齐世子,裴氏为齐世子妃。依《南齐书》卷五三《裴昭明传附顗传》,裴妃曾向裴顗求外戚谱,裴顗为裴昭明从祖弟,则裴朴之与裴松之房支当为近宗。,二人分别官任给事中、左兵参军。裴玑之女于刘宋年间适萧道成子萧赜,萧赜其时位宦尚轻,家又贫薄,史载裴氏女功妇德不如萧赜弟萧嶷妻庾氏,不自营,又不整洁,故不为舅姑、萧赜所重[6]391。以笔者所见,裴氏所以不为所重,自身素养仅为一端,其家族地位不如江左门阀颍川庾氏可能才是更主要的缘由。

姻亲关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体现士族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裴玑之女虽然后来贵为南齐武穆皇后,但其归于萧氏时在刘宋末年,此时萧氏位宦尚轻,而且兰陵萧氏虽然凭借武力取得皇位,但在江左门第中,仅属次等士族[7]121。除兰陵萧氏以外,裴松之房支在刘宋时期的姻族还有魏氏、殷氏。《南史》卷三三《裴松之传附曾孙裴子野传》:“子野字几原,生而母魏氏亡,为祖母殷氏所养”。传文称殷氏“柔明有文义,以章句授”子野,大概出自南朝世家大族陈郡殷氏,殷氏在刘宋时期地位尚隆,殷景仁在元嘉年间“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皆以风力局干,冠冕一时,同升之美,近代莫及”,[5]1681后位至司空。但裴子野母魏氏史载阙详,江左魏氏大姓数会稽魏氏,为“会稽四族”之一[8]556,在东晋时,会稽士族为中央性的士族,地位仅次吴姓朱、张、顾、陆,但刘宋以后大都退回地方,成为地方性的士族,其中会稽魏氏人才不继,更显没落。[9]裴子野母亲纵若出自会稽魏氏,已属衰落士族。如此,裴松之房支在刘宋时期虽名望稍著,其家族地位仍居中等。毋怪乎至时称重文轻武的梁武帝时,裴子野仍遭遇因“资历非次”,纵范缜让官,仍不得通的尴尬境地。[10]442

河东裴氏在刘宋时期的婚姻关系上,还有一例,即广陵刘氏。《南史》卷十一《齐高昭刘皇后传》:“高昭刘皇后讳智容,广陵人也。祖玄之,父寿之,并员外郎。……年十七,裴方明为子求婚,酬许已定,后梦见先有迎车至,犹如常家迎法,后不肯去;次有迎至,龙旂豹尾,有异于常,后喜而从之。既而与裴氏不成婚,竟嫔于上。”裴方明同出河东裴氏,在宋任益州刺史刘道济中兵参军。宋文帝元嘉十九年,曾率禁兵讨南秦杨难当,克仇池[5]1405。后被杨难当援军击败,“坐破仇池断割金银诸杂宝货,又藏难当善马”[11]478,被宋左丞江奥弹劾[6]682,于元嘉二十年秋,下狱死[5]90。广陵刘氏在江左也非高门,为地方豪族,裴方明向其求婚竟先许后退,更反映河东裴氏在江左的次等地位。

入于萧齐,裴松之孙裴昭明因出使元魏,齐武帝许以“一郡相赏”,才得为始安长史,之后虽有迁职,任“王玄邈安北长史、广陵太守”,却因“在事无所启奏”,被齐明帝遣人代职[6]919。裴昭明从祖弟顗,又以不满萧道成禅宋建齐,上表诽谤,终被诛。裴昭明子裴子野仕于梁代,初以至孝之行、文史之才为范云、范缜荐举,却“以资历非次”,不为所通,而后为吏部尚书徐勉推荐,才被梁武帝见重,官至鸿胪卿、领步兵校尉、著作郎、兼中书通事舍人等职,居禁省十余年,以撰文修史为本。除一子謇后来官至通直郎外,余诸子嗣不为所闻。

二、河东裴氏晚渡房支与江左政治

与裴松之房支世宗儒业不同,晚渡江左的裴叔业、裴邃、裴季之等房支在江左政治舞台上多以军功自效。裴叔业房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氏条”系于南来吴裴,裴邃、裴季之两支不载于表,故不知其房支所出。依《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氏条”载,裴叔业所系南来吴裴房支出于早先避难河西的裴苞,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苻坚平前凉后,“徙豪右七千余户于关中”[2]2898,避难河西的河东裴氏家族主体也在此时复归桑梓。义熙十三年,刘裕平关洛后南归,卷带了一大批关陇士族南下,随刘裕南下的关陇士族大多寓居于襄阳,如京兆杜氏、京兆韦氏等[12],裴叔业祖裴邕也随流人先到达襄阳,只是不久后又和族人裴邃房支一样渡淮至寿阳。

寿阳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后,“常为”豫州“州治”。[6]250豫州早在晋成帝咸和四年侨立,侨治地多有迁移,或芜湖,或姑孰,或历阳,或寿春等等。义熙九年,刘裕欲开拓河南,遂“绥定豫土”,始“割扬州大江以西、大雷以北”为豫州实土[5]1071-1072。十三年,刘裕以刘义庆镇寿阳刺豫州后,寿阳便“常为州治”。豫州之地,“西界荒余,密迩寇虏,北垂萧条,土气强犷,民不识义,唯战是习。……比年以来,无月不战,……”,州治寿阳,亦为“抚接遐荒,捍御疆场”之地[6]250,直至永初三年,仍然“民荒境旷”。[5]58自永嘉之乱以来在江左重建家园的南迁士人不计其数,六朝境内也因南迁士人的地域差异、地位高下、家族风尚形成不同的势力范围,陈寅恪先生所谓上层阶级、中层阶级、下层阶级徙居长江上游、下游不同地域是也。[7]117-126宋武帝平关洛距永嘉南渡时近百年,江左境内可供南迁流民居住的虚旷之地自已不多,况且既因晚渡,即便中原华胄,亦被视作“荒伧”①大概与裴叔业父祖等同时南下的裴景仁,在宋时也被称为“伧人”。《宋书》卷五四《沈昙之传》:“时殿中员外将军裴景仁助戍彭城,本伧人,多悉戎荒事。昙庆使撰《秦记》十卷,叙苻氏僭伪本末,其书传于世。”《南史》卷三四《沈怀文附从兄昙庆传》:“景仁本北人,多悉关中事。昙庆使撰《秦记》十卷,叙苻氏事,其书传于世。”,不仅为吴人土著所不容,亦为早迁侨人所不礼。如此,“民荒境旷”之所便成为晚渡关洛士人重建家园之地,也正是南朝朝廷“抚接遐荒,捍御疆场”的利用对象。

裴叔业、裴邃父祖曾滞留胡地,婚宦失类,晚渡江左,又寓居边荒之地,故需着意于武功将略。刘宋一朝,政治舞台上没有多少他们活跃的影子。《魏书·裴叔业传》称其裴叔业父兄顺宗、叔宝俱仕于萧道成,裴叔业本人也在宋元徽末年出任萧道成骠骑行参军。[6]869裴邃父祖在刘宋时虽有官职记载,祖父裴寿孙为刘裕前军长史,父亲裴长穆为骁骑将军[10]413,但都没有什么具体事迹可闻。与他们同时南迁的不明世系的裴景仁在刘宋大明年间任殿中员外将军,也只有助戍彭城、撰写《秦记》之事。另有一裴茂仲,世系不详,因参与沈攸之叛乱伏诛[5]1943,盖为地方豪帅。总之,刘宋年间,河东裴氏晚渡成员虽也曾参与战事,担任武职,但对整个家族而言,仍显沉默,对刘宋政治也没有多大影响。迁居寿阳的河东裴氏家族发展在萧齐以后。

(一)裴叔业房支与萧齐政权

齐梁之世,晚渡裴氏一跃而起,依凭寿阳疆场之地,创立军功,并成为齐明帝萧鸾夺取政权的重要倚重力量,以勋臣倍受恩遇,引人嘱目。

萧齐时期河东裴氏发展的关键人物是裴叔业。自宋初南下至齐,裴叔业父祖在寿阳之地已历六十多年。寿阳为南朝对接元魏之地,密迩寇虏,又为南朝淮南形胜之地。李焘《六朝通鉴博议》卷一“总六朝形势论条”曰:“自晋迄梁,惟宋武帝守河,其余皆保淮为固,或守淮西,或守淮北,或守淮南。……至于守淮,则淮西之镇莫大于悬瓠,淮北之镇莫大于彭城,淮南之镇莫大于寿春。”[13]154-155同书卷九“夏侯亶等攻寿阳,李宪以寿阳降条”后论曰:“寿春者,淮南之根本。淮北既去,则淮南当守;淮南欲守,则寿春在所先图。譬之常人之家,必有堂奥之居。收货财,聚子弟,以壮一室之望;四隅之地,虽有倾败,而堂奥之势,不可不壮。寿春在当时,江淮之堂奥也,南引汝、颍之利,东连三江之富,北接梁、宋,西通陈、许,五湖之阻可以捍外,淮淝之固可以蔽内,壤土富饶,兵甲坚利。”[13]244宋明帝时,薛安都据彭城降魏,淮北尽失。寿阳成为南朝保淮之重镇。萧道成齐台刚建,北魏南下司豫,进寇寿阳。据寿阳已有相当实力的裴叔业被推为军主,成为抵御北魏的重要力量,以军功将略在齐武帝时仕至右军将军、东中郎谘议参军,仍不离寿阳本地。

永明五年齐明帝萧鸾刺豫州,裴叔业历右军司马、建威将军、军主等职,并领陈留太守,成为萧鸾在豫州建立武装力量基地的重要拉拢对象。“在寿阳为佐数年”,裴叔业武装力量不断壮大,“雍州刺史王奂事难,叔业率部曲于城内起义”。[6]870延兴元年,海陵王即位,萧鸾以宣城王辅政,“厚任叔业以为心腹,使领军掩袭诸蕃镇,叔业尽心用命”[6]870,先后杀南平王锐[6]630、晋安王子懋[6]709、建安王子真[11]1113,兵威势强,成为萧鸾夺权勋臣。萧鸾即位后,裴叔业以功除黄门郎,三年后接替萧遥欣、萧遥昌任豫州刺史。以裴叔业之勋业为契机,裴叔业子嗣在南齐也纷纷累至高官,裴茜之仕萧鸾为随郡王左常侍、裴芬之仕萧鸾为羽林监、裴叔业兄叔宝子植为萧宝卷长水校尉、植弟飏为萧宝卷骁骑将军、飏弟衍为萧宝卷阴平太守,裴叔业房支以豫州豪强的身份在南齐政权博取了重要的政治地位。但南朝宗室内争激烈,皇帝多疑,裴叔业既然在豫州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政治权势,难免引人猜疑。寿阳作为淮南形胜之地,为京城建邺之肩髀[14]1597,既是朝廷御寇重镇,又容易结成叛逆之势。为就近控制裴叔业,离散其在豫州地区的宗族和武装力量,萧宝卷迁调裴叔业任南兖州刺史,从而引起裴叔业率同豫州豪族集体降魏事件①韩树峰先生曾对此问题做过详细分析,参见韩树峰《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95-101页。。

居于寿阳的河东裴氏勇悍善战,为萧齐御寇保边,并成为齐明帝夺权的重要倚重力量,在南齐历史舞台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心保境御边的河东裴氏最后又变成南齐痛失重地的罪魁祸首,寿阳之形胜,李焘言之凿凿,裴叔业举州降魏,江左形势遭受重创。

(二)裴邃房支与萧梁政权

与裴叔业房支同居寿阳的裴邃一房,在南齐时期活动仍然不多,地位也逊裴叔业一筹。萧鸾即位后,任其亲党萧遥欣为豫州刺史,继以遥欣弟遥昌代之。裴邃作为勋臣裴叔业的族人,在萧遥昌刺豫州时任主簿。据《南齐书》卷四五《萧遥光传》,萧遥昌卒寿阳后,豫州部曲皆归遥光。裴邃大概也于此时归萧遥光,为参军。萧遥光败后,裴邃返归寿阳,裴叔业据寿阳归魏时,裴邃也被卷带入北,但又于梁天监初南下,仕于梁朝,[10]413此后活跃于萧梁时期的河东裴氏即为裴邃房支成员②据《魏书》卷七一《裴叔业传》,裴植长子昕北归后亦南叛,但史籍中未载其南下后之行踪。。

裴邃南返之初,即自愿以“边境自效”[10]413,仕梁二十多年,一直活动在淮、肥之间,为南梁攻城略地,以武功求显达。天监年间,先后攻克邵阳洲、羊石城、霍丘城、合肥,以功加官封爵,迁冠军长史、广陵太守,封夷陵县子,邑三百户。普通二年,平义州,除持节、督北徐州诸军事、信武将军、北徐州刺史。不久又迁督豫州、北豫、霍三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合肥。普通五年,萧梁为收复淮南失地,出兵北伐,裴邃家族成员为北伐军主要将领。裴邃任都督征讨诸军事,子之礼,侄之高、之平皆随裴邃出征,第一个征讨目标便是之前由其族人裴叔业举族奉送北魏的寿阳。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破狄丘、甓城、黎浆等城,屠安成、马头、沙陵等戍,直逼汝颍一带。寿阳未克,裴邃先卒。之礼、之高、之平等子嗣仍随军隶都督夏侯亶攻克寿阳,以功在淮肥之间任地方刺史、太守之职。据《梁书》卷二八《裴邃传》载,裴之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梁郡太守,颍州刺史,谯州刺史等;裴之平:谯州长史、阳平太守。

裴邃家族以将略武勇著名萧梁,在淮肥之间更具有较大影响。裴邃死,“淮、肥间莫不流涕,以为邃不死,洛阳不足拔也”[10]415。侯景乱梁,裴邃子侄充勤王之师,裴之高总督江右援军诸军事,与韦粲军俱立清塘营,隶柳仲礼总督。之高兄弟之平、之横等同拒侯景,京城陷,他们仍返合肥③大概裴邃南下,攻克合肥以后,便以合肥为家族寓居之地。裴氏家族多在淮肥之地活动,因其为宗族势力所在,影响较大。之高兄弟也有投降侯景者,《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景以裴之悌为使持节、平西将军、合州刺史。。梁元帝在江陵即位,征召之高兄弟[10]417,他们遂又归仕江陵,官居显职。西魏陷江陵,裴之高家族成员分散四处,之高子畿力抗西魏军战死,裴邃孙裴政被西魏驱掠入长安,之高弟

之横、之平及平子忌投陈霸先[10]416-418。陈霸先在建康立萧方智为帝,北齐为控制江南,遣萧渊明南下为帝,裴之横都督众军抗齐,力不敌众,战死阵前,唯剩其子凤宝[10]418、兄之平、之平子忌[15]317仕于陈朝。而后随着北方逐步统一南方,仕于江左的河东裴氏也逐渐入于长安政权,与留居北方的宗人合流。

[1]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M]//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99-223.

[2]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宋艳梅.两晋之际河东裴氏播迁考论[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1):13-17.

[4]韩树峰.河东裴氏南迁述论[J].中国史研究,1996(2):96-101.

[5]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7]万绳楠.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合肥:黄山书社,1987.

[8]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9]刘淑芬.六朝会稽士族[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85[第五十六本第二分册]:285-327.

[10]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1]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2]陈琳国.论南朝襄阳的晚渡士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4):20-27.

[13]李焘.六朝通鉴博议[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

[14]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5]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Study on Pei of Hedong in the Southern Regimes

SONG Yan-mei

(School of Humanities,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Pei Power Clan from Hedong moved to the south in the different times.Pei Songzhi’s family who moved early kept their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education,which were centered on Confucianism and history. They helped to construct the etiquette,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istorical writings.But it’s hard for them to get the fame and honor in Eastern Jin and the South Dynasties.The branches moved southward later settled in Shouyang, in which Pei Shuye’s family had got gradually the military force and aroused the ruler’s suspicion,then they moved back north and joined in Wei regime.However,Peijv’s family still were active in Qi and Liang times.They were the major generals i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army and the protection guards,but the family declined gradual⁃ly in the later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ituation changes.

Pei of Hedong;Immigrate to the south;the Southern regimes

K237

A

1008-2794(2011)05-0114-05

(责任编辑:徐震)

2011-05-08

常熟理工学院2010年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永嘉乱后关中郡姓南迁江左考论”(QS1009)

宋艳梅(1980—),女,山西高平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

猜你喜欢
寿阳河东
南极仙翁老寿星生息地与三代帝师祁隽藻故里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国博开展“河东之光”,展出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
“对韵河东”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会剪影
寿阳曲·江天暮雪
论寿阳福寿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咏梅
柳河东三历死撰述验方
河东美呔呔
河东民歌现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