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合理使用情境图

2011-04-02 05:52:26郭俊芳
成才 2011年1期
关键词:鸽子算式小朋友

■郭俊芳

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合理使用情境图

■郭俊芳

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单一机械的例题呈现形式,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童话世界、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出发,以场景图或情境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探索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在教学中由于地域、背景的差异,有些情境图却与实际不相符,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情境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

1.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小学生的学习,往往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在熟悉的情境中,他们就能够自觉地、顺利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学《9加几》一课时,我们可以用课本中的情境图为原型设计成学校开运动会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小朋友们知道运动会是怎么回事吗?

生:就是比赛跑步、跳高、跳远……

师出示情境图:现在我们就到运动场去看看,你们看图中都有什么运动?每项运动中各有几个人?(根据学生回答,师圈出每项运动并在旁边标上数据。)

师:运动场上也有好多数学问题哦。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生:跳远和踢毽子一共有多少人?师:算式怎么列?9+8。

生:跑步和跳远一共有多少人?算式:9+6。

生:跳远比跑步的多几个人?算式:8-6。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把这些算式分加法和减法两部分板书,并从中区分出加法中的“9加几”另成一类,让学生口答已学过的算式的答案,最后明确“九加几”是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揭示课题。

由上例可以看出,利用情境图给予的启示,教师把本节课设计成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境,让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架设了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又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图形和数据,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提出数学问题,为新课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学生探求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的探究中。

2.利用情境图,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由于学生有了1~9各数认识的基础,因此出示主题图后,我就问学生:“看到了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呀?”在相互启发中,他们说得很全面,几乎概括出了所有与10有关的知识,例“图中有10只鸽子”,“有9位小朋友和1位老师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10”,“有5个小朋友戴红领巾,有4个小朋友没戴红领巾,5比4多1,4比5少1”,“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4和4同样多”,“我知道10可以分成4和6,2和4和4合并起来是10”,“我会列10的算式, 6+4=10.4+6=10.10-6=4.10-4=6”。

3.利用情境图,激活学生的思维

当学生列出算式后,师接着说:“看来小朋友对10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10到底由什么数组成呢?”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还出现了许多新奇的想法。通过学生的精彩回答,使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于是对学生说:“你能从这幅图中选一样编一道应用题吗?”学生说:“我用鸽子编,有4只鸽子飞在空中,有4只鸽子在地上吃食,还有2只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一共有几只鸽子?”又有学生说:“我用小朋友编……”在这两个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当学生的观察角度和其他学生不同时,我及时给予表扬,因此,这节课学生的发挥淋漓尽致。

通过10的主题图,再现了数数、数的组成、同样多、整体与部分、简单的求和、求剩余等数学知识。应用这些旧知识,又引出了与10有关的加减法等许多新知。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就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教师只有对情境图作了认真分析,进行综合运用,再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4.结合情境图,渗透思想教育情境图教学不但要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还要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所呈现的主题情境图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校园画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另一方面,结合画面内容,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这就是“主题图”所反映的精神实质。上好这一课,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喜爱,更能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做好准备。

又如教学“第几”中的主题图是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除了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谁排第二,小朋友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并在方框中填上数,通过说图意和填数,使学生初次感知,自己填的数是表示“第几”,还要结合主题情境图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及文明守纪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觉排队购物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在当前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这类素材十分有意义。这样,综合运用主题情境图,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又渗透了思想教育,两者兼得,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创造性地驾驭情境图

情境图是教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认知的桥梁,也是教学的一种资源。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在不违背教材编写基本思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手段和相应方法创造性地灵活运用。

1.根据学习环境的实际灵活地调整情境图

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教材中情境图的安排,也是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进行设计的。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学生认知的差异,导致教材中的情境图与我们的教学实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的本质内涵,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题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学习和感受知识,影响教学的效果。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通过乘公交车的情境,运用学生已有的乘车经验,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没有乘车的经验,要让他们从这个情境中感悟运算顺序,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从直观、真实的情境中感悟计算的顺序,可以这样操作:(1)用语言创设到动物园看动物的情境,再重点说明小猴在一棵树上的活动情况。(2)出示教师自制的图片:一棵树上有7只小猴,有3只小猴从树上下来帮妈妈做事情,同时有2只小猴做好事情回到树上。(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事物,提出问题,尝试运算。通过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运算顺序,从而建构知识。

2.化静态为动态,提高情境图的有效性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认识“几和第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几和第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开展一个以5人为一组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站的位置,然后交流自己所站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学习,还可以在活动中直观地感知几和第几。

总之,在情境图的使用过程中,既不能统得过死,又不能放得过开,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使情境图成为教学的纽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鸽子算式小朋友
鸽子,飞吧
鸽子高高飞
青年歌声(2020年4期)2020-04-24 01:41:54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小鸽子,飞起来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小鸽子
小朋友们都哭了
找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