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莉,祁高飞
(1.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215500;2.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论本三文秘专业写作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优化
周红莉1,祁高飞2
(1.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215500;2.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就层级定位而言,本三层次的人才培养实体,应该走应用性与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之路,培养具有较强就业能力、胜任实际岗位需要的核心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教与学两个角度,确认人才培养过程中作为基础课程的写作为研究视点,针对其实践性、可迁移的跨岗位、跨职业的特性,提出写作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双向优化理念,并进一步探讨基于此理念而构建的教学模型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本三文秘专业;写作课程;理论与实践;双向优化
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方面的放权,全国许多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组建独立二级学院。扩招的学生是在普通本科生正常录取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分数线录取入学,因其入学成绩大致介于本二和专科之间,故称之为“本三”学生。由于“本三”学生在基础知识、自身素质、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异,以及独立学院较为关注素质教育、侧重培养具有较强就业能力、胜任实际岗位需要的核心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学实践不能完全套搬已有的经验与模式。加之文秘专业是一个基于传统人文类专业设置,随着市场经济活跃而愈趋向于实践性的热门学科,整个社会对文秘人才需求状况的深刻变化使其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也随之更为细化与明朗。由此,本三层次文秘专业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定位自身特色,抓住教改理论与实践双向优化的机遇提上日程。本文就本三层次文秘专业写作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优化做一探讨,勘探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写作是整合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异于阅读过程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体味与累积,是学生认识世界,反观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就本三层次文秘专业而言,写作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目标性、功利性、职业导向性,对学生主体情感的投入与激发要求更高。
目前高校写作教学现状是课时紧、内容多、进程快,课程理论创新滞后,教学实践方式固化,长期的讲授式教学导致师生间互动不足,问题意识淡薄,再加上针对性教材缺乏等,严重掣肘学科成长与学生能力形成。具体而言,一是表现为写作教学理念设置的偏颇:教师本位思想抑制学生主体情感的激发与写作激情的调动,普教情结的延续导致教学过程严重僵化,一味追求构思精巧、独特、符合文体范式的美文,使得写作目的性弱化甚至缺失,从而导致学生因主体性漂移而逃避、厌恶、甚至拒绝写作;一是表现为对写作教学实践可行性的漠视:写作课程对传统理论的反复强调抢占了有限的教学资源,缓滞了可行性实践模式的有益探索与构建,使写作课程的开展囿于固定的板式不能自拔。写作毕竟不只是专业理论课程,它除了疏通必要的概念外,更应重视实践的可行性。裴显生在1999年精辟概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写作特质,即“合构”。所谓“合构”,就是既讲静态结构,又讲动态过程,以求要素论和过程论的有机统一;既讲抽象理论,又讲具体的文体,以求哲理与实用的适度融合;既涉及功力的深度问题,又涉及知识的广度问题,力图使纵横双向一体。[1]而现行的高校写作大多滞留于理论的凌空虚蹈,脱离学生思想实质,尤其脱离学生未来岗位,纠缠于写作主体、载体、受体、客体等概念的转化,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使“写”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托夫勒预言,信息时代社会工作的家庭化模式为编制电脑程序、写作、远程监控生产过程。写作由此作为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与生存方式的中间纽带环节,参与生活的强度决定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及影响力。然而基于传统教育体制形成的定位于“边缘化”的写作课程却未能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本三文秘专业尤为如此。写作课程设置往往隶属于汉语言文学大类,甚至某种程度上沦为“客串”或“中转”性课程,没能引起与信息时代地位相当的足够重视;写作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是在广罗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技艺用文字的形式展现主体思维的过程,其意义的隐性与主体追溯写作过程的价值存在具有不同一性,这又导致学习者被动接受过程中趣味的流失。如何更新并强化学科的专属地位、应对写作实践脱离就业岗位实际需要的虚空性问题,是树立写作课程理论与实践双向优化理念的关键所在。
双向优化理念是在当今社会对写作技能革新要求基础上形成的。信息时代首先要求培养写作主体对信息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包括信息的筛选、收集、评价、有效利用等。在此基础上,写作能力还应关注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综合的个性心理,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这恰也符合哲学上理论与实践双向优化式教学要求。优化式教学是教师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课程内容为基础,建立目标机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综合写作技法,自主地提出、探究并解决问题,在目标不断达成中培养能力的教学形式,它具有重应用、重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等特点,其哲学基础是新知识观。石中英认为,新知识观拥有与传统知识观相对的三个特征:文化性、境遇性、价值性。[2]孟凡解释说:“文化性是指知识的性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所处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模式的制约,与一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语言符号乃至人生信仰都不可分割。文化性是知识的基本属性。此时,教学不再是教师对知识的单独传授,而是师生在对话中共同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研究性教学,这种让学生满怀探究热情去学习的教学方式,成为新知识观的一种必然选择。”[3]此类种种也是我们写作教改中理论与实践双向优化的题中之义,它是树立新教学理念的一种必然选择。
双向优化式教学要求构建动态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主动探索、身体力行地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互为辅助,将学生真正置于写作的主体地位,并最大程度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在知、情、意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一般认为,抽象理论认识的高层次实践课的展开是学生思维品格升华的主要阶段,进而由理论学习的困惑时期步入将抽象具体化的实践阶段,其间写作课程中的人本意识、人文关怀最为要质。当下的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理想的大学与现实的大学的矛盾、目标失落与确立新目标的矛盾、价值多元与选择的矛盾、学习依赖与自主的矛盾等困惑。[4]作为心理学基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学应具备四个因素:个人参与的性质,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智力活动;自我发起的,即便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获得、掌握知识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学生自我评价。[5]以心理学为思考基点,赋予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双向优化理念更为开拓的思想和现实空间。
(一)双向优化模式建构
目前,就高校写作课程配置而言,可分两种路径:一种针对现代文秘专业,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与公文写作能力、信息文字化处理能力、新闻写作能力等有关,因此更需侧重于写作技能技法与职场化训练,实行理论与实践双向优化原则;另一种针对非专业学生,采用全院公共选修课模式,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和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结合不同专业的岗位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岗位模拟写作,使写作走向有效实践。两种路径是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价值选择方面的规约,它要求高校语文教学在应用文写作和基础理论教学两大板块中,更倾向于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应用文写作的特质在于它的“应事而用”性。其学习不仅是以职业为导向,而且是“当下”就应该并且能够“应用”。学生“当下”需要“应用”到应用文的地方很多:学校日常生活需要经常用,专业学习过程需要经常用,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经常用……因此,写作课程需要并且能够以具体而真实的目标为切入口组织教学。理论课程则是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作用于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技术观,而这“五观”是与普遍意义上的育人密切相关的,解决的是为什么学习及如何应用专业知识的问题,强调的是写作的“非写作”意义,即一种思维品格和行为能力的形成。这种思维品格的形成与行为能力的提升最终引导学习主体走向有效实践,使得知识与技巧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就教学过程策略运用而言,可结合运用教师激励督促写作、发挥优秀作文的示范作用、将写作纳入生活化常规化三种策略模式。学生学习动机的被激发取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因而这种模式的构建以目标达成为旨归。目标导向性课程理论是有效实践理论的根基,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手头需要完成或预期心理中需要达成的训练意愿展开教学。指导思想与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模拟职场真实,工学结合,打造“工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各个环节。如调适教师心态使之全方位“下水”体验写作过程,注重教材样本选取与重组,强调学生作为实践或行为的主体,参与教与学的全程等。其次,建构“赋予意义刺激”的教学程序,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凸显实用特征,变知识主动为任务主动,多角度探索训练,不断增强教师主导与学生策划的有机结合,诸如结合见习进行岗位实操的写作设计、作为游戏或比赛的写作活动设计、基于市场或社区专项调查的“订单”写作等。最后,扭转写作课程知识授受渐趋僵化的趋势,变写作教学中的教师主动为学生主动,具体要求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成立写作小组,分析写作任务,研究写作方法,鼓励形成多元化特色写作体系,从而写出满足自己和他人需要的实用性应用文。
(二)双向优化模式应用
写作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双向优化研究,要求通过有效路径的开展和有效内容的构建,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这在具体实践中大抵可概括为两条路径:第一,课堂教学。这里涉及课程内容的设计,设计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适配,要求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设置足够数量的与学生核心实践能力培养相应的课程内容。如针对文秘学生设置行政公文、事务文体、礼仪文体、会务文体、新闻文体等常用文体。就理论点、知识点而言,要求在精讲的基础上重在实训,选好核心文体,优化教材,将公文、事务中的通知、报告、计划、总结、调查报告、会议报告等文种做强化处理。
第二,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辅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实践主体,进行模拟职场的实践活动,构建基于“能力中心”而设计的教学模式,考虑教与学的互动,考虑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如采取编写小报写作能力训练方式,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版面,自己写作文章“发表”在小报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版面设计能力、书写能力、美术能力(版面美化),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再如口头作文训练,可以设计“情景模拟”,诸如模拟办公室,模拟法庭等具有某种真实性的场景以切实提高实践课的实训效能等。
综上,本三层次文秘专业职业导向性教学将传统的写作课程进行了由“学科到应用”的根本性转型,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优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既是某种效能式定位与思考,也规约了写作课改的前进方向,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与能力,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指出向上一路。
[1]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3-160.
[3]孟凡.本科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述评[J].煤炭高等教育,2009(1):40-42.
[4]张建林.从两个实践模式看本科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的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9-12,44.
[5]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04.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verall Op tim ization of 3rd Batch SecretarialW riting Courses
ZHOU Hong-li1,QIGao-fei2
(1.School of Humanities,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2.School of Literatur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mid-level secretarymajor,we should focus on the applicabi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atures.Our goal is to develop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ency with the compound talents.W riting ability is the key to modern society.W riting ability has the migration,cross-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Thus,writing skills training to some extent is inevitable.On this basis,this study starts from the problem to discuss wr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verall optim ization.
3rd batch secretarial;writing courses;theory and practice;overall optimization
G642
A
1008-2794(2011)06-0083-03
2011-01-05
周红莉(1972—),女,江苏南通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散文文体理论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