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华
(常熟理工学院 教务处,江苏 常熟 215500)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尊重学习自由、注重个性发展”的学分制逐渐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选择。常熟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不甘落后,自成立之初就提出推进学分制改革,期望通过此项改革,优化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构建和完善与本科教学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并带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从而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建设品牌大学的目标。
初步探索阶段:常熟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常熟高等专科学校时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配合本科学历初中教师的培养,学校开始考虑推进学分制改革。1995年上半年,学校着手制定适应学分制管理的专业教学计划,把课程体系设置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及公共选修课四个模块,同时制订了《常熟高专学分制管理细则》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1995年9月,学校开始在1995级新生中全面试行学分制,对学生实行选课制,以学分绩点反映学生学习的质量,并逐步实行主辅修制。这一时期学校实行的学分制可以称为学年学分制,或者说,在原来学年制管理的基础上引入了学分制管理的某些因素。
明确目标阶段:2004年学校升本后,在不断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学分制管理的思想和理念。2008年10月,学校印发了《常熟理工学院四个行动计划》,其中《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明确将“实施学分制改革工程”列为重点工作,要求“经三年努力,实现校级公共选修课程、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三个板块的自由选课制度。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在课程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加强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扎实推进学分制改革。”同时初步明确了学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工作步骤。
研究试点阶段:2008年12月,学校将“进一步推进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列为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研究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课题组起草了《常熟理工学院关于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日程、工作任务及职能分工。2009年5月,“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申报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获批。2009年9月,学校决定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施推进学分制改革试点,此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意见》出台。
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12月,学校党政领导在寒假期间研讨学校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再次把推进学分制改革列为重要工作。2010年3月20日,学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针对其试点情况,共商学分制管理改革中的相关问题。2010年3月29日,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自2010级学生开始实施学分制收费。2010级新生入学后,学校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等多种渠道告知学生学校推进学分制管理的相关政策,同时结合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在全校师生中加大宣传力度。
学分制的理念包括自由、质量和开放三个方面。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和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以最大的积极性投入到自己选择的课程学习中;在尽可能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制约和有效引导,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学习的有效性,保障教学质量;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使学分制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将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发展趋势反馈到学校,拉近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促使人才培养与社会接轨,促进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和可适应性。围绕着学分制理念,学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在诸多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完成了实施学分制收费的申请核准工作。根据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江苏省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高校实施学分制收费必须获得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许可。经过努力,2010年9月8日,江苏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分别以苏价费[2010]305号、苏财综[2010]65号、苏教财[2010]63号文同意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
第二,签发了推进学分制改革所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常熟理工学院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常熟理工学院学生“补考”和“重修”实施细则》、《常熟理工学院学生选课课程实施细则》、《常熟理工学院转专业细则》、《常熟理工学院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规定》等基本教学管理文件已经学校发文实施。
第三,根据学分制管理的要求,重新修订《201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制)的指导性意见》,优化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结构分为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几个部分。同时,自主学习平台建设、考试方法改革、大学外语分级教学、体育俱乐部实行、素质拓展学分推行、学分总量统一、课外辅导等要求都为学分制的实行打下了基础。
第四,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努力构建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这需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校制订新一轮的《新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和《课程建设方案》,为推进学分制改革提供坚实的课程平台。
第五,加紧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推进学分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学分制管理要求以课程和学生个体作为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原有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专业和班级为管理的基本单位,已无法满足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目前,学校已顺利完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切换工作,权限分级管理体系逐渐构建完善。
自2008年10月学校印发了《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来,经过三年努力,学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1.基本架构了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各专业根据“注重学理,亲近业界”人才培养理念,逐步梳理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各自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该体系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理论教学由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组成,实践教学由实验教学和集中实践环节组成,素质拓展由学科学术活动、文体活动、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组成。
2.课程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提高了选修课的比例,各专业均设置了若干个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和就业取向加以选修。特别是在公共选修课方面,自2009年4月学校修订《常熟理工学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连续四个学期出现课程教师供给量超过学生选课需求量的局面。
3.课程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自2008年以来,学校共立项建设35门校级优秀课程,102门校级网络课程,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校企合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初步形成了20多门校企合作课程;不少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始重点思考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注重课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4.课程建设思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厘清。即根据“普遍合格,培育优秀”原则,制定或修订全校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梳理教学内容,建成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库;根据培养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在内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遵循学校办学定位和教学理念,构建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学科平台课程体系、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贯彻“校地互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推进校企合作课程、研究性课程和辅修专业课程建设;以推进学分制改革为契机,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建成学生学习、教学建设、教师研究、全校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1.公共选修课程自由选课制度。学校公共选修课的管理模式是最符合完全学分制要求的,在课表已确定的情况下,由学生通过网上选课实现选课程、选教师、选授课时间。从理论上讲,这种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每学期均有30-40门课程因学生选课人数不足而无法开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选好课的需求。
2.专业选修课程自由选课制度。学校历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有专业选修课程,但实际上学生的自由选择权非常小,或者说基本没有选择权。自2010年上半年开始,学校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选修课全部列入拟开课程,并由各学院分别组织学生实行网上选课,再根据选课结果决定最终课程的开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专业选修课的开课决定权转移到学生手中。
3.大学体育分期课程选课制度。大学体育名为一门课程,实质为一类课程,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有二十余项,如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一直是一个难题。自2009级学生开始,学校试行网上选择体育项目制度,新生入学后即组织学生上网选择。这种制度试行两年来,基本能够保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
4.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选课制度。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大学英语分四个学期按“4+4+4+4”模式开设,这种安排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可能挫伤部分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组织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自2008级开始,学校在部分学院试行分级教学制度。2010年上半年开始,部分已经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在第四学期根据专业需要和学习兴趣选择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目前,这种制度已在2008和2009两级学生中试行,并从2010级学生开始全面推行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选课制度。
1.成立课题组,广泛调研,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奠定先决条件。2008年底,学校成立学分制研究课题组。随后,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全国高校弹性学分制实施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讨会”等国家和省级研讨会;同时分赴全国部分高校广泛调研。
2.认真研讨,宣传动员,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奠定观念基础。自2009年3月开始,学校层面先后组织了十余次推进学分制改革研讨会;2010年9月,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学校又组织各学院各部门认真学习学校出台的相关学分制教学管理文件;2010级新生入学后,又在东湖校区和东南校区分别宣讲学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相关精神。
3.加强研究,建章立制,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奠定制度条件。目前,学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基本教学管理文件均已由学校发文,这些文件较为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学分学费和专业学费的收费办法,较大幅度地修改了原有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有限地允许部分优秀学生重新选择专业,较为详细地规定了学生选课、考试、成绩评定、学业警告、弹性学制等制度。
4.充分论证,周密设计,及时更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奠定技术条件。为此,学校经过充分论证,周密设计,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及时平稳地购买更换了符合学分制管理需要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课程和学生为基本管理单位,将为学校推进学分制改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虽然在部分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困难。就目前而言,学分制改革所必备的四个条件均还没有充分具备,需要学校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全体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一,就观念条件而言,目前全校对学分制仅有一个粗浅的认识,离深入推进改革还有很大的距离。此项改革将本质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本质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本质地改变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态度,但这些理念还没有得到普遍并自觉地认识。对于广大教师而言,随着学生选课制的推进,学生淘汰教师将是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危机意识真正将教学视为自己的事业;对于各职能部门而言,在制定政策和具体管理过程中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每一项工作失误都将影响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第二,就制度条件而言,目前学校已经签发的教学管理文件基本体现了学分制管理的要求。但学分制的推进需要综合的制度体系,教师和学生是这项改革的主角,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学分制,根据学分制的要求来出台各项政策文件,特别是教师管理制度体系和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第三,就资源条件而言,学分制条件下教学资源紧缺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普遍形态,这些资源包括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等软件资源,也包括实验室、体育场馆等硬件资源。同时,学校目前部分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严重。如何根据学分制的要求合理科学配置有限的教学资源,需要加以重点考虑。
第四,就技术条件而言,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先进的信息平台,现有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也基本上能够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但全校师生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如何在信息化共享平台中贯彻分级管理的思想还需要深入思考。
与成熟本科高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如何才能在全国高等教育系统中获得足够的地位和发展空间,是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套方式,新建本科院校在选择学分制时必须意识到自身条件之不足,探索、选择与自身发展相符合的学分制推进路径。常熟理工学院虽然作出了一些探索,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