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裕固族的草原生产

2011-04-01 19:46铁穆尔张德罡师尚礼
草原与草坪 2011年6期
关键词:裕固族草原

汪 玺,铁穆尔,张德罡,师尚礼

(1.1.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2.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文化研究室,甘肃 肃南 734400)

1 裕固族游牧草原的地理分布

裕固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传统上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以狩猎和农耕为辅。最早主要生活在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以北的草原上,游牧于中北亚地区及中国西北的许多地方。象沙州(今敦煌)以南,柴达木盆地以北,西到今罗布泊、若羌一带,同当时于阗国东的城市约昌城(今新疆且末县城西南约15km处)相毗连。今河西走廊之西南、青海省的西北部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之东南都是他们游牧过的地方。

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裕固族的先民生活的是一个瘟疫流行、战火连绵、自然灾害频繁的时代。第一是宗教战争,主要是伊斯兰教的武力传播。第二当时明朝政府认为他是“元裔”而进行征伐。第三是本民族内部各势力混乱和残杀牵扯进外部各势力从而引起更大的混战。第四是草原的退化和气候的恶化。自15世纪起,中亚大陆气候日趋干旱。浩渺达5 350km2的罗布泊在那时已渐渐缩小干枯,大风、干旱、洪水、雨雪、冰雹、尘暴等灾害越来越频繁。这一切迫使裕固族的先民们向东迁徙逃难。

东迁后的裕固族先民在迁徙逃难中发生了分化,一部分聚居在祁连山北麓的山区草原上。而另一部分聚居在河西走廊的戈壁绿洲及平川牧场上。1956年成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该县东西长650km,南北宽120~200km,总面积2.39万km2。整个区域横跨河西5地市,同甘、青两省的15个县市接壤,海拔在为1 327~5 564m。由3个不连片的区域组成。东部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中部的康乐乡、大河乡和红湾寺镇;西北部的明花乡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地势南高北低,东部和中部处于祁连山北麓的山前地带和深山之中,越往南雨水越多,海拔越高,森林、草原越多,夏季越凉爽。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主要牧养细毛绵羊、牦牛。兼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西北部海拔较低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夏季较为炎热,四季多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农作物以小麦、大麦、棉花、玉米、甜菜等为主,牲畜以山羊和改良牛为主[1]。

2 裕固族聚居地主要草地资源

裕固族聚居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草原面积为177.9万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0.31%,可利用草原142.2万km2,分为9个类,18个亚类,24个组,41个型。其中,温性草甸草原2.7万hm2,占1.53%。温性草原32.0万hm2,占18.0%。温性荒漠化草原7.1万hm2,占4.0%。温性草原化荒漠9.1万hm2,占5.1%。温性荒漠23.3万hm2,占13.1%。高寒草原4.4万hm2,占2.5%。高寒草甸40.0万hm2,占22.5%。高寒灌丛草甸42.5万hm2,占23.9%。低平地草甸16.7万hm2,占9.4%。理论载畜量为121万羊单位。

畜种资源有毛肉兼用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河西绒山羊,适应高寒气候的牦牛、乘挽兼用的皇城马和杨哥马。野生动物主要有白唇鹿、雪豹、盘羊、蓝马鸡、马熊、野牦牛、藏羚、野驴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以饲养马鹿为主的县鹿场,生产鹿茸和鹿系列产品。

森林33.13万hm2,树种主要有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等,森林总蓄积量1 017.2万m2,祁连山林区被称为“天然绿色水库”,并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裕固族的畜牧活动

3.1 裕固族历史上的草原游牧活动

在过去历史长河中裕固族一直保持边游牧边狩猎生产、生活方式达千年。但是,这种生产、生活方式需要整个部落集体行动,在不断搬迁、不断寻找新的草地资源的过程中容易与别的游牧民族发生冲突。迁徙远征,狩猎放牧,须臾不离马,游牧人大半生在马背上渡过。是他们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骑兵集团军。马是高贵和权力的象征,也是游牧民族豪侠气概的象征,游牧人最珍视的财富就是马匹,最爱喝的饮料是马奶子,最爱吃的是马肉。游牧人在广阔草地上自由自在地流浪,动辄跋涉千万里,视野开阔,风险巨大。所以,他们地形知识丰富,利用地形熟练,识别地形敏锐。草原上艰难困苦的环境,锤炼了牧人的坚强性格,牧人就是战士。整个部落既是生产组织又是武装力量。他们重视牧养马和骆驼,就是自然环境和外部条件相适应的结果。从14世纪始遭天灾人祸,导致人口锐减、牧地缩小、牲畜大批死亡,迫使裕固族东迁。

东迁到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人不足万口、牲畜只有十几万头只,但仍然保持边游牧边狩猎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牲畜种类改为以羊、牛为主。高寒牧区大河乡以牦牛、藏羊为主,中部以蒙古羊为主。游牧方式也由“逐水草而居”的大搬迁改为季节性循环放牧。他们将有限的草地分为冬、春秋、夏3块放牧场,每年进行四期利用。6月中旬至9月底,在夏季放牧场每5~10d换放牧地,进行地带性轮牧,给牲畜抓好膘。10月在秋季草地进行羊牛驱虫、整群、牲畜出栏,做入冬准备。11月中旬进入冬窝子,在冬窝子采用“先放远,后放近”,“先放山,后放川”,“早放阴坡,后放阳坡”,“公放远,母放近”,“公放山,母放川”等放牧技术施行草地轮牧。在冬窝子完成接羔、育羔。5月中旬进入春窝子,在这里再进行春季羊牛驱虫,紧接着开始拔牛毛、给牛羊去势,剪羊毛。6月中旬又进夏季放牧场。这样年复一年进行着畜牧业生产活动。

3.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后的草业生产

3.2.1 草业生产恢复发展期,改善了牧民生活 从1964年起实行“全改全配”的办法开展绵羊改良。进行了棚圈、配种和药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饲养管理条件,各类牲畜饲养量由1954年的19.3万头(只)发展到1998年的69.2万头(只),草原围栏面积累计达11万hm2,畜均占有0.17hm2。100%的牧户冬春季有固定保暖住房,80%的牲畜实现了棚舍化。

3.2.2 草业生产水平提高期,牧民生活达到小康标准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被称为国家细毛羊生产建设基地县,1980年培育出了新品种“甘肃高山细毛羊”。完成澳血导入改良绵羊25万只,改良羊比例达到91.64%,科技在农牧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已形成29万只的高山细毛羊基地、11万只的绒山羊基地、3万头的牦牛基地、800头的养鹿基地。1997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小康标准,跨入了全省小康县行列。

3.2.3 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大发扬,生态保护受表杨据作者铁穆尔对民间调查整理,裕固族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西部各民族的迁徙、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裕固族民歌、语言、服饰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裕固族口头文学和语言、人生礼仪等6个项目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其他8个项目和14个项目分别列入市、县保护名录。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获“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双拥模范县城”、“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县文化局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称号。

林业以保护和抚育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主,现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13.82%,营林生产和护林防火成效显著,实现了连续49年无森林火灾。县林业局获“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3.2.4 充分利用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肃南县境内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闻名遐迩的马蹄寺和文殊寺内有1 700多年前的石窟艺术;金塔寺有彩塑飞天;境内有丹霞地貌、奇山怪石,有河西唯一的原始森林,,有被称为沙漠明珠的东西海子,有高山奇景观山旱海和暖泉海子,有探险观光的“七一”冰川。大河乡榆木山岩画、明花乡古城址、古墓葬、祁丰藏族乡石窟、西夏时期建造的10m卧佛及有壁画的2个洞窟,少数民族活动遗址,特别是榆木山岩画对于研究先秦时期古民族草原生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还有红西路军战斗遗址,浴血奋战过的马场滩、石窝山等。形成了一条瑰丽、神奇、迷人的旅游风景线。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更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4 裕固族的民间工艺

4.1 裕固族的纺织

作为草原游牧民族,捻线、织毯子、是牧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裕固人的纺织工艺已经日益成熟,不仅质地优良、花色齐全,而且品种繁多。毯子分为牛毛和山羊毛、绵羊毛3种。根据花色又分为黑色、白色和花色3种。黑毯子主要用来缝制帐篷、粗制的口袋和褡裢等日用品;白毯子主要用来缝制比较精制的口袋、褡裢、茶袋子等日用品;花毯子主要用来缝制精致的褡裢、袋子、毯子、毡被等日用品。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染花色。

4.2 裕固族的服装、服饰制作

服装制作主要分为男装、女装、单装、棉装、布(绸、缎)袍、皮装等几类。服饰制作主要分为头饰、头面、服饰等几类。作为马背民族,裕固族同样讲究服装的华丽与实用相一致,服饰的华贵与收藏并重。同样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融合了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形成了裕固族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缝制服装和制作服饰是裕固族妇女日常女工的最重要的内容。精美的服装服饰不仅是日常的行头,更是一种艺术品。

4.3 裕固族的马具编制、鞍具制作

牧闲时节,男人们总是要搓绳做笼头、镲子、缰绳、长绳、马绊等马具,还要动手制作、修理马牛的鞍具。除了日常使用外,更要精心编制特别精致漂亮的马扯手、马鞭、缰绳和捎绳等。平常说,通过看一个人的坐骑,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甚至这家人的光景和手艺。节庆集会更要看谁的马最漂亮。马是裕固人的双腿和翅膀,离开了马就无法游牧生活。牧人家的男孩从小就要学习各种马具的制作工艺,这是一种终身学不完的功课。

4.4 裕固族的皮革制作

由于高原气候和长期游牧,离不开皮帽、皮袍、皮靴和各种皮具,如:皮绳、皮马绊、马笼头、皮鞭、皮袋、皮褡裢、皮被、皮褥子等。因此,裕固人鞣制、裁剪、缝制和编制皮革的工艺也很高。

4.5 裕固族的刺绣、雕刻、擀毡、缝制帐篷

刺绣是裕固族妇女日常女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装饰帽子、服装、饰物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一些裕固族民间艺人,借鉴兄弟民族工艺,从身边生活入手,发展起来了独具特色的皮雕、沙雕、皮画、根雕艺术,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毡分为牛绒毡、山羊绒毡和绵羊羔毛毡,主要用来制作炕毡、毡被、鞍毡、鞍垫、毡袍等。每年秋天羔子剪毛后就是擀毡的时节,大伙儿一边唱着“擀毡歌”一边擀毡,非常热闹。

据记述,裕固族很久以前是住蒙古包,后来随生活环境的变化及周边民族的影响,才开始住牛毛黑帐篷。缝制帐篷很讲究,要选吉日,要有选择的请人帮忙,扎帐篷的时候更要专门请人祈福祝贺,有专门的颂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致谢:

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肃南县畜牧局兰永武同志、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甘肃农业大学胡自治教授的亲切指导,花立民副教授提供了肃南县草地资源调查资料,特此致谢!

[1] 汪玺,铁穆尔,张德罡,等.裕固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Ⅰ)-裕固族民族的形成,宗教信仰与语言文字[J].草原与草坪,2011,31(6):87-93.

猜你喜欢
裕固族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浅谈裕固族民歌传承现状
谈裕固族传统文化教育——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幼儿园教育教学为例
双语教学中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应用
在最美草原自由翱翔
今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基于客观因素影响下裕固族民歌的发展和传承分析
基于音乐教育者角度研究裕固族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