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经济政策研究

2011-04-01 12:15彭晓虹
财务与金融 2011年2期
关键词:分配比例科研经费分配

彭晓虹

高校内部经济政策研究

彭晓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的各类创收活动日益活跃,创收收入呈不断增长趋势。关于创收收入分配的内部经济政策也成为高校重要的财务管理办法,但高校普遍对政策的评价分析和执行效果的反馈重视不足,这严重地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力。本文试通过对部分高校现有内部经济政策的调研分析,探讨内部经济政策的评价指标,反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务工作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经济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高校内部经济政策分析反馈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高校的资金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为辅的新格局。高校内部的经济行为变得多样化,财务关系更加复杂化,对创收收入管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探讨内部经济政策的评价指标并对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对确定政策的价值、制定政策和发挥政策的执行效力、加强创收收入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一、政策评价指标探析

高校内部经济政策用数据表示,就是规定各创收收入项目的分配比例,各个项目类似于企业的不同生产产品,但由于高校会计制度的限制,各个项目无法准确计算全成本,因此,定量对政策进行评价分析困难很大。本文结合高校经济政策在财务管理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参照文献资料中对公共政策的评价要求,并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试从以下指标对高校经济政策进行分析研究。

(一)社会效益原则

这是以重视社会效益为基础评价经济政策的定性指标,具体表现是符合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校内其他管理制度的协调和相容。

1.教学服务收入的经济政策与办学方针一致

高校内部经济政策涉及的收入主要包括教学服务收入、科研及技术服务收入、资源利用收入、其他对外服务收入等。其中教学服务收入主要指:计划外的各类办学收入,包括成人本、专科学费收入、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收入、培训收入等。其中成人本专科学费收入主要包括脱产及不脱产函授教育学费、网络教育学费、成人大专脱产等学费收入。研究生学费收入包括在职申请硕士及博士学位学费、工商管理硕士(MBA)学费、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费、公共管理硕士(MPA)学费、工程硕士学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费;培训收入主要指学校的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培训收入。

教学服务收入的分成比例一般为学校30~40%、其余60%~70%为学院办学成本,包括业务费开支、教师讲课酬金等,其中,讲课酬金是主要的成本,业务费中主要开支是办学点的分成和招生宣传费,由于使用学院的课室一般是免费的,又没有房屋资产折旧等成本核算,因此,对于承担项目的学院而言将总收入减去上缴学校金额、酬金和主要业务费开支等直接成本就是净收入。

学校在制定教学服务收入分配政策时,成本是重要影响因素,即项目的净收入必须大于零,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则,还必须综合考虑社会效益。

经济政策与办学方针的一致性还表现在:办学方针鼓励的办学方向必然也是经济政策在经济分配利益上支持的教学项目。

2.资源利用收入与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保持一致

资源利用收入指固定资产的租用、回收、场地租赁等收入,主要包括校园场地租赁、课室租用、会议室租用、公寓出租、废旧设备报废收入等。

一般高校的上述收入有两种代表性的分配比例,一是学校计提30%-40%,60%-70%作为成本开支;二是全部上缴学校,由学校统一用于补充房屋固定资产的维护费(设备租赁业务在高校很少发生)。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上述经济政策可能会加剧部门争抢学校资源与经营资产的行为,因为部门占有的资源越多,创收的渠道就越多,部门的收入也就越多。若按第一种分配比例,70%的成本开支很大一部分被用作办公业务费开支,真正的设备房屋维修费还是向学校伸手要。而采取第二种分配比例,则不利于激励机制发挥作用,增加资产的闲置率。

现在高校不断开展财务和资产管理创新活动,如房屋有偿使用政策盘活了房屋资产,为提高设备利用率开展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因此,资源利用收入的经济政策就必须与这些相关政策保持一致,促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3.其他对外服务收入分配政策应与办学方针、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政策协调。

其他服务收入包括测试费、复印、上机费等收入,其中收入比例较大的是测试费收入。

以某高校实验室对外服务的分配比例为代表,学校计提总收入45%,其中水电5%,设备专项基金15%,折旧费10%,校事业收入15%;院系发展基金10%;成本费用45%,其中材料业务费不少于20%,酬金及人工费不高于25%。即测试费普遍在学校、学院、项目组之间进行比例分配。

用于开展测试服务的设备,主要来源于教学和科研设备,还有专门的测试中心的设备,前者拥有测试设备总量的80%,收入的20%;后者拥有测试设备总量的20%,收入的80%。在考虑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时,主要是考虑前者。如何在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提高设备利用率开展对外测试等服务?这需要经济政策与办学方针、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政策能相互协调。

(二)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反映了项目的收支情况,是定量的指标,其作用一是可以分析政策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二是分析政策制定的分配比例是否适当。

1.收入与直接成本的比值

依照目前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是无法做到全成本核算。支出只能准确计算出创收项目的人员酬金、材料费、广告宣传费、场租费、包含办学点分成的对外协作费等直接成本开支,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水电费、公共办公开支等间接成本很难准确计算。因此,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只能是将直接成本与收入进行比较,虽然反映的成果不是净利润,但对于相同项目在不同学校、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是可行的,这对评价经济政策经济效益提供了直接的数据支持。

实际核算中,考虑到核算的成本及效率,学校的一级财务不对每一个创收项目进行成本核算,而是设置一个结算业务费项目,对本部门的所有创收项目进行直接成本的反映,因此,项目的收入与直接成本的比值主要来源于部门对项目直接成本数据的积累与分析。比值应大于等于1,比值越大,部门的创收能力和办学活力越大。

2.对校级收入的贡献

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开拓学校的筹资渠道,增加学校的办学收入,因此,校级收入的贡献是反映创收项目对学校财力贡献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政策制定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在部门创收项目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该指标越高越好。

(三)运行绩效指标

运行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创收收入增长率、学生增长人数、领域的影响程度,它反映了政策的影响程度,也是政策时效性的直接体现,是政策执行过程的一个评估分析环节。

1.收入增长率

创收收入的增长,反映了部门筹集资金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结合市场因素分析,是评价政策导向作用的重要指标。

2.学生增长人数

在收费标准不变的前提下,教学创收收入与学生人数成正比,学生人数的增长也反映了项目的收入增长趋势,也是评价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反之,政策应结合市场因素、人才需求等因素考虑招生减少的原因,评价政策是否有修订的必要性。

3.领域的影响程度

这项指标主要用来分析在自筹收入中权重较大的收入项目。如办学和培训项目,执行效果好的政策可以扩大项目或专业的影响力,专业的影响越大,办学的潜力越大,未来的经济前景也越大。

二、内部经济政策的问题反馈

(一)科研及技术服务收入经济政策的执行效率低

科研及技术服务收入包括科研经费收入、科技成果转让收入等。科研经费收入分为纵向经费、横向经费两类,纵向经费统指中央各部委、各省、市级政府部门直接拨付或通过其他单位转拨的科研经费;横向经费是指高校接受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委托开展的技术开发、咨询等科技服务活动取得的科研经费,科技成果转让收入主要指专利技术转让收入。

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经济政策主要从水电费、科研管理费、校事业费、人工费、业务费等几方面规定分配比例,其中管理费主要用于科研奖励及补充科研管理工作的日常经费。经济政策中一般分配比例是:管理费5-10%,水费0.5-1%、电费1.5-2%。管理费同时在学校与学院之间分配,一般学院略少于学校;现阶段水费一般没有按表计收,特别是理科、文科项目很难准确计量,计提水费主要用于分担学校的公共水费开支;大部分高校的电费已不计提,实行按表计收,直接在项目中列支;纵向经费一般也不计提校事业费。与纵向经费相比,横向经费的计提比例略高于纵向经费。

高校对纵向科研经费的经济政策中业务费、人工费属于科研经费的支出控制比例,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分配比例不同。由于纵向科研经费有各自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经费预算约束,并且预算是因项目不同而不同,因此,经济政策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些分配比例。这与收集的资料所反馈的信息基本一致的:经济政策制定的纵向经费分配比例中,除管理费外的分配比例外很难与国家、省市对科研经费支出或分配比例保持一致。

除上述分配比例外,部分高校为鼓励科研经费购置仪器设备,加大对教学和科研的投入,往往在经济政策中规定项目可支出按设备购价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奖励金。但这项政策实际中很难执行,原因是纵向经费不允许此项开支,横向经费列支涉及交纳个人所得税,因此,这项经济政策普遍没有得到执行。

(二)教学服务收入的经济政策时效短

教学服务收入是学校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经过对部分学校的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教学服务收入的经济政策主要存在以下显著特点。

1.收入类型多

目前,高校不断对教育服务进行创新,各类型的教育服务活动日益活跃,高校少则10多种,多至30多种,不同学科和教学模式、校内与校外班、学期的长短等因素导致成本和规模不同,对经济政策的需求也多种多样。

2.政策的时效性短

现在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受到社会用人需求、教育市场份额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各类教学项目都具有波动性,实际上教学收入分配政策时效性较短,一般二至三年。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未能引起重视,有的高校修订时间为五年,有的高校十年不变,对于变动的部分条例,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别批准,在大政策外又有小规定,这样虽然保证了收入分配的灵活性,但破坏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教学主管部门参与收入分配破坏了政策的公平性

从收集的资料看,有的高校主管教学的部处参与收入分配。如研究生教学归口研究生院,本科生归口部门是教务处或成教学院等。参与创收项目的教学管理是主管部门的正常业务工作,主管部门参与教学收入分配可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但却有失分配政策的公平性,可能会影响学院的积极性,并且不利于学校与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分工协作。

(四)经济政策的引导作用有限

由于政策的设计思路很少考虑学科性质、项目成本及办班规模,因此同类型的项目的分配比例基本是一样的,这样,没有突出需要支持的特色学科项目。同时,如前文提到的增加办学点分成但办学收入未明显增长的情况,原因之一也是教育市场影响因素多不同于实体产品市场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经济政策的引导作用是有限的。

(五)资源利用收入政策很难体现公平性

从调查的资料显示,资源利用收入一些共性特点:(1)所有场地、课室、会议室、报告厅、活动中心等出租,都须经学校收费管理部门的批准。(2)资源利用收入在学校自筹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它的收入政策主要起到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防止滥用的作用。(3)高校目前的资源利用收入政策普遍对资源的使用层次没有划分,收入的受益者与承担维护的主体混淆不清,仍然是谁占用谁受益,部门拥有的与学校公共使用的没有区分。(4)分配比例以“全部上缴学校用作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占多数。

(六)其他对外服务收入分配政策是政策的难点

其他对外服务收入是成本大,收入小,主要依赖规模取得收益。收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业务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等利用率,并补充设备等维护(修)费的不足。

用于开展对外服务设备购置资金来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教学资金。这部分购置的设备主要用来开展教学实验。2、“985”、“211”等财政专项资金。该资金购置的设备主要用来加强学科建设。3、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结束后,项目成员可能会利用部分闲置的科研设备开展对外服务。经济政策普遍考虑了学校、学院和教师酬金的分配比例,设置较合理,但执行中却是问题最多的。原因主要有:①项目计提的设备专项基金、折旧费没有与学院和项目设备挂钩。②实验对外服务收入经常只需少部分实验室的人员完成,无需学校或学院再去组织,那么,收入分配出去的比例加大则削减了“小集体”的利益。某高校对该分配比例曾进行调查,三种调查方案出现了三种结果:

一是不参与结算,可以开支餐费等成本费用,但不得计提人工费也不能开支人工费等人员支出。80%的项目单位愿意选择这种结算方式。他们是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实验室,其开展的测试服务不是其主要业务,另外承担的测试业务也不全面,与专一测试业务的单位比较技术上也不占优势。

二是参与结算,将10%的折旧费、5%的水电费下放到项目单位,学校计提30%,项目单位按表计收水电费。项目单位可以按比例计提人工费进行人员开支。这种往往由单一的测试单位采用,这种单位人员少,工作性质单一,项目开支人员费体现了多劳多得,调动了测试分析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必须按上文提到的政策比例结算。则很多项目不愿进入对外服务项目核算,通过改变合同方式等形式以横向课题的形式进到学校,因为横向课题学校是按8.5%的比例计提各项管理费等,即政策对各项分配比例预算不准,将造成部分项目向管理费计提比例小的项目转移的倾向。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的引导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制定政策时关键是要区分成本的主要承担者,那么分配比例就应向它倾斜。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机制

高校制定政策时,普遍比较注重事前分析、论证,但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分析和评价重视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致使新的政策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政策的导向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收集资料看,现有的经济分配政策只能从制定的比例上考虑了对学校的公共支出的补偿及对学校事业发展经费的补充。主要原因是高校的会计制度没有要求成本核算,高校很难计算创收项目的完全成本,但项目的直接支出数据是可以获得的,只是目前高校普遍没有对每个创收项目进行直接成本核算,如果重视创收收入基础数据的积累,建立政策效果的反馈机制,及时进行财务分析,对于政策执行效果的及时评价和修订政策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适应校院二级管理,扩大学院对创收收入的支配权

现在高校普遍采用的是集中财务管理模式,即学校统一制定经济分配政策和创收收入的分配比例,所有结算业务必须通过一级财务机构办理。分配比例一般较细化,除规定上缴学校的比例外,对酬金、业务费也规定了分配比例。

校院二级管理改革中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以提高学院办学活力为目标,扩大学院对资金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即经济政策仍由学校统一制定,但除上缴学校的比例外,其它分配比例可以下放给学院,由学院或部门自行决定。学院有权结合学校分配的经费,制定学院的内部分配政策,但政策成功实施的前提必须是结合资源的有偿使用政策,否则,不利于控制学院之间抢占资源的问题。

(三)优惠政策给到明处,而不是暗补

高校普遍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院开拓的创收项目,初期成本高,学院上缴学校收入后,剩余收入可能不足平衡总支出,这种情况下,学院往往采取向学校申请优惠政策:例如减少或暂不上缴学校收入,学校为了支持项目,往往同意或规定项目的前期(二至三年)为优惠期,但学校究竟给予了多少优惠,一般都没有数据分析,这种优惠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如果将优惠以返还的形式给到明处,对学院办学形成一个激励作用,可能对促进学院办学更有意义。

(四)将学院的筹资能力及对学校的贡献作为综合考核指标

经济分配政策应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如果继续开展的项目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通过经济分配政策应给予限制;而对于办学效益显著的学院或项目,并且对学校的贡献较大的应给予奖励。但高校普通未重视对学校的贡献率,导致部分项目向学院、个人倾斜,酬金高,发展基金低,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利益,从长远的角度,也损害了院系的利益。

(五)主管部门不参与收入分配

如果将主管部门直接分配比例改为增长比例配比奖励,即不是直接给予比例分成,而是在一定基数上,按增长基数实行配比奖励,并计入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可能激励机制更加有效,并且维护了政策的公平性。

(六)科研技术服务收入经济政策将退出经济分配政策

分析现有的经济政策的反馈结果是:科研经费属于限定用途的收入,其分配政策主要控制学校计提的管理费、水费等比例即可,项目有规定者按项目预算执行,其余支出比例通过项目预算控制。项目预算根据不同的项目是千差万别的,实际上,现有的政策制定的比例不能涵盖所有项目。因此,对于科研经费收入无需从经济政策加以控制,直接通过科研管理办法进行约束即可。

[1]米红,陈凡,吴宇力.高等学校对外教学服务收入分配政策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4.4:32~38

[2]宋健峰,袁汝华.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统计与决策. 2006.11:63~64

[3]李彩霞.浅议高校内部经济政策的制定原则及效果评价.教育财会研究.2008.2:18~22

[4]张楠,林绍福,孟国庆.现行科技政策体系与ICT自主创新企业反馈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3:22~26

[5]苏运法,张玉彪,孔晓丹,张帆.财务管理在节能减排中的导向作用.教育财会研究.2009.12:44~46

Research 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Internal Econom ic Policies

PENG Xiao-ho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on education in China,income-generating activitie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re more and more flourish,and the income appears continuous increasing tendency.Internal economic distribution policies for university and colleges'income-generating will become important management financial control methods,but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ten have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policy and feedback for implementing effects, which seriously affect policy implementing efficiency.Evaluation index for internal economic policy and the problems happened in the process of feedback implementa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by investigating university and college current internal economic policies.A few suggestions for how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ternal economic polic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with financial practices.

University;Internal Economic Policy;Analysis;Feedback

F23

A

高校财务管理与创新研究(教育部教财司[2009]337号文)

彭晓虹,女,华南理工大学财务处会计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广州,510640

猜你喜欢
分配比例科研经费分配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海南北部幼龄小叶榄仁单木生物量及空间分配特征
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探析
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征地增值收益问题探讨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