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兵,程舒伟
王希天生平业绩述论
刘学兵1,2,程舒伟1
王希天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的优秀人物之一,经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他年轻短暂的一生中,闪烁着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其始于接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终于向往以苏俄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色彩。
王希天;生平业绩;史实补考
国内史学界对近代爱国先驱王希天的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从目前公开发表的著述和相关的资料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疑点和缺憾。特别是对人物思想发展脉络,还缺少较为深入细致的探究。本文力求从近代中国相对宏观的历史背景出发,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使人物的思想和作为更加明晰、贴切,从而寻求王希天生平业绩研究的新突破。
王希天,原名王熙敬。1896年9月11日,出生在吉林长春金钱堡一个民族手工业者的家庭。王希天的祖籍为山东登州府蓬莱县。清朝康熙年间,其祖辈迁居奉天(沈阳)金州,世代以农耕为生。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其祖父王文保又只身移居吉林长春县,始学皮匠手艺,后在长春东三道街开设“王家皮铺”,生产皮制马具。历经40余年之经营,王家皮业生计日渐发达,遂又在长春东北之金钱堡购置土地并修建起规模较大的王家居宅。到了王希天出生的年代,王氏家族已改变了单纯依赖土地生存的农耕境遇,成为长春城内有名的富户,其祖父辈亦是地方知名的民族手工业者。王希天是王立廷的长子,从小受其父辈影响,自幼天资聪颖,勤勉好学。7岁时常随父亲习字读书,9岁时在家设馆自读。12岁入长春县立第一高小读书,15岁考入吉林省立第一中学,开始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悲壮人生。辛亥革命后已进入省立一中读书的王希天,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内心深处涌动着向往民主与自由的激情。他曾对朋友说:“我们的命运是我们自己去开拓”,“现代青年精神上的损失太大,不应都因循苟安虚伪妥协,应当有爆炸式的自己革命警醒世人。”[1]140
1914年秋,王希天告别了家人,毅然踏上了负笈东瀛的艰辛历程。对此,他曾对朋友说:“吾辈在中国,并非不能读书,不能研究学问,不过因为国内环境恶劣,所以跑到国外,研究他们的文化学术思想”,“以期多所成就归来报我邦。”[1]139
1915年初,王希天进入日本东亚高等预备校学习。当时,他正值豆蔻年华,追求强国富民的志愿激励他忍受寒窗之苦,勤奋攻读。然而,他所置身的资本主义世界,并非理想中的民主自由之邦,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猖獗,上层社会私欲横流,劳苦大众灾难深重。面对这一切,他在欲求学以报国的探索中,产生了净化自己思想,不为私欲所诱惑的圣洁情感。1916年春,他在东京美以美会接受圣洗,成为一名基督教徒,决心以耶稣的牺牲博爱精神挽救世人的灵魂。不久,被推选为美以美会执事、部长[2]。王希天这种由“学以报国”的思想向“宗教救世”思想的演变,应该是王希天青少年时代思想转化的一个结点。也是“五四”时期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自主选择。
1917年7月,王希天经过预备科学习,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官费生)。时值一战后期,物价飞涨,留日学生纷纷要求增加官费,而王希天却以国家利益为重,规劝同学要“撙节自持,养成俭朴之风,吾等既受国家之栽培,不可再使国家增负担。”此论为多数学生所接受和钦佩。王希天为寻求强国富民的真谛,广交日本各界朋友。他十分敬仰日本著名牧师酒井长吉,经常向酒井先生求教,探讨社会和人生。日本学友酒井嘹吉、矶部先生,也在王希天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过热情的帮助。特别是在日期间,王希天经学友王朴山介绍与周恩来相识,并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仅据周恩来1918年《旅日日记》所载,1917年到1918年3月,周恩来于生活的困境中,得到过王希天的两次资助,每次为5块大洋。在这一年中周王二人互访8次;周写信给王3次,王写信给周7次①周恩来:《旅日日记(手稿)》,载《王希天研究论文集》,长春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王希天在日本学习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趁一战之机,加速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王希天、陈仅杰、杨衡等人在反日活动中被日本神田警署拘禁[3]412。周恩来等留日学生曾撰写抗议书,要求释放被拘禁的中国学生。王希天获释后,决心团结留日学生,不畏强暴奋起抗争。同年5月,王希天、李达等人,组织留日学生各校代表,于东京中华留日大高俱乐部集会,决议组织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号召留日学子全体归国,掀起声势浩大的归国请愿运动。王希天作为先发队代表,与阮湘、李达等先期归国,并在北京的湖南会馆与北大学生代表邓中夏、许德珩会晤,共同筹划京、津、沪拒约运动,要求废除“中日密约”[2]。
震惊中外的“拒约运动”,首开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之先河,给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并为后来国内爆发的“五四”运动播下了火种。1919年5月,“五四”运动发生后,王希天、周天爵、柳飞雄等人在日本西小川町中华民国基督教青年会,又组织发起声援纪念国耻活动,遭到日本警署的阻止[3]413,王希天由此成为留日中华学子的杰出代表人物。
王希天为拒约请愿归国,目睹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深感“外交万无胜利之望”。为接受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唤起民众觉醒,他决心弃工从文。1919年,他于日本东京一高毕业后,转入名古屋八高深造[4]144,并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王希天这种由“宗教救世”思想向“革命警世”思想的升华,应该是他青少年时代思想转化的又一个结点。也是“五四”前后,国内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由个体意识的多重选择向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转化的必然结果。
王希天在八高研读政法科期间,除完成学业外,经常接触日本新思想学者,与地方平民频繁往来,为此被日本当局视为“排日分子”,遭到莫须有的刁难和迫害。1922年9月,为使谋求华工利益进一步合法化,他又以自己的名义向东京地方法院立案,创建了“中华民国侨日劳动同胞共济会”,被推选为会长。在共济会中设立了检病所、治疗部、教育部、慰问部和补习学校等机构[5]。他的挚友孙宗尧亲自为华工诊病,王朴山为华工讲授文化课。王希天则及时地掌握华工的劳作、学习生活情况,经常深入到华工的劳动场所视察,帮助华工解决实际问题。对此,日本当局又视他为“排日巨魁”,伺机进行报复。1923年8月,日本警方以诬告为借口拘捕了王希天。他出狱后忿然命笔作诗,控诉日本当局对他的无端诬陷与迫害。为实现赴欧、美考察的愿望,他将共济会长的职务交给挚友王兆澄,并准备回家探望亲人,可归国的路费尚且不足,无奈只得写信求得亲人的帮助。谁想,这竟是他与家人最后诀别的信函[6]。
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了亘古未见的关东大地震。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政府召开特别会议,对筹款赈济日灾问题作了专题讨论。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忱关切日本人民所蒙受的巨大灾难,并在物资上给予了无私的援助。然而,日本新内阁却以“鲜人纵火”为借口,开始对侨日的朝鲜人、中国人和日本的社会主义者进行迫害、搜捕、虐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杉荣事件”、“龟户事件”和“九三事件”。一时间,日本国内被阴森恐怖的气氛所笼罩。
王希天于震中幸存,却心系侨日华工的安危。就在地震的当天下午,他冒着余震的危险,舍命寻访华工下落,急切地与好友商量救济华工的办法。9月3日午后3时,日本自警团、青年团在林合吉栈残杀华工174人,制造了“九三惨案”[4]145。王希天闻讯于9月9日晨8时孑身骑自行车前往大岛町查访,欲以揭露日本军警虐杀华工的暴行。日本军警乘机逮捕了王希天并押往宪兵司令部,后解至龟户警署,交于古森警长拘押。9月11日晨,日本军警预将王希天押往千叶,12日凌晨3时,王希天被佐佐木兵吉和两名荷枪实弹的日本士兵押出警署。当行止逆井桥头休息时,突然被隐藏在暗处的日本野炮第一连队中尉垣内八洲夫在背后抽刀齐肩砍去。顿时,王希天身首处被劈开了一个大口,缓缓地倒在了血泊之中,是年27岁。残忍的军国主义分子又斩碎其面部和手脚,将尸体抛入竖川河流中[7]。
王希天的不幸遇害,在国内外激起了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起来抗议日本军国主义残害侨胞的罪行。中国政府外交部亦派人前往日本,调查虐杀王希天及侨日华工血案。日本政府一方面以“误杀”为借口极力掩盖事实真相;一方面又以强硬的外交手段迫使中国政府停止调查。
王希天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的优秀人物之一,经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说,在他年轻短暂的一生中,闪烁着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其始于接受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终于向往以苏俄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色彩。
[1]刘晓晖.爱国先驱王希天评传[Z].吉林省革命博物馆文集,1996(7):139-140.
[2]陈铁建.尘封半个世纪的五四先驱王希天[J].中共党史研究,1999(4):54.
[3][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412-413.
[4]刘晓晖.王希天生平及其研究札记[Z].吉林省革命博物馆文集,1996(7):144-145.
[5]谢介眉.王希天小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249.
[6]王希天.手书影印件[Z].藏于吉林省博物院.
[7]刘晓晖.王希天生平业绩研究赴日笔记(手稿)[Z].吉林省革命博物馆文集,1966(7):137.
(作者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K26
A
1001-6201(2011)06-0219-02
2011-06-30
[责任编辑:赵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