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万兴亚
关于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的理论探析
王 丹1,2,万兴亚1
为丰富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用于指导其有效增强“软实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分别就企业软实力的概念界定、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原则等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做出了探讨及分析。
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内容;原则
自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理论以来,很快应用于诸多国家、区域(城市)、企业、个人等层面。
目前,关于企业软实力内涵的表述,学术理论界说法很多、大同小异,但并无统一结论。我国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主要观点有:企业软实力是企业通过长期积累,并能在未来为企业生存发展持续发挥整合作用的能力或习惯。企业软实力划分为五个层次,即趋势预见力、环境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价值创新力(邓正红,2009)[1];企业软实力是由观念创新、战略谋划能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六大因素构成(门洪华,等,2007)[2];企业软实力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力、社会责任力、企业创新力、品牌商誉力和集成合力五个方面的内容(郝鸿毅,2008)[3]。在这里,笔者基于国家软实力概念,根据企业竞争力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借鉴诸多学者的理论观点,得到如下结论:
所谓企业软实力,即以企业所拥有的各种非物化要素力量(无形力量)的实在性集合,包括企业精神、组织模式、行为规范、社会责任、创新能力、企业产品(服务)垄断性等诸多方面。它是硬实力(包括企业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设备、厂房、资本、人员、产量、利润、规模等)得以产生、整合和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内因或支撑,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
笔者认为,决定企业成长发展的软实力主要是应由文化力、责任力、技术力和知识力等四个方面的力量所构成的合力。这四个方面即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并且是从初级到高级的递升过程。
所谓文化力,是指源于文化要素的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且起到促进企业成长发展作用的基础性软实力。
责任力,是指源于责任要素的主要涉及企业内部和对外两个层面上,且起到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作用的软实力。责任力又称内聚影响力,它是企业的内聚力和外部影响力的合称。内聚力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凝聚力和对于外部有意加盟该企业人员的吸引力。如果说文化力强调的是文化道德因素(软约束)的话,而责任力则强调的是责任制度因素(硬约束)。
技术力,是指源于技术要素的主要涉及企业应对同业竞争层面所表现的在企业成长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的企业软实力。企业技术(竞争)力是在与对象的竞争中显示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的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体现的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技术力,进而夯实软实力,应是企业明智且必然的选择。
知识力,是指源于知识要素的涉及企业内部和法律层面上的在企业成长发展中起到关键(升华)性作用的企业软实力。所谓知识力,原指一个人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和,也是增强个人资本和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对于企业来说,知识力又称知识统治力,它是指一个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①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据此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的能力。知识(统治)力作为一种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力量,构成了企业打造知识型企业、创造知识化产品和服务的根本力量,成为决定企业软实力强弱的决定性要素。
当软实力建设的主体不是泛指各种主体或各类企业时,而是特指中小企业时,则是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所谓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则是指中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基础上欲提高企业软实力所引入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理解这一定义,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主体仅指中小企业。但由于软实力建设的某些成果,例如企业新产品、发明专利、商标等受到法律保护,因而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②并非受到法律保护的都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创新产品之所以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完全是由新产品的信息“外溢性”所决定。,再加之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各国政府都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等)。例如,我国于2003年也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
第二,“提高企业软实力”是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根本目的。但由于软实力本身的无形性,使得软实力的衡量或评价标准显得十分复杂。好在它与硬实力有着相辅相成甚至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新产品(服务)、新工艺,以及发明专利、商标等硬实力来间接的表达。
第三,尽管引入文化、责任、技术、知识等系列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软实力,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原来就不具有软实力。这里有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来的软实力比较薄弱,通过引入系列建设,可以明显地提升软实力即所谓“雪中送炭”;另一种则是软实力比较强,通过引入系列建设或某一方面的建设,依然可以进一步提升软实力即所谓“锦上添花”。
通常来讲,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4]:
一是用于提升文化力的软实力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这是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基础。
二是用于提升责任力的软实力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这是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支撑。
三是用于提升技术力的软实力建设——技术创新建设。这是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核心。
四是用于提升知识力的软实力建设——企业知识产权建设。这是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升华(关键)。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有两点:
第一,本文所指中小企业软实力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狭义的,这与某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即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的文化力,并等同于软实力)可能不太一致。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仅仅是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另外三个方面的建设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即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或渗透。
第二,之所以将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归纳为四个方面,而不是单纯归结为企业文化,一方面出于对企业文化(文化力)与其余三者(企业社会责任——责任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力;企业知识产权——知识力)各自实际作用的客观分析及评价,并由于微观领域(企业层面)的文化与宏观领域(国家层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位一体)中的文化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两者不能等同;另一方面还出于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特征及需求。
“由于创新能力弱,中小企业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新产品开发能力,就只能被动地适应市场,因此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显得无能为力。”[5]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方面,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存在的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关系,要求中小企业在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必须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用于提升导向整合力的企业文化[6],是属于软实力建设范畴,在具体实施中可能还要涉及文化设施层面的资金投入——硬实力建设。
当今时代,中小企业全体员工靠什么整合?靠的是软实力的追求和提升,靠的是群策群力。如果企业上下及员工之间都有共同的理念,自然彼此的整合就有了共识,并以此为基础和精神纽带,进而求同存异、共创共赢。
进一步加强(实施)软实力建设,必须立足于原有的日常生产经营,并与其有机结合,而不是“另起炉灶”或“重打鼓,另开张”。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是对于原有生产经营体系运行效能的完善和提高,而不是彻底否定。中小企业脱离了原有生产经营体系运行,而去搞软实力建设,无疑是“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
“以特色取胜”是市场竞争不二的法则。而中小企业通过软实力建设,可以践行这一法则。但事实上,有诸多中小企业在软实力建设方面忽略了这一点,盲目“跟风”、盲目模仿,尤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殊不知,软实力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宜模仿。
中小企业软实力建设,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全过程(从第一级企业文化建设层面做起,依次经历第二级、第三级,最终是第四级),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软实力建设。这是由于,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分别要解决的是人的精神层面上的问题、企业发展定位(方向)问题、企业发展竞争力问题、企业发展统治力或垄断力问题。尤其是处于“顶级”的第四级即知识产权建设,一方面可以使软实力得到升华并实现了软实力与硬实力(发明专利、商标等)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使企业竞争力有了法律层面上的保障。
[1]邓正红.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
[2]门洪华,等.海航软实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3]郝鸿毅.企业软实力[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3.
[4]万兴亚,等.中小企业成长及软实力建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38.
[5]陈乃醒,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8—2009)[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6.
[6]崔健.日本实施环境经营与提高企业价值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1):31-33.
F276.3
A
1001-6201(2011)06-0203-03
2011-06-24
(作者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沈阳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秦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