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惠 (鄂州市中医院骨外科,湖北 鄂州436000)
周 红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骨外科创伤患者常伴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通常无法一期闭合伤口,传统的开放式换药方法常因伤口大量渗液及伤口较深无法通畅引流,影响伤口愈合,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频繁换药易给患者带来痛苦。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1993年由德国外科医师Fleisclmann博士等率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四肢感染性创面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我国逐渐把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骨外科创伤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与特殊创面敷料连接,间隙或持续地在创面处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新颖并日趋成熟的治疗方法,是一种理想的引流方法,是引流技术的革新。笔者针对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作用机制、与传统换药方法比较所处的优势及在骨外科创伤性患者中的护理程序进行综述和探讨。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利用内含多侧孔硅胶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持续负压引流能彻底清除腔隙或创面各种渗出液、坏死组织,确保创面洁净,加速水肿消退,促进肉芽组织快速生长。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通过负压作用创伤性伤口局部与周围组织表面的压力差可促进创面的血流灌注,降低组织压,减轻或消除伤口周围组织的水肿,促使微血管扩张及毛细血管床的开放,增快血液流速,降低创伤性伤口周围组织中微血管的通透性。
Penn等[1]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负压吸引作用可明显促使创伤性伤口处肉芽组织形成,但普通的敷料却没有这种效用。Argenta等[2]通过试管内实验显示,负压所具有的机械牵制力可以促进角质化细胞生长和蛋白质合成,是刺激肉芽组织形成的必要条件。
根据Argenta等[2]报道,封闭式负压所形成的机械牵制力作用有利于清除伤口渗出物,通过清除渗出物可以减轻伤口周围组织水肿,从而减少组织间压,增加局部血液流量。另外,渗出物的清除也可除掉影响伤口愈合的一些可溶性因子。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在传统的引流方法的基础上,在创面处放置引流管且引流管不与创面组织直接接触,用生物透明膜封闭创面,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可防止外界细菌入侵,同时可改善创面血运,从而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3]。与传统换药方法比较,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优势为:①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明显缩短骨外科创伤患者创伤性伤口处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②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局限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可避免交叉感染;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及时清除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刺激创面处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促进伤口愈合;④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促进创面组织的体液向引流管方向不断流动,为创面的血运提供了有效持续的动力;⑤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引流渗出液及坏死组织的基础上能使引流腔壁内陷,防止死腔及残余脓肿形成。
骨外科患者创伤性伤口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时,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及装置准备。
3.1.1 心理护理 骨外科患者多因突发性意外导致创伤性外伤,患者情绪波动,易出现恐惧、烦躁等心理问题,不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因此,在应用封闭式引流技术前应积极与患者交流,通过介绍该技术的优点及疗效,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配合。
3.1.2 皮肤准备 为了保证术后生物透性薄膜与皮肤的紧密粘贴,确保有效的封闭负压,并便于术后进行创面换药等操作,以防创面毛孔内细菌繁殖继发感染,因此应对创面周围毛发分布较多的区域进行备皮,并注意术区有无毛囊炎、疖等皮肤炎症。
3.1.3 装置准备 在患者返回病房前,应准备好负压装置并检查装置设备是否工作正常,置于床旁备用。
术后护理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中显得至关重要,是该技术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术后护理包括负压引流管护理、引流液的观察与护理、创面的观察及护理、患肢血运的观察及护理、疼痛护理、营养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等。
3.2.1 负压引流管护理 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及引流管有无破损或裂缝,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观察负压装置是否通畅,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
3.2.2 引流液的观察与护理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气味、量,并做好记录。正常引流液的颜色应为淡红色或暗红色,当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引出时,应马上报告相关医生,仔细检查创面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并及时作出正确处理。
3.2.3 创面的观察及护理 仔细观察创面及周围皮肤颜色变化,结合生命体征监测,一旦发现感染征象,应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的抗生素;仔细检查创面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必要时应及时给予止血等对症处理。
3.2.4 患肢血运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包括皮肤的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波动、肢体的感觉和运动情况。宜抬高患肢稍高于心脏水平20cm,并注意保暖,以利于血液或淋巴回流。对于易受压的部位,应经常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3.2.5 疼痛护理 对于疼痛患者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应首先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等,可以通过改变体位、分散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药。如果疼痛仍未见明显缓解甚至加重,应予以考虑感染加重或负压吸引值过大。
3.2.6 营养护理 术后患者应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创面愈合,防止并发症发生。
3.2.7 指导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主动运动、按摩及理疗,并可辅以被动运动,以患者感到舒服,不引起疼痛为标准。锻炼次数应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防止患肢因长时间制动所引起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的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疗法,对骨外科创伤性伤口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开放性换药,能使创面得到有效的覆盖和保护,起到良好的渗透和抑菌作用;能及时清除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加速肢体功能恢复。虽然封闭式负压引路技术仍需进一步研究及改进,但该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性伤口治疗中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Penn E,Rayment S.Management of a dehisced abdominal wound with VAC therapy [J] .Br J Nurse,2004,13 (4):194-201.
[2]Argenta A,Kremers L,Argenta J.Vacuum assisted closure:state of basic research and physiologic foundation [J].Plast Recon Surg,2006,117 (7):121-126.
[3]陈绍宗,许龙顺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创面 [J].现代康复,2000,4(12):1882-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