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妹 (江陵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北 江陵434100)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我院自2008年以来,采用扶康奇联用蒲黄治疗Ⅱ、Ⅲ、Ⅳ期压疮,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Ⅱ、Ⅲ、Ⅳ期压疮58例 (63处),男34例,女24例,年龄45~87岁。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33例,脑梗塞16例,急性脊髓炎2例,骨折4例,肝癌晚期3例。其中压疮Ⅱ期37处,Ⅲ期12处,Ⅳ期14处。2例为院内发生压疮,其他均为院外带入。压疮部位:骶尾部31处,髋部12例,肩胛部8例,足跟部6例,踝关节处4例,肘关节处2例。压疮面积(1~4)cm× (1~5)cm,其中溃疡深度达肌层者23处,达骨骼者4处。
1.2.1 治疗方法 皮肤破损处第一次用2.5%碘伏消毒压疮创面及周围皮肤后喷洒扶康奇,再将生蒲黄扯成絮状敷于创面,厚度以完全遮盖皮肤受损处为宜,约0.2~0.5cm,如1d内有渗出物少许,每天敷药1次。次日及以后几天创面若无渗出物,表面干燥,不必用碘伏换药消毒,直接喷洒扶康奇后将蒲黄扯成絮状敷于创面,避免频繁伤口换药对创面造成的反复牵拉,减少与外界细菌接触的机会,利于伤口愈合[1]。创面渗出物若较多时,每天按上述程序处理多次,发现疮面湿润及时将蒲黄扯成絮状敷于创面,厚度以上述为准,肉眼看覆盖创面表面干燥。另压疮愈合期时创面干燥,蒲黄不易粘于恢复期创面,可少量喷以扶康奇易于蒲黄粘附,发挥药效。一般情况下2~3d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逐渐脱落,露出新鲜肉芽组织。
1.2.2 疗效判定 ①Ⅱ期压疮愈合:红、肿、热痛消失,局部组织完全修复;显效:红、肿、热、痛消失,疮缘缩小>2mm;有效:红、肿、热、痛减轻,疮缘缩小<2mm;无效:疮面发展为Ⅲ期压疮(溃疡期)。②Ⅲ期压疮愈合:溃疡布满新生肉芽组织填充,表面完全覆盖新生的表皮细胞;显效:溃疡布满新生肉芽组织,疮缘缩小>2mm;有效:溃疡变浅,溃疡面大部分被新生肉芽组织填充,疮缘缩小<2mm;无效:局部无变化,或溃疡面加大加深,出现新的坏死组织。
58例 (63处)压疮患者经上述治疗,压疮疮面愈合61处 (占96.8%),其中Ⅱ期压疮愈合时间为1~3d,Ⅲ期压疮愈合时间为3~7d,显效1处 (占1.6%),有效1处 (占1.6%),有效病例为晚期肝癌患者。
蒲黄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烛香蒲和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可生用或炒炭用,具有止血,化淤,通淋之功效[1],《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载,蒲黄可促进愈合,加速血肿吸收[2]。研究表明蒲黄水溶部分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Ⅱ型副伤寒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和抗炎作用。蒲黄中的成分之一槲皮素有抗菌、抗变态反应、解痉作用[3]。经3年临床发现对于压疮使用蒲黄外敷1~3d,即可迅速、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同时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同时,蒲黄外用具有简、便、廉、优等特点,外用于疮面可改善其局部的营养,促进局部循环,使气血调和,毒祛热清,从而促使溃疡面的愈合[4]。
扶康奇主要成分为黄芪、黄柏、黄芩、丹皮、苦参、银花、陈皮、连翘。可消毒灭菌、清热解毒、去腐敛疮,生肌养肤,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肌体局部免疫功能,促进肉芽生长及皮肤修复作用,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G+菌和G-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5]。
生蒲黄运用具有药价低廉、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易于采集 (农村水沟旁秋冬季时到处可见)、便于贮藏等优点,换药方法简便易行;配合应用扶康奇可促进受压皮肤血液循环,促进压疮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了因常规外科换药给病人带来的医疗开支负担和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周炜 .换药间隔时间对期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3(27):475-476.
[2]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一部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5-246.
[3]王丽君,廖矛川,肖培根 .中药蒲黄的化学与药理活性 [J].时珍国医国药,1998,9(1):49-50.
[4]王海波,王章元 .蒲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医药导报,2005,24(4):318-319.
[5]楚东岳 .蒲黄外用治疗皮肤创伤大面积感染坏死的体会 [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