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英
(咸宁学院图书馆,湖北 咸宁 437000)
根据知识的可呈现程度,可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形或其他象征物(symbol)清楚地表达出来的知识。如手册、书本以及知识库系统中记录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性化,只可意会,难以形式化、记录、编码或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的组成要素包括直觉、经验、真理、判断、价值、假设、信仰和智能等。隐性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难以言传。例如,技术高超的厨师或艺术家可能达到世界水平,却很难将自己的技术或技巧表达出来与人共享。波兰尼证明隐性知识的经典比喻是:“我们能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够说出的多”。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隐秘性强、主观性、难于流动性、不稳定性、传递的衰减性、实践性、长期积累性等特点。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是指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规范化也难以传播和交流的知识,包括图书馆员的经验、技能、诀窍、直觉、灵感、心智模式、信仰、价值观等。学者Tiwana(2001)更详细地将隐性与显性的知识以不同特性进行区分(见表1)。
2.1.1 既要照顾家庭,又要从事工作,大部分女性把照顾好家庭摆在首位。事业诚可贵,家庭价更高。有不少女性馆员是学校领导和家属的配偶,是被照顾进来的,她们往往把照顾好家庭、支持丈夫工作放在首位,而把在图书馆工作当作次要的事情。另外,高校女性馆员不是专职的家庭主妇,也不是放弃家庭献身于事业的专职人员,她们在生活中兼顾家庭和事业,扮演“家庭主妇”和“工作者”的双重角色。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同时扮演好两种角色非常困难。虽然现代家庭中夫妻在大多数情况下会相互体贴,共同分工协作完成家务劳动。但在长期“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干家务是妻子的事情”这种刻板的性别分工模式还是在一部分丈夫心目中根深蒂固。与丈夫相比,高校女性馆员的家务负担要重得多,她们家务劳动的时间更长,干的家务活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她们通常会选择以家庭为主,而把在图书馆工作放在次要的地位,这对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是不利的。
表1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对比
2.1.2 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脆弱性强。长期以来,“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和“男主女从”等传统观念不仅影响着男性,而且也被妇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束缚了她们的手脚,使她们难以完全克服自卑、依赖性和脆弱性等心理弱点,竞争和成就意识差,缺乏开拓和创新精神。许多女性认为男人比女人有本事,男人的智力比女人强。表现在图书馆工作中就是谨小慎微、按部就班。对工作中的一些小事,她们习惯于依赖上级,依赖同事,工作的主动性差。甚至一些素质良好的女馆员,也习惯于“大树底下好乘凉”,宁愿做一个好士兵,缺乏争当将军的勇气。有些女馆员在工作上怕吃苦,没有在图书馆做一番事业的奋斗目标。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高校女馆员也存在着依附心理,愿意以配角的身份与男领导共事。在工作中,缺乏独到的见解、宏观决策的能力和独立负责的精神。
2.1.3 主体意识弱。女性主体意识的强弱与她们成就动机的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的中国女性富有牺牲精神,但往往忘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当她们的事业与丈夫的事业发生矛盾时,往往不作具体分析就采取“两保一”(保丈夫)的态度,并把丈夫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功。其实,知识女性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和丈夫的实际业务状况,采取家庭与事业平分秋色、更加注重本人事业发展或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支持丈夫事业发展等不同的选择。然而,高校女馆员在意识和潜意识中,仍然把照料家庭看作是女性的主要职责,把追求事业的成功看作主要是男性的事,习惯于充当家庭的主角和社会的配角,这就会使她们降低自己的成就期望,弱化自己的事业进取心和竞争意识,自我实现的欲望比较弱。
2.1.4 害怕社会舆论。一些能力较强的高校女馆员,因不想违反人们对女性的性别角色期望,或者不愿被别人称为“女强人”而过于小心谨慎,影响了自己能力的发挥。在婚姻恋爱观方面,“郎才女貌”、“男高女低”(男性在身高、学历、地位等方面要高于女性)等传统的择偶观念仍有一定的影响,这使一部分高校女馆员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或者争取更高职称的打算。
2.2.1 繁重的家务负担和抚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对于一些想把工作做好,想在图书馆干一番事业的女性馆员来说,往往面临着家庭与事业的冲突,得不到丈夫的支持,要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和抚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在长期“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干家务是妻子的事情”这种刻板的性别分工模式在一部分丈夫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情况下,繁重的工作、家务两副担子,使得她们舍弃大量的闲暇时间,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中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由母亲承担并主导的,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婴儿呱呱坠地之日起,母亲就以温暖亲密的身体接触、宽容无私的情感交流,倾注心血教育引导孩子的成长,孩子离不开母亲,母亲离不开孩子。这些严重地阻碍了女性馆员的自我发展。
2.2.2 女性特殊的生理四期。女性在四期“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更年期”内,若不注意生理保健和心理健康调适,容易落下身体和精神上的毛病。使得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体力更加不如男性。莫泊桑说:“健康先于一切。”对于人生来说,健康是人生幸福的首要基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个条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加专心努力地工作(见表2)。
2.2.3 男性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认同程度比女性高。尽管不少高校男知识分子不赞成传统的性别观念,但与高校女知识分子相比较,他们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认同程度高于女性,反对程度低于女性,显示出他们的性别观念较多地保留了传统的色彩。这一差别意味深长,它说明,性别观念的更新不仅是女性的事,也是男性的事,只有两性共同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为女性成才和实现两性的和谐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在图书馆里,在大部分馆领导的心目中仍然存在着“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和“男主女从”的传统观念,偏重男性馆员,注重对男性馆员的培养和锻炼,忽视女性馆员的作用。男性馆员比女性馆员在行政职务上更容易提升。女性馆员要获得和男性馆员一样的待遇,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精力、更艰辛的努力、更大的代价。长期的身心疲劳累积和身体透支,必然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这使得一部分有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女性馆员感到升迁无望,没有发展前途,要么另谋高就,要么在烦琐平凡的工作中消磨斗志,得过且过,最终沦为一般人甚至不如一般人。
表2 两性性别观念的差异
2.2.4 女性成才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待改善。在社会文化系统中,报刊、影视等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性别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国的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在宣传当代女性的业绩和鼓励她们更新性别观念、勇于开拓进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的影响,这些新闻媒体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性别歧视倾向,在不经意间传播着传统的性别观念,不自觉地维护了传统性别观念。一些影视片面宣传女性在家庭领域的自我奉献、自我牺牲,漠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贬低女性生存的权利与价值。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英雄背后的贤妻良母;一些影视表现的女性形象总是成天生活于感情的纠葛中,不是为接受一个爱情而幸福洋溢,就是因爱情挫折而伤心落泪;不是为争宠而妒忌生恨,就是为取悦而费尽心机。似乎女人天生就是为男人而活着的,除了男人,女人再也无事可做。被男人爱就是女性生活的全部价值所在;一些影视不是把从政的女性描绘成一批不食人间烟火的 “怪物”(或是离婚或是未嫁或是感情挫折),就是将从政女性演绎成某领导的情人(依附于男性领导的人),贬低和漠视女性在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与贡献。高校女性馆员处在这样一个不利于自身成才的社会环境里,必然会影响其自身能力的发挥,影响其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表现。
高校女性馆员要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克服依赖性和脆弱性等心理弱点,提高在不同环境下实现自我价值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打破求稳怕变和满足现状的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目标,培养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积极主动地参加图书馆各项工作,努力争取成为业务骨干。几千年男优女劣的传统观念使不少女性自我人格萎缩,安于现状,不敢进取,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或需要与男性竞争时,就以自己是女性为由回避、退让,不敢竞争,结果使得女性在事业上绩效平平,建树不多。实践表明,女性只有敢于承担,敢于竞争,才能不断地在更深层次上挖掘自我潜力,提高自我价值。高校女性馆员要增强竞争进取意识。其实,女性不必自卑,女性的能力并不比男性差,在某些方面比男性有着更大的优势。虽然男女在生理结构上有差异,男人在体力上比女人占有一定的优势,但男女的智商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英国、美国的科学实验表明,男女存在智力结构、能力优势等方面的差异,但不存在智商方面的差异,女性在语言、情感、形象思维、记忆等能力方面,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体力的崇拜是与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随着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体力的优势已经让位于智力的优势,男女在社会中共同进步、平分秋色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企业管理、计算机、教育、科技、公共关系领域,女性的能力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比男性有着更大的优势。知识经济时代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发挥潜力的空间。在知识经济中,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女性在新型服务业中独领风骚。图书馆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女性馆员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梁启超早在1922年就认为图书馆是适于女性的职业,男子竞争不过女子。而且“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越来越成为女性崇尚的重要女性人格特征。据调查,对最为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女性人格模式的支持度低,大约为34.8%,而对好学上进、敢于竞争、事业有成和独立自信、果断坚韧,勇于负责这些原来主要被看作男性特征的人格模式支持度则高得多,分别达到69%和53%。
高校女性馆员要想成功地应付新世纪的挑战,在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必须具备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心理素质。她们应当进一步冲破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更新性别观念,强化主体意识,塑造独立人格。要摈弃传统的“替代成功”的想法,在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价值,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据调查(见表3),多数高校女知识分子摈弃了传统的“替代成功”的想法,希望在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显示了她们主体意识的觉醒。
表3 对传统的两性角色和行为规范的看法(%)
当代心理学表明,人类的行为受制于内在外在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是顾及社会性的人际调适,另一方面又须顾及个性的个体存在与内心的满足,两方面的兼顾才能维持人格的完整,也就是个人与社会合致的心理基础。因此,当代女性须知个人在家庭中有自己的欲望与需求,另一方面又有家庭的目标和期许,两者的结合,才是家庭和睦并使个人得以发展的基础。现代女性不仅承受这两种角色的沉重负荷,要为社会工作和家庭两方面付出劳动,在扮演双重角色的同时,也必然承受着双重的期望和压力,而且还要掌握两种角色的互换,和谐处理好两种角色的矛盾冲突,做到有机融合与统一。因此,她们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汗水,更多的精力,更艰辛的努力,更大的代价。高校女性馆员一方面要敢于吃亏,敢于承担,既照顾好家庭又做好图书馆工作,可适当地把家务劳动承包给社会,这样可减轻高校女性馆员的家务负担。另一方面要想法让丈夫了解自己的工作,支持自己的工作。
拉莱桑说:“知识是生存竞争的最重要武器。”高校女性馆员只有提高学习力,才能增强创新力,才能与时俱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进修、科研与学术交流等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学术与科学发展的步伐,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高校女性馆员努力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三不”。一是学习不嫌晚。有的女性以年龄为挡箭牌,逃避学习。其实成人女性可塑性很大,且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如能增强斗志,把握学习机会,学习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二是学习不嫌多。知识就是财富,我们学到的知识越多,对自己发展越有帮助。学习知识是个人终生的资产,我们能多做一些投资将终生受益。三是学习不嫌烦。女性一生难免会遇到艰难困苦,当情绪不好时,倒不如放宽心胸去面对学习。当我们工作繁忙时仍可以忙里偷闲,抽出时间学习,在繁忙中,如果不嫌烦而从事学习,往往会有一定收获。千万别找借口做不学习的人,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转变为工作需要、愉悦心灵和陶冶情操的生活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高校女性馆员隐性知识的激活极其重要。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只可意会,难以形式化、记录、编码或表述的知识。一方面隐性知识的传递往往需要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隐性知识的创造往往就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之中。高校女性馆员要多与人交流,不仅与本部门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还要善于与读者、与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交流。通过交流,高校女性馆员可以最大程度地学得他人身上的隐性知识,可以激荡自己的思维,从而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
一个敬业乐业的人才能把图书馆工作做好,才能从图书馆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不断进取。隐性知识是由实践经验、身体力行及不断试验中学习和积累的。敬业乐业的馆员愿意长期从事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愿意在工作中不断试验,不断地改进工作,从而有利于隐性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而且敬业乐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人对工作的价值观和信仰的反映。而价值观和信仰是隐性知识的组成要素之一。在某一行隐性知识丰富的人都是敬业乐业的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专家梁思庄图书馆隐性知识极为丰富,其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其敬业乐业的精神。高校女性馆员要激活自身的隐性知识,必须热爱图书馆工作,具有敬业乐业的精神。
[1] 廖开际等.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2][3][4]裔昭印.社会转型与都市知识女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 陈桂蓉等.和谐社会与女性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59.
[6] 彭莲好.梁思庄的图书馆隐性知识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