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研究*

2011-03-29 08:07丁玉龙于金娜刘志顺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增生症电针良性

丁玉龙,于金娜,刘志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BPH的患病人数逐年增长。

我科采用电针中髎及会阳穴治疗BPH有一定的临床基础,前期研究表明能使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降低(6.68±2.84)分,达39.79%,降低泌尿症状困扰积分、膀胱残余尿,提高最大尿流率,疗效优于一线药物盐酸特拉唑嗪[1~2]。但针刺的疗效是否是穴位的特异性效应尚无相关研究。笔者选用国际公认的指标,如症状评分(I-PSS)及生存质量评分(QOL)作为疗效指标,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选取距离穴位较近的非穴点针刺作为安慰针刺对照,客观评价中髎穴在电针治疗BPH中是否存在穴位特异性。穴位的特异性包含3方面内容:经穴与非经穴;不同经脉不同经穴;同一经脉不同经穴。本课题主要研究经穴与非经非穴的特异性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7月1日~2010年9月30日由广安门医院门诊海报公开招募的已由专科医生诊断明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0例。治疗前基线评价:①病历记载专科医生诊断文书;②未使用或停用治疗BPH西药1周以上;③然后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④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符合标准患者40例,随机分为穴位组20例和非穴组2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这两项指标数据差异无显著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双盲法(盲患者、评价者),对照研究。

1.2.1 随机方法 以患者姓名字母排列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组20例和非穴组20例。

1.2.2 双盲法 盲患者是因为穴位位于骶尾部,患者俯卧位针刺,不能判断针刺的穴位。盲评价者是指由专业超声及尿流率检查师进行检测,由专门指定人员进行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存质量评价。以上人员均不知分组情况。

1.3 病例选择

1.3.1 诊断标准 参见2001年第5届国际良性前列腺增生咨询委员会国际科学委员会推荐的诊断标准[3]。

1.3.2 纳入标准 ①年龄50~70岁;②I-PSS评分为轻中度患者(症状积分为0~35,病人可进行如下分类:0~7=轻度症状,8~19=中度症状,20~35=重度症状)[3];③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排尿障碍症状出现3个月以上;④停止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及中药等治疗BPH药物1个月以上;⑤生命体征平稳;⑥志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3.3 排除标准 ①由淋病、尿路感染导致的排尿障碍;②尿路结石、前列腺癌、膀胱肿瘤、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③神经源性膀胱、膀胱颈纤维化、尿道狭窄引起的排尿困难;④良性前列腺梗阻侵入性治疗失败者;⑤有盆腔手术或损伤史影响了局部内脏器官、肌肉、神经等功能状态者;⑥B超发现因BPH引起上尿路梗阻积水、肾功能受损者;⑦由于经济或距离远或行动不便等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试验组(穴位组) 针刺治则:调理膀胱气机。穴方:中髎(双侧)。针灸工具:电针采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6805-2型治疗仪,穴位针刺使用华佗牌0.30×100 mm或0.30×125 mm的毫针治疗。取穴方法:中髎穴:俯卧位,于第3骶后孔取穴。以髂后上棘与督脉垂直连线为边长,向下作一等边三角形,此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即为第3骶后孔。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中髎穴用4寸~5寸毫针斜向下45°角刺入2.5~3.5寸(依据患者胖瘦定),针尖向下刺入第3骶后孔,加电针后可见会阴表浅肌收缩及双大腿内旋。双侧中髎穴加电针:选用电针频率20 Hz,疏密波,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前两周每周治疗5次,后两周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

1.4.2 对照组(非穴组) 取穴方法:双侧中髎穴向外侧平开2寸处。操作方法:针刺角度、深度及电针刺激参数、频次、疗程同穴位组。

1.5 终止治疗标准

①针刺疼痛难以忍受或出现副作用者;②患者因距离远或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治疗;③临床研究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1.6 疗效评价标准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观察其评分变化。

1.6.1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为美国泌尿协会(AUA)衡量委员会所制定的症状量化评估法,为世界性公认的BPH的评估方法[3]。

1.6.2 生存质量评分(QOL) 为第5届国际良性前列腺增生咨询委员会国际科学委员会推荐的BPH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量表[3]。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和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注:与穴位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

非穴组疗前 疗后4周 疗前 疗后4周I- PSS 20 12.700 0 ±3.079 64 5.700 0 ±2.408 32# 12.500 0 ±3.153 94 12.300 0 ±2.848 82项目n 穴位组*QOL 20 4.450 0 ±0.604 81 1.150 0 ±0.587 14# 4.250 0 ±0.550 12 3.450 0 ±0.604 81*#

2 治疗结果

2.1 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见表1。组间比较:疗前穴位组与非穴组I-PSS及QO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较好。疗后穴位组与非穴组I-PSS及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电针中髎穴疗效明显优于电针非经非穴组。

组内比较疗前:与治疗后4周,穴位组I-PSS及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非穴组I-P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说明电针中髎穴疗效显著。电针非经非穴组对改善患者症状不明显,但是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满意度指数比较高。

2.2 耐受性评价

患者电针疼痛感觉耐受程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指标,0分为完全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穴位组VAS均值:2.523 8±1.013 96;非穴组 VAS 均值:2.114 7 ±1.425 73。

穴位组、非穴组均在轻度疼痛范围内,患者耐受度良好。

2.3 安全性评价

电针中髎穴20例患者疗后4周期间及疗后1周内无1例发生晕针、感染、滞针、折针、皮下血肿、盆腔内脏功能障碍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

电针非经非穴组20例患者有2例发生皮下血肿1次。其中1例发生在电针第1次过程中,另1例发生在电针最后1次过程中。约3天后消肿、疼痛消失,青斑2周后消退。

2.4 依从性分析

纳入的40例患者无副作用及其他原因致脱落,进入结果分析为40例。治疗期间40例患者按照疗程计划针刺,依从性良好。

3 讨论

3.1 设计方法

穴位组和非穴组患者实验设计中针刺点为同水平相近点;针刺操作方法相同;排除穴位安慰效应(实验设计中采用双盲法,盲患者俯卧位针刺,不能判断针刺的穴位点,);结合上述3点,如实验疗效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证明疗效差异归因于穴位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初步证明穴位特异性的存在,为进一步大样本实验奠定了基础。

3.2 实验结果

穴位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明显优于非穴组;电针疼痛VAS评分中患者属轻度疼痛范围,耐受度良好;实验针刺疗程及治疗期间患者依从性良好,无减少针刺次数及脱落者;非穴组针刺过程中出现2例血肿患者,均可避免,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以上均表明了该实验设计的可行性。

3.3 基础研究背景

国际上对针灸效应是否存在经穴特异性产生了质疑。2007年9月美国的《ARCH INTERN MED》(中文名《内科医学纪要》,2006年影响因子为7.9)中刊登了1篇名为“德国针刺治疗慢性腰背痛的试验——一项临床随机、多中心、盲法,三组平行试验”的研究报告,结果提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4]。2006年德国发表的另一篇针刺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试验研究,其结果也显示针刺组与假针刺组之间在疗效上不存在明显差异[5];巴西1篇关于针刺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研究也表明针刺与假针刺在减少偏头痛的发作上无差异[6]。国外这3项研究存在不足或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该3项研究选取的对照组穴位为距离治疗组穴位较远的非经穴或无治疗作用的其他穴,对照组针刺方法为浅刺、不行针。其次,该3项研究都是观察疼痛的疗效,疼痛评价主观,受一定的心理因素影响。安慰针刺的设计目前还存在争议,国内部分针灸学者认为经络与脏腑相关性疾病适于穴位特异性研究[7],且选取离穴位较近的位于同一神经节段或同一块肌肉上的非穴点,同时针刺方法一致,才能更好的体现穴位是否具有特异性效应[8]。

4 结论

电针中髎穴可显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症状和生存质量,初步研究表明中髎穴对前列腺增生症有特异治疗效应,电针方案具有可行性。

[1] 杨涛,刘志顺,张兴桥,等.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1):1028 -1031

[2] 杨涛,张兴桥,冯勇伟,等.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9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1):998 -1000

[3] 顾方六.现代前列腺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62

[4] Michael Haake,Hans - Helge Müller,Carmen Schade - Brittinger,et al.German Acupuncture Trials(GERAC)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Randomized,Multicenter,Blinded,Parallel - Group Trial With 3 Groups[J].ARCH INTERN MED,2007,167(17):1890 -1898

[5] Hanns - Peter Scharf,Ulrich Mansmann,Konrad Streitberger,et al.Acupuncture and Knee Osteoarthritis:A Three-Armed Randomized Trial[J].Ann Intem Med,2006,145(1):12 -20

[6] Alecrim - Andrade J,Maciel- Júnior JA,Cladellas XC,et al.Acupuncture in migraine prophylaxis:a randomized shamcontrolled trial[J].Cephalalgia,2006,26:520 -529

[7] 杨春敏,张秀荣,毛高平,等.中频电刺激足三里对健康人胃电活动的影响[J].空军总医院学报,1999,15(2):82 -84

[8] 刘波,刘岘,陈俊,等.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对脑功能连接影响的MR研究[J].中国针灸,2009,29(12):981-985

猜你喜欢
增生症电针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