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种植鸦片始末

2011-03-23 03:16:52曹兆奇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饶河县饶河鸦片

曹兆奇

(饶河县地方志办公室)

鸦片俗称大烟,是罂粟果汁晒制而成,它具有强烈的麻醉作用。这种植物原产于欧洲,后传于印度。十八世纪后传入中国。光绪26年(1900年)前后,鸦片种植由乌苏里江东岸的俄国传入饶河县。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俄国一些商人发现乌苏里江一带土质、气候适宜种植鸦片,以廉价劳动力雇佣大批流落在俄国的华北流民,在乌苏里江东岸开荒种植鸦片,向我东三省销售,获取高额利润。1900年前后,种植鸦片带来的高额利润,引起盗匪横行,一些华人不堪骚扰,便偷偷渡过疆界来到饶河境内,在深山老林区伐树开荒,种植鸦片,自此,饶河有了鸦片种植。

饶河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属于山区半山区,这儿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在这里种植鸦片不但产量高而且鸦片色泽棕褐、味道醇香。特别是饶河种植的白花大青筋、紫花大青筋等晚熟品种,每亩可收大烟30两左右,折合哈大洋50元。在当时人们种植一亩大烟的收入相当于玉米的6倍、大豆的8倍、水稻的2倍。种鸦片与种农作物比较即省工又省力,收入高。因此一些人弃农作物改种大烟。鸦片种植迅速在饶河蔓延。1910年饶河建县初期,鸦片种植面积达到2500余亩,民国七年(1918年)种植面积扩大到5600余亩,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鸦片面积猛增到6万余亩,年产鸦片150万两。饶河鸦片种植的兴起,吸引了大批的外地流民,人口迅速增长,大片荒原得到开发。1909年饶河建县时,全县仅有耕地6000余亩,人口不足1000人。到1918年人口增加到7000余人,耕地面积达到35000亩。1930年人口猛增到22000人,耕地扩大到17万亩。由于劳动力的增加,种植面积的扩大,鸦片成为当时饶河的主导经济。1927年后,饶河县年生产鸦片约130万两--150万两之间。在赌场、饭馆、妓院等场所代替货币流通。被人们称为:“黑金子”。

每到大烟收割季节,饶河顿时热闹起来,来自各地“混烟市”(即利用各种手段赚取鸦片的人)的男男女女便结帮来到饶河。他们这些人,有的以开赌场赚取鸦片,有的以巫医神汉,装神弄鬼骗取鸦片,有的以经商来换取鸦片,有的以唱地方戏、说书、演杂技赚些烟土,更甚者以娼妓卖淫挣烟土。为了更直接获得烟土,这些人在饶河稍事休息便各自奔向沟里的种烟点。待大烟收割结束后,他们又重返饶河团山子,陆续离开饶河。

大烟种植使饶河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哈尔滨大东公司在饶河设立分柜,专门收购鸦片。小小饶河团山子竟有大小商业店铺80多家,旅店、客栈20多家,容纳七、八百人的戏院2处,妓院七、八十家,理发馆20多家,各种会局、宝局、牌九局等更是通宵达旦,喧闹异常。为满足客户需要,商家也改变从江东(俄)进货渠道,开通富锦、佳木斯、哈尔滨进货线路。为了便于运输旅客走私烟土,当时,一些客商纷纷集资在哈尔滨制造了“海昌”、“海星”、“海燕”三艘客轮往返哈尔滨-饶河。1934年,由于日寇的入侵,饶河县鸦片种植面积不足3万亩,比民国十八(1929年)年下降了一半。尽管如此,但日寇每年从种植鸦片种获税近20万元。

日伪时期鸦片种植统计表

1934年后,日伪政权出于政治和经济需要,扔允许农民种鸦片,但一些国人不堪忍受日寇的奴役,他们有的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有的回了原籍,鸦片种植在饶河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荣。1937年,日寇为削弱抗日力量,切断民众与抗日游击队的联系,在饶河县大肆实行“匪民分离”政策,将饶河大叶子沟、十八垧地、西风沟、暖泉子、大带河、关门嘴子、暴马顶子一带的居民约3000户,万余人,全部赶出家门;随后将其房屋烧毁,强迫他们在指定的地方伐木盖房。各沟百姓被全部被归到集团部落,饶河鸦片种植基本结束。

旧社会鸦片种植虽然使饶河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商业发展;但给社会带来的恶果非常严重。鸦片种植使饶河县农业畸形发展,粮食生产严重受阻,一些粮农变为烟农。据康德五年饶河县公署记载,当时饶河县有55%的成年人吸食鸦片。这些人大量吸食鸦片后,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许多人死于烟害。吸食鸦片使一些人道德沦丧,将子女、妻子典买,有的强迫妻子、女儿卖淫换取鸦片,有的孕妇染上烟瘾,婴儿也受其害,他们一下生就患有鸦片烟瘾。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清除鸦片毒害,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饶河人民以公安队伍为主力,吸收饶河各区民兵前往各山区、沼泽地旁、荒芜人烟的地方进行拉网式排查,清查烟民,打除鸦片幼苗,共逮捕烟民50余人。1950年5月,饶河县为进一步消除鸦片,采取烟民限期交出、政府依价收缴,全县开展收缴积存在民户手中的鸦片禁烟运动,共收缴鸦片500两,并对顽固吸食、收藏者进行依法治罪。从此,鸦片种植在饶河得到了根治。

注:本文引用了《饶河文史资料》、《饶河县志》、《饶河百年拾记》等相关资料

猜你喜欢
饶河县饶河鸦片
乡村振兴视域下双鸭山市饶河县红色文旅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旅游纵览(2023年6期)2023-06-25 01:42:16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空间与权力:清代鄱阳湖区饶河民间信仰神灵水神化刍议
江汉论坛(2020年7期)2020-08-09 08:48:40
鄱阳湖流域饶河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发展视角的渔业发展建议与思考
商业经济(2019年8期)2019-09-24 02:17:09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乐活老年(2018年9期)2018-11-23 05:39:26
乌苏里江流域三面红旗的诞生地在饶河
世纪桥(2017年10期)2017-11-22 17:41:59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饶河抗联七军花砬子密营地考
黑龙江史志(2016年2期)2016-05-04 08:49:44
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