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利珍
(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确立工作重点和任务,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成为当之无愧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我党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党在实践中不断借鉴列宁的建党学说,结合中国的国情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加强了中国执政党的建设,也为今天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党的建设既包括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也包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党的纲领的制定,以及党在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的确立。列宁经过对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遗产,积累了许多为后人可鉴的宝贵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列宁认为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俄共(布)夺取政权以后,列宁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由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也是俄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列宁认为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在这个问题上,列宁同党内的托洛茨基派、工人反对派和民主集中派提出的取消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于反对派否定党的领导错误主张,列宁明确指出:“党是直接无产阶级执政先锋队,是领导者。”“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列宁这里说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是从总体上指出了执政党领导的对象。具体说来,根据列宁的思想,执政党的领导对象应该包括:必须坚持党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工会和其他群众组织的领导。列宁在论述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思想。他指出:“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责;提高苏维埃工作人员和苏维埃机关的责任心和独立负责精神,党的任务则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列宁认为,在党的领导问题上,只有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明确党的领导的主要职能,实行党政分工,党才能领导好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一步步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二)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根本任务。列宁的建党理论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以后,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列宁在《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的作用和任务》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这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需要,是巩固新政权,抵御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需要,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需要。列宁还告诫全党同志,经济建设的任务比军事斗争更困难、更复杂,单凭革命热情是不够的,需要科学精神和管理艺术,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成为管理经济的内行。列宁同时指出:“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迅速把党的首要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列宁和俄共(布)中央曾先后作过三次“转移”。革命战争的胜利,终于使第一个挣脱了资本主义锁链的俄国人民得到了长期的和平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任务、经济战线现在又作为最主要的、基本的任务和战线提到我们面前来了”,必须“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这一经济建设上去”。1920年12月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在全国实现电气化的宏伟计划,列宁把它称之为党的“第二党纲”。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讨论和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经济政策”。由此,俄共(布)的首要任务在列宁时期就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俄共(布)首要任务的三次“转移”,集中反映了列宁的一个思想:工人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不失时机地把党的首要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用列宁的话说:只有这样,十月革命以来我们在反对资本家的斗争中取得的一切经济成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国有化的一切措施,才能巩固;也只有这样,我们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才能胜利结束,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巩固。否则,不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三)坚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列宁指出:“要成为社会民主党,就必须得到本阶级的支持。”党组织必须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同本阶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党不是狭小的密谋组织,而是同广大人民群众及其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的群众性的党。在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下,党的力量还十分弱小,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必须建立秘密的党组织,但这并不等于断绝了党与群众的联系。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能否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关键是本阶级对党所持的态度,党只有当它由广大的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围绕的时候,才是有意义的,才能使党立足于不败之地。列宁根据执政党的地位变化和面临的新任务,强调执政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和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列宁说:“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同时,列宁还清醒地看到,“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列宁指出,只有20多万党员的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取得并巩固国家政权,关键是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为防止工人阶级执政党脱离群众,列宁亲自制定了国家机关的立法制度。他要求把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定期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领导干部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作为全党的生活准则。列宁还要求领导干部下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根据列宁的建议,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把长期担任党的工作的共产党员派到机床和耕犁旁去工作。列宁要求党和全体党员要经常开展自我批评,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列宁说这样可以提高党的威信,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他指出:“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四)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列宁强调国家进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必须不断地扩大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列宁反复阐明,集中制并非忽视党内民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努力实现民主。在和平时期实行民主,无论是党内条件,还是客观现实需要,都大大地优越于战争时期。列宁还强调:经济和文化建设需要集专家智慧、广揽人才,和平时期执政党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和文化建设,经济和文化建设都需要集中专家智慧,广揽人才,没有民主的作风,就根本无法聚集各方精英,根本就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济和文化建设就必然会发展受阻。然而,强调民主并不是不要集中,讲民主是为了更好的集中,如果只讲集中不讲民主,这是专制,如果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必将是一盘散沙。为发展党内民主,列宁主张党内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决不能个人专断,个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提高党的监察机关的威信和职权,保持监察机关最大限度的独立性;在发扬党内民主的同时,必须维护党的统一,反对各种派别活动。
(五)注重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列宁一向重视党员质量问题,提出要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着重从质量上建党。特别是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地位发生了变化,党员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那些追求地位的人要千方百计混进队伍中来,不严格要求自己,就会被权力所腐蚀。执政党中心任务的变化以后,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需要执政党的自身质量提高。另外,党员数量的增加,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也相当重要。对此,列宁提出要严格入党的条件;要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群众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修养水平;把党员置于法律和纪律的严格监督之下;随时清除“混进党里来的人”。
当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中国共产党只有适应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
(一)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成为先进的党。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要善于运用这些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我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在长期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三次理论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系统总结和科学概括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战略举措,党的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全面展开并走向成熟。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的事业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失败。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否则,不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前苏联解体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坚持能够列宁的建党学说。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上出现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苏东国家没有及时地进行改革,或者搞一段就停下来了,有的甚至还反对改革,因此,经济体制长期不适应、甚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苏联东欧国家在70年代下半期和整个80年代,经济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人民生活改善不快,个别国家甚至有所下降,已经缩小了的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又有扩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人民不满情绪增长。苏东发生剧变时,邓小平就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长期过紧日子。”所以,我党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确立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解决民生问题。
(三)坚持发扬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历史使命,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的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作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党内民主,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真正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才能作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才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他反复强调,党作为领导核心,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道工作。他重申,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个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发扬优良传统,加强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坚持党内民主。
前苏联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是苏联高度集权的中央官僚制度,党的方针政策往往只有少数几个中央政治局委员甚至最高领导人一个人说了算。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了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官僚集团”损害党的战斗力,丧失革命意志,对理想信念麻木不仁,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执政能力,民心尽失,以至瓦解党的组织。
(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我党是一个有战斗力的整体,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入党。要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对党员思想和行为的要求,它要求党员按照党的性质进行自我教育,真正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江泽民同志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面对新队伍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要把握机遇,接受新挑战。要带好这样一支7500万成员、结构大幅度更新的执政党队伍,我党在思想政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党纪党纲教育等方面要不断加强,探索提高党员的质量的新的途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党员的质量,使每名党员个体优秀,最终整体优秀。
(五)汲取各国执政党的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
推进党的建设创新,善于总结和汲取经验十分重要。我们党不仅善于总结成立以来特别是执掌全国政权60年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经验,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科学总结了世界各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特别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教训,尤其是苏联失败的经验教训。苏联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了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官僚集团”损害党的战斗力,丧失革命意志,对理想信念麻木不仁,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执政能力,民心尽失,以至瓦解党的组织。我党只有通过多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比较研究,增强我党应对复杂局面、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党的建设创新,还必须把反腐败斗争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作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