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后东 张小明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患者,男,23岁,因“尿痛20+天,血尿10+天”入院。患者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疼痛,排尿滴沥,伴下腹部隐痛不适,无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未行特殊处理。10+天前,患者出现肉眼血尿,为全程血尿,并伴有血凝块,曾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输血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我院治疗。
入院诊断:膀胱假肉瘤性肌肉性母细胞瘤。
CT检查:膀胱前壁占位,考虑肿瘤可能并侵及临近膀胱壁。
病理诊断:“膀胱”梭形细胞增生性病变,结合临床发生部位、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诊断为“ALK基因易位相关的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文献上将其称为“器官相关性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免疫表型检测结果:肿瘤细胞呈desmin(灶性+)、MSA(部分+)、SMA(灶性+)、myogenin(-)、ALK-1(+)、S-100蛋白(-)、PCK(部分+)、CK7(部分+)、EMA(-)、Ki-67阳性率约为5-10%。
FISH检测结果:检出染色体2p23上的ALK基因易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近年来被逐渐认识并被WHO正式命名的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性肿瘤[1,2]。过去因为没认识到该病的本质,故叫法不一,包括浆细胞肉芽肿、组织细胞瘤、纤维黄色瘤、炎性肌纤维组织细胞增生、黏液样错构瘤、假性淋巴瘤、炎性纤维肉瘤和炎性假瘤等。IMT在儿童和青年多见,成人也可发生,主要见于肺部,也见于肺外各处软组织、头颈、上呼吸道、内脏、泌尿生殖道、躯干及四肢等[3]。
影像学表现:IMT发生部位广泛,在不同部位的病变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征象。在软组织的IMT多呈单发结节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不均匀中度至显著强化。CT平扫常呈等或稍低密度,部分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较明显强化[4](图1-6)。MRI表现:平扫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肿块内坏死、囊变区呈更长T1更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5]。
图1-6 CT平扫(图1、2)见膀胱前壁一软组织肿块影(箭),大小约6cm×5cm,边缘欠规整,密度较均匀,前缘与膀胱前壁关系密切;增强扫描(图3、4)可见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箭);病理图像证实为梭形细胞肿瘤,主要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炎症细胞构成,细胞核圆形、椭圆形,胞质淡红色,呈来状排列,有异形性(图5,HE染色,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呈阳性表达(图6,HE,200×)。
鉴别诊断:由于IMT临床及影象学缺乏特异性表现,确诊依赖病理学。IMT的诊断除根据前述组织学特点外,需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如:纤维瘤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炎性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因上述病变组织镜下与IMT极易混淆,常依赖于免疫表型和免疫组化。
1.Fetcher CD, Unnil KK, Mertens 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J]. Lyon:IARC Press.2002:47—107.
2.纪小龙,马亚敏.炎性假瘤的病理学进展[J].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3,10(4):239-241.
3.Venkataraman S,Semelka RC,Braga L,et a1.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Hepatobiliary System:Report of MR Imaging Appearance in Four Patients[J].Radiology,2003,227 (3):758—763.
4.蔡香然,刘斯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6):1133-1136.
5.王娟,樊长妹,柯祺,等.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MSCT和MRI诊断[J].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47-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