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玲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小学,江苏 南京 211122)
本真教育就是利用教育的力量,实现人对本真价值的追求和对人的创造力的发现,使人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成为有尊严的人。本真教育的最大秘密就在于相信和解放心灵,相信和解放孩子,相信和解放教育者自己。本真教育让心与心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心灵得到升华。建构绿色课堂,正是回归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本真。绿色象征着自然、和谐、纯净,生命之美在绿色中诞生,生命之力在绿色中张扬。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诞生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获取生命之源,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生命需求。
绿色课堂应营造师生之间生态和谐的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绿色氛围中,学生们身心愉悦,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绿色的课堂应是生态化的,犹如一片呈现纯净透明的天空、一块滋生美好和平的土壤、一汪产生宽容博爱的清泉,令人神往。绿色课堂应尊重个性差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随着个体的发展,需要也不断地发展。本真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人的发展就是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已经成了当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绿色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被尊重的重要。
本真教育要求帮助学生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在语文绿色课堂中,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由,让他们自己明白学习的动机,并不是出于服从而学习。
绿色教育理念提倡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语文课堂应该是智慧的绿色课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师生真正和谐关爱,才能充分地展现出双方的智慧。真正的关爱,应该把语文教学看成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绿色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个性张扬的天地。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创新精神得到释放,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有的喜欢用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钟情于用绘画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的喜欢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绿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都有展示自己特殊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感受,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在《田园诗情》、《小镇的早晨》等课的教学中,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有的朗读,有的表演,有的绘画,有的朗诵自己写的小诗,有的展示自己办的小报……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变革。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要将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单一、僵化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从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自然也不能只有一个答案。解放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就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生态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
绿色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教师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活力。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绿色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理解。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悲壮场面,加上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绿色课堂,多姿多彩,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学生变得更加有灵性。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参与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获取知识,而倾听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因为不管采取何种学习方式,能听、会听是最根本的。学生善于倾听还是组织课堂讨论的保障,那种只在乎自己的发言,而不关注别人见解的做法,只能使课堂局限于表面的热闹。由于受年龄特征及独生子女特点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给绿色课堂增添活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在绿色课堂上注意营造一个积极倾听的氛围,教会学生们参与讨论。可以提醒他们:猜一猜发言的同学可能会讲些什么,和自己的看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他怎么会这样想的?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你是否同意,你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受到老师启发,学生便能学会先听后说,养成倾听的习惯。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质疑中能真正了解彼此的想法,每个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理解才能有进一步的探究。
只有全神贯注地听,灵活自主地听,才能踊跃参与课堂讨论,绿色课堂才会活力四射。
在课堂上,我经常这样开导学生:“谁的耳朵最灵”、“谁的记性最好”、“谁最懂得尊重别人”。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大加赞赏,告诉他们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仅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会学习的孩子应该是善于思考和倾听的。课堂上及时对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给予表扬,对于敢于回答问题且回答不正确的孩子也进行鼓励。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课时,我请一位男生朗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等他读完之后说说他读得好的地方。其他同学听得挺认真,却有一位女生跃跃65欲试,迫不及待地读出声来。等那位男同学读完,我问这位女生:“他读得那么棒,你怎么能随便打断呢?”“我认为他恭恭敬敬这个词的语气意思读得还不够。”“你有意见我们可以讨论,前提是要在耐心听别人读完之后。倘若你沉浸在朗读之中,别人表现出不满的情绪,你会怎样?”在表扬安慰男生的同时,那位女生也进行了反思,同时,我给她指出:认真听别人的朗读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是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好办法。在她受到教育的同时,其他学生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经过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就会稳定形成。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学生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就会赢得机遇。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学资源。”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孤僻、自卑,而被其他学生误认为“笨学生”,受到嘲笑。时间一长,这部分学生逐渐在课堂上“销声匿迹”。课堂学习中,他们完全置身事外,自己做自己的事。学生长期受到负面或否定评价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心理和行为,如失意,漠视,叛逆,甚至仇恨一切的反面人性心理。试想:一个人自信心受到打击,不至于影响整个社会,但无数自信心受到打击的个人组成了群体,情况又会怎样?他们步入社会,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在绿色课堂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学习成绩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不迁怒,不急躁,多表扬,少批评。无数事实证明,老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尤其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弱势学生,自尊心特别敏感脆弱,往往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或一个细微的小动作都会让他们受到打击和伤害,这些学生更渴望老师的鼓励和关爱。只有用爱心关怀弱势学生,才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和信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所讲的内容所提的问题要兼顾两头,照顾中间,这样才不会有失公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教学的多层次性。既不让具有学习优势的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缺乏挑战性而不想发言,又不让那些学习上的“弱势”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不敢发言。这样就做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老师和学生之间充满友爱与和谐。教师不能只以分数衡量学生,要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尊重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样充满善意的绿色课堂,充盈的是浓浓的人情味,学生一定能茁壮成长。
绿色课堂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理想的主要精神阵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唯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为此,要营造和谐生态的绿色课堂,高扬人本主义的理念,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味,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绿色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个孩子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绿色课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地成长,为生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真教育,呼唤绿色课堂。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新视野.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4]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
[5]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二版.
[6]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7]http://www.dysx.net《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关资料.
[8]陈利利.行知杯优秀论文参赛作品.在关爱中实现语文教学的优化.
[9]何琳苏.人文关怀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光彩.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