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众人划桨——对“湘南五校”教育共同体“会诊”课的案例反思

2011-03-20 16:51许华芳
文教资料 2011年8期
关键词:小标题中华文化学案

许华芳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中,浙江 杭州 311251)

教研活动是教师的工作常态。作为一名教师,从教十六年来,我记不清楚参加过多少次教研活动了,因为这些活动都已经融入了忙忙碌碌的教育教学生活之中。但是,参加“湘南五校”教育共同体会诊课的经历,我每一次都感受至深,铭刻在心。特别是对自己在共同体内开展的课堂“会诊”教研活动,让包括自己在内的共同体成员们受益匪浅,一次次的课堂“会诊”犹如航标,指引着大家在教海里奋然前行。

——题前

一、试教阶段对学案框架的研讨设计

2009学年的上半个学期,我接到“湘南五校”共同体负责人的电话通知,作为共同体的一成员教师,我需要在贺知章学校上一堂观摩课,内容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接到通知后,我立即开始构思上课思路。

那个礼拜,适逢我在学校值班,一周的时间里,有两次我都是睡到凌晨3点钟左右的时候就醒了,然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满脑子里都是上课的事情。醒来之后的大脑在高速运转,思路上一会清晰,一会又模糊,忽然想到一个好的环节,甚至一句话,我就急忙从床上坐起来,打开灯,把这些思维的火花用笔记下来,我害怕清早起来后回忆不起来。

思考了两个晚上,我把学案的框架设计成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因事引文;第二环节,因事说文;第三环节,因事拓文,并给每个环节配入案例材料。11月24日上午,我在自己的学校进行了第一次的试教,请本校教研组的教师先来个初级“会诊”。

在课后的诊断分析讨论中,傅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这样的标题不太合适,这样的标题应该是让评课者说出来的,或者是让你谈教学设计时你要说的,最好不要直接作为课时内容的小标题。”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教师的认同。接着,大家一起帮助我重新构思小标题和每个标题下的内容设计。

二、展示课前设计的二次改动

经过大家的讨论,三个环节的小标题分别换成了:第一,看谁说得多;第二,看谁说得准;第三,看谁说得好;第四,看谁说得深。具体做法是:

环节一,看谁说得多。具体做法为上课时教师投影奥巴马登长城的图片,并预设如下师生对白:

教师:今天和老师一起来上课的,还有一位新朋友,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他是谁吗?

学生:……

教师:他这在哪里呢?

学生:……

教师:他为什么不来我们的校园呢?

学生:……

教师:除了长城,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呢?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设计该情境的目的是根据教材内容,用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再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入课题。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拉近与教材的距离,又可以体现出本学科的生命力。

环节二,看谁说得准。具体做法是,教师问:从以上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小组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

此环节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在上一个环节学生个体说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能够归纳概括出中华文化的特点,考察的是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难度增加,因此安排合作学习方法是适宜的,因为它能够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

环节三,看谁说得好。具体做法是,教师:投影教师自己2008年游览长城的图片和“山海关旅游收入”材料,请学生说说中华文化的影响或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投影孔子学院的建立情况,“截至2009年11月,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地区)”。请学生说说中华文化的作用。

学生回答:……

此环节主要由教师呈现材料,由学生根据材料探究中华文化的影响或作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投影教师自己的图片为的是调节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安排不同的材料为的是说明中华文化影响面之广。

环节四,看谁说得深。做法是教师投影“牀偂ㄥ朙玥侊,疑昰哋仧孀.举『头朢═玥鈅,低头く锶诂乡ヾ╈.、、。”让学生猜文字要表达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再问学生,请列举一些不利于中华文化发展的实例。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从网络上常见的“脑残体”文字入手,去体会这是对中华文化之一的汉字的破坏,从而为继承、发展中华文化作铺垫,激发学生珍爱、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这样修改好之后,傅老师建议我第二天把试教的场地换到贺知章学校,进行第二次试教和“会诊”。在贺知章学校试教的结果还算比较满意,在课后的诊断讨论中,贺知章学校的一位教师又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他说,你何不把这节课设计成“小崔说事”的形式呢?把笼统的“看谁说得多”等换成说具体的事物,给学生以具体的抓手。会诊的同行们肯定了他的见解。于是,大家又开始酝酿如何对四个环节的小标题进行修改,经过一番斟酌之后,一致的结果是:课时总标题为“大家来说事”,第一个小标题是“说说奥巴马游览长城的事”,第二小标题是“说说山海关的事”,第三个小标题是“说说孔子学院的事”,第四个小标题是“说说脑残体的事”。

带着第二次会诊后的学案,我在贺知章学校进行了正式的展示。这堂课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三、设计的第三次改动

几个礼拜之后,共同体内义桥实验学校想让我在他们学校施教展示该课。在展示之前,共同体内五所学校的成员代表又坐在了一起,商讨如何才能上出更有新意的展示效果来?朝晖初中的陈老师说,如果省心起见,可以把上过的课如放录像一样再呈现一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放录像式的上课对于上课教师而言是轻松了,可是原封不动再次重现,就让听课的老师又失去了新鲜感,怎么办?我再次把求教的目光投向大家。义桥实验学校的凌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萧山区中小学教师新的教学规范及我们所教学科的教学建议,是不是可以设计大胆些,应该换成另外一种上法。大家纷纷问她如何大胆,凌老师说,教师前面施教时不是在呈现完材料后把要问的问题都给学生设计好了吗?现在的展示课为何不让学生自己根据材料来设计问题呢?她这个观点提出来后,得到了参加研讨会教师的一致掌声。

因此,在义桥实验学校进行展示之前,大家又集思广益对我施教的学案进行了再次修改,最大的变化是让我只用多媒体呈现材料,要求学生自己围绕材料来设计问题,再进一步让学生来回答同伴提出的问题。刚开始还有教师担心学生能否设计出符合课时目标的问题来,实践的结果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以课堂中的实际例子为证:

在贺知章学校展示时,在投影了孔子学院的建立情况之后,教师自己呈现设计好的问题“请说说中华文化的作用?”问学生。在这次的展示课时,学案被设计成了教师投影材料后,由学生围绕材料来提问。有一个学生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全球要建立这么多的孔子学院?另一个同学设计的问题是:孔子思想对当今世界有何借鉴意义?应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很合理、很科学的问题。在肯定了他们的问题之后,我请另外的同学来回答前面学生设计的问题,课堂在对话中顺利进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更加开放。

这堂展示课,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在课后的交流研讨中,共同体成员一致认为这堂展示课与以前试教的课相比又提升了一个大台阶。

我深知,之所以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主要得益于课前共同体成员的多次“会诊”和施教。这一堂展示课前前后后的经历,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思考。

四、案例反思

首先,共同体“会诊”课堂,打破学校界限,有效提升了课的品质。

以前,一所学校的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评比,施教、研讨等活动一般是在本校教研组教师间进行,地点也基本上安排在本校。现在有了校际之间共同体组织的平台,对一堂课的打磨就有了更宽广的平台。大家集思广益,围绕一堂课的教学进行反复探讨,有效地提升了展示课、公开课的品质。以本次案例中提到的展示课为例,仅仅是对教学环节用词的设计,共同体成员们就进行了三次修改完善,用一句老话来说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为精品课的打造孕育了温厚的土壤。

其次,共同体“会诊”课堂,给不同学校教师提供了观点相互碰撞的舞台,利于取长补短。

以本案例为例,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在共同体内三所学校里进行了施教、展示,每一次活动中各校教师都围绕教学设计、施教或者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交流。诚如西方有谚语说的,两个人交换苹果,吃到的还是苹果;两个人交换思想,就拥有了两种思维。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共同体的“会诊”课堂,让共同体成员对学案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1.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教师胸中要装着学生。纵观日常学案设计,很多的学案设计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真正能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还不算很多,能在实际教学中敢于营造开放性课堂的更是少见。为什么这样?因为老师一般都爱面子,开放的课堂老师难以驾驭,如果出了丑怎么办呢?所以,只好把学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求得放心、安心。如此一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课堂开放程度越来越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种理想。

2.欲打造开放性的课堂,须做好开放性的预设。如果没有在义桥实验学校的展示汇报,估计大家还一直沉浸在过去的成功里,为以前完美的设计沾沾自喜。而展示汇报课前的研讨经历告诉我,任何事物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在贺知章学校进行展示,对以前的设计学案进行改动后,当在义桥实验学校展示课上问题的设计权利归还给学生后,课堂出现一片生机之时,大家才突然发觉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才意识到被老师死死控制的课堂是错误的。

3.学案开放性的程度事关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从理论上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去充当了主角,自觉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时候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展示汇报课的时候,教师只是一个幕后的人,学生被推向了台前。结果证明,第三次展示课与先前的展示课相比,学案及课堂更加开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确实如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时时处处都是机会。在家里,父母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事情,在不违背“安定”的前提下去“胡作非为”;在学校里给学生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给他们自己表演的机会,等等。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比老师吃力地替他们完成,不知道好多少倍。

最后,就用《众人划桨开大船》里的一段歌词作为结束语:

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

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

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

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

[1]五个“一体化”,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绍兴县报》第8版教学在线,2010.11.16.

[2]严育洪编.问诊课堂:教学望问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猜你喜欢
小标题中华文化学案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乡愁导学案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