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日汉翻译中的几个难点

2011-03-20 16:43
文教资料 2011年3期
关键词:舞女语序日语

李 虹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翻译一般指的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复现出来。如将汉语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用日语复现出来叫做汉译日,反之,将日语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用汉语复现出来叫做日译汉,或者叫做日汉翻译。但翻译的准确定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 “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而是需要翻译者将甲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用最接近、最自然的乙种语言等价地再现出来。其中等价地再现首先指的是意义和内容,其次指的是文体和风格,也就是要抓住原文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核心内容,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如实的复现。从翻译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翻译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词,即“意义”、“内容”、“文风”,那么,在日汉翻译教学中,这几点有怎样的具体表现,在贯通这几点的过程中有怎样的难点,本文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第一,从词汇的角度来看,首先,日语和汉语中均存在着大量的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它也容易使翻译者陷入汉语思维的误区,尤其是一些看起来是一样或者基本一致的汉字,在翻译时,往往容易直接将该词按字面意思转化成汉语,因此同形异义词的翻译可以说是日汉翻译中的一个难点。例如:

例1:三千代は前日の如く静かに落ち着いていた。

三千代和前一天一样,静静地待着。

例2:「発明王エジソンは小学校に3ヶ月しか行っていない。自分も進学しないでヘドロを研究しよう」と決心し、図書館に通って勉強し、何十種類もの薬品をそろえ、濃度と組み合わせを変えながら木材のかすやヘドロに混ぜる研究に没頭した。

当时他想,发明大王爱迪生只上了3个月小学,自己也能这么做。于是,他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下决心研究解决淤泥问题。之后,他经常去图书馆学习,并配齐了好几十种化学药品。他将各种药品分别进行混合,并以不同的浓度与木料碎渣或是淤泥反复进行搅拌实验。长期以来,他一直埋头于此项研究。

如例1中“前日”这个汉字,容易译成“前天”,相当于“おととい”,实际上是“前一天”的意思,这就是由于母语造成的望文生义。在例2这段话中,首先“勉強”这个词中文当中也有,是“不情愿”的意思,比如说“他勉强答应了”,而在日语当中是表示“学习”的意思;“没頭”这个词也绝不是汉语中“掉脑袋”的意思,而是表示“专心致志”的意思,可见同样的汉字在日汉语中的差异之大。

第二,从句子层面来看,首先日汉语的语序是不同的。在汉语中句子的顺序是“主谓宾”,而在日语中是“主宾谓”的顺序。因此在日汉翻译过程中需调整语序。例如:

例3:会社や役所の食堂などでは、わりばしを使わないところが多くなった。一度使っただけで捨てるのは、資源のむだづかいであるし、南方の熱帯林を破壊することになる。

在公司及政府机关的食堂,使用卫生筷子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只用一次就扔掉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南方国家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之一。

例4:今の生活は水を十分に使った生活だ。水が豊富にある生活に私たちはなれている。

如今的生活已经使用了大量的水。我们习惯了有丰富的水资源的生活。

从例3和例4中的划线部分的日汉语中可以看出,在日语中的“宾动”结构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转化成“动宾”结构才符合汉语的习惯,因此语序的不同也是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难点之一。

其次,日语中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常常将一些句子成分省略,如主语、宾语等,一旦翻译成汉语,又必须恢复这些句子成分。尤其是在句子很长,其中包含的分句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理解每个分句的主语,如何补足句子中的省略部分,也是造成日汉翻译的难度所在。

例5:少し、眠ったらしい。正午には、まだ時間があった。ピシり、と窓ガラスに亀裂がはいったような音を聞いて、松波麟作は、目をさました。銃声、と気づくには時間がかかった。腕組みをほどき、車窓に顔をおしあて、外を見た。

像是睡了一会儿。到晌午还有一段时间,听到啪的一声,像是窗玻璃被打裂的声音,松波麟作醒过来了。过了一会儿他才察觉到这是枪声。他把抱着的胳膊放下来,把脸贴到车窗上朝外看了看。

例6:私には何も申し上げることはございません。何一つ私は知りません。知らなかったと言っては妻としては無責任のようにお考えかもわかりませんが、事実私は何も知りませんでした。信じられません。神坂はそういう人ではないということだけは信じております。六年間一緒に暮らして来ましたが、そういう人格的なことについては一度も疑いをもったことはございません。

我没什么可说的,我什么也不知道。我这样说,你们也许会认为我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可我确实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能相信,我只相信神坂不是你们所说的那种人。我同他一起生活了六年,有关他的人格我一次也没有怀疑过。

例5和例6中均补充了分句的主语等,尤其是例6中由于分句较多,每一个分句的主语、宾语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在翻译时整理好前后句子的成分转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语言的文风及“气”的问题。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再现不仅需要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还需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因此如何做到与原文的风格一致,也是日汉翻译的难点。

例7:男は大きい柳行李を背負っていた。四十女は子犬を抱いていた。上の娘が風呂敷包、中の娘が柳行李、それぞれ大きい荷物をもっていた。踊子は太鼓とその枠を負うていた。四十女もぽつぽつ私に話しかけた。

这汉子背着一个大柳条包。那位四十岁的女人,抱着一条小狗。大姑娘挎着包袱。另一个姑娘拎着柳条包。各自都拿着大件行李。舞女则背着鼓和鼓架。四十岁的女人慢慢地也同我搭起话来。

例8:皆と一緒に宿屋の二階へ上って荷物を下した。畳や襖も古びて汚なかった。踊子が下から茶を運んで来た。私の前に坐ると、真紅になりながら手をぶるぶるふるわせるので茶碗が茶托から落ちかかり、落すまいと畳に置く拍子に茶をこぼしてしまった。余りにひどいはにかみようなので、私はあっけにとられた。

我和大家一起登上客店的二楼,把行李卸了下来。铺席、隔扇又旧又脏。舞女从楼下端茶上来。她刚在我的面前坐下来,脸就臊红了,手不停地颤抖,茶碗险些从茶碟上掉下来,于是她就势把它放在铺席上了。茶碗虽没落下,茶却洒了一地。看见她那副羞涩柔媚的表情,我都惊呆了。

例7中同样是用的“もつ”这个动词,因为这几位姑娘都是舞女,所以拿着大件的行李时,也不应太狼狈,因此用“拎”“挎”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就显得不粗重,较为符合作者笔下人物的身份。由于川端康成的作品注重突出日本的古典美,因此在翻译例8时,需要注意突出舞女的羞涩之美,用词需要贴切原文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仅要把握作品的写作风格,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还需要结合上下文,通览整篇文章,如果对日、中文没有整体概念,就没有抓住原文的“气”,甚至连译者自己也弄不清原作者要说什么。比如下面一段译文:

“人类,为了逃避冬天的严寒和夏天的酷暑,有了很好的发明,已经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了,但是,在另一方面,忘记了在原味的冷饮和冷冻得很好的啤酒到嘴里时的欢喜,即使是质量很好的冰柜也会变得对它很恼火。持续消耗大量的资源......这样,像现在这样的生活即使实现了又怎么样呢?看看现在的情况,像这样再持续使用资源的话,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消耗能源的结果是,即使是现在的生活要维持也变很难了,对于这些很多人警告过了。然而,另一方面,对于这样的事不必担心,对地球温柔一点。多担心环境污染这样新的形式,逐渐地开发资料,那样对一部分变得实用化了,人类能这样面对无论多么困难的问题最后总都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因此接下来的事情,光靠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看法,确实存在着。”

在上面一段译文中,“即使实现了又怎么样呢?”是个假定语气,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而真实情况是已经实现了。故应译成“原本为的就是……吗?”这样将过去时态译了出来,语气也加强了。“对于这些很多人警告过了”在原日语中,放在最后是“顺气”,而翻译成中文放在最前面才能达到“顺气”的效果。“对于这样的事不必担心,对地球温柔一点。多担心环境污染这样新的形式,逐渐地开发资料,那样对一部分变得实用化了,人类能这样面对无论多么困难的问题最后总都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因此接下来的事情,光靠担心是没有必要地看法,确实存在着。”这大段话按照上面的译法,作者要批判的观点被错误理解为作者的观点。因此不考虑文章的“气”,就会曲解原文或丧失整体性。

综上所述,在日汉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汉字词的干扰、语序不同所带来的思维变换、文风的再现及语气表达等种种难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难点是不可克服的,而是要求我们在翻译时,针对这些难点寻找合适的翻译方法。因此,翻译者不仅要通过词语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思,而且需要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定位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含义,同时还需具备对日本文化、社会知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很好地解决这些难点问题。

[1]梁传宝,高宁.新编日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雪国.伊豆舞女[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3]武吉次朗.中国語翻訳.通訳ハンドブック[M].日本:东方书店,1984.

[4]水谷信子.日本語講座「翻訳·通訳コース」[M].财团法人自治体国际化协会,2000.

猜你喜欢
舞女语序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民国时期上海舞女收入及影响因素考察
——兼谈民国时期上海舞女的职业身份
也谈﹃舞女大班﹄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
赏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与美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透过《伊豆的舞女》体味川端式的爱情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