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丹阳
(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何自然认为:“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Brodie认为,模因进入人们的大脑是不需要准许的,它们可以在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人思维活动的一部分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流行语之所以能被迅速复制,广泛传播,是因为适应了人类认知系统的某些特点,而成为具有穿透力的强势语言模因的。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和行为规范,这些支配和影响着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网络新流行语传播也一样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制约。网络新词句产生伊始,如果能受到网民们的一致认同,被大众所接受的话,这个词语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为语言的强势模因,因而会仿制出更多相关的词句。那么,这个被仿制词句就是成功的语言模因。也就是说,语言信息或语意要素越具有社会认同性,就越有可能成为强势模因。这些被社会认同的成功的语言模因被广泛复制,并流行和传播开来,慢慢形成了网络流行语。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认知原因。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竟然也把网络流行语“给力”写进标题,“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立刻引发网络热议,网友大呼:“今天的《人民日报》很给力!”湖南电视台等也在多种节目中运用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报纸、电视等媒体受众广泛,顺应网络潮流,采用网络新词“给力”,于是“给力”成为网络流行语的强势模因,得到广泛复制和传播,“给力”也因而成为2010年最热的网络词语。总之,媒体的宣传,对网络语句的流行和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认知原因之一。
网络是当今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也成为网民宣泄不良情绪、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阵地。网民经常通过聊天、发博客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也通过网络来关心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强烈的正义感。他们在宣泄情绪、讨论问题时,产生一些网络热词、句,并且被大家所接受,这些网络热词、句成为强势语言模因,广为复制,于是流行和传播开来。
例如2009年7月初,在百度贴吧里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有网友相继模仿“哥×的不是×,是寂寞”的句式,如:“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哥爱的不是你,是寂寞。”等等,仿佛什么事情都可以化作“寂寞”两个字,寂寞是一种病,需要寻找治愈它的药片,它折射出现代人在嘈杂的外部世界下内心的寂寞和需要抚慰的心灵。
“被××”源自于某些高校为提高就业率,而且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就业了”。就这样,“被就业”一词诞生了,说明了一种大众“不自主”的无奈心理,于是网民们依据此情境,以“被××”为模因复制出“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等,多种“被××”词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蒜你狠”源于大蒜价格疯涨,甚至比肉、鸡蛋还贵后人们的无奈。网友以“蒜你狠”为模因,复制出“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鸽你肉”,大批“三字经”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涨价的现状和群众的无奈。
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保定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网民们对“官二代”有恃无恐的心理进行反讽,以“我爸是李刚”为模因,进行复制,产生了诸如“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等句子。
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很大,他们会诉诸语言以表达或发泄他们的无所谓、无奈、自嘲、烦闷的心态。网络语言中用数字谐汉语语音,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8147(不要生气)、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770(亲亲你)、奔驰250(笨+痴+二百五),简洁省事,诙谐有趣。把“东西”说成“东东”或“西西”,把“坏蛋”说成“坏坏”,“笨蛋”说成“笨笨”,“照片”说成“片片”,平添了几分调侃戏谑的口气,好像回到童年般的轻松。语言的重叠表达了亲昵、俏皮、可爱的语气。在一则报道中有不少小网民明确表示:“这些新新语言可能网下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们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在网上不用那么‘一本正经’地交流,是我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式。”“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语言。那些啰嗦乏味的文字我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副图片就能说明白的干吗要拐弯抹角来表达呢。 ”[1]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更注重简洁直观的原则,于是就产生了一些简洁直观的表达方式,诸如缩写、图形表意等模因复制方法就应运而生。
1.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的模因复制:JJ(姐姐)、DD(弟弟)、SJB(神经病)、PY(朋友)、BT(变态)、PF(佩服)、MPJ(马屁精)。
2.英语首字母缩写的模因复制:英语词汇GF(girl friend)、BF(boy friend)、PK(playerkiller)。
3.汉语缩写法的模因复制: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缩写在网络聊天中使用非常广泛,究其原因就是为了简便快捷。人们在聊天时,要尽快把信息传递出去,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当然文字越容易书写、越能写得快就越好,于是大家在共识的情况下,创作了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网络缩写词语,这类语言模因不断复制,于是在网络上缩写词语流行并传播开来。
“(-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咪着眼睛笑,“Zzzzz……”指睡觉的样子;囧,以“口”为脑袋,以“八”为眉眼,生动地勾画出一个人张大嘴的样子,主要用来表达郁闷的心情。符号词语是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在网络交流中就直观生动、神形兼备了,能更好地传递交流者的心声,这种语言模因复制方式深受网民宠爱。
大众化教育带来社会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中英文水平的提高,也是网络流行语传播模因认知理据之一。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加强,人们更讲究说话的艺术,注重语言的委婉、含蓄,如人们用“资深美女”来代替“半老徐娘”的说法,用“青蛙”来指代“丑男”(来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用“恐龙”指代“丑女”(以《侏罗纪公园》中难看的动物作比喻),这样人们在心理上更好接受,于是这种强势模因流行,并复制了大量相关的词语。网民拆分词语,使用其语意的反义,达到语言的讽刺效果:偶像 (呕吐对象)、天才(天生蠢才)、神童(神经病儿童)、可爱(可怜没人爱)、早睡(早上睡觉)、后起之秀(那些爱睡懒觉,起床很晚的人)、特困生(上课特别爱犯困的学生)、留学生(留级的学生)等,这类模因复制也大量使用。
网民80%为年轻人,他们崇尚时尚,英语水平较好,于是在网络上利用了他们的优势,展示用英语聊天的各种简洁、快捷的模因传播手法。如用汉语动词+ing,借用英语动词词形变化,来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状态,借用动词的ing形式表示“正在”。如吃饭ing、上网ing、郁闷ing、感动ing,直观简洁,形象生动。英语首字母缩写英语词汇:GF(girl friend)、BF(boy friend)、PK(playerkiller);用汉语读音谐英语词汇音:粉丝(Fans)、伊妹儿(E-mail);用字母读音谐英语词汇音:CU(See You)、CYA(See Ya)、RUOK(Are You OK?)、OIC(Oh Isee);用数字谐英语音:88(Bye-bye);用数字字母组合谐英语音:3Q(Thank you)、3X(Thanks);中英文混用:小“case”意为“小事一桩”,等等。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很简洁、生动、诙谐、幽默并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语言,我们不能忽视网络流行语的模因复制现象,它的传播模因认知理据深厚,具有很强的文化特性和社会心理因素。
[1]徐耀君.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J].新闻界,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