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秀雄,郭真明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论文化多元化条件下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龙秀雄,郭真明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当前我国文化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尚存在民族文化主体性弱化、文化融合性较差、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有待加强和先进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直面文化多元化的严峻挑战,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识、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先进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文化辨别能力。
文化多元化;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文化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占统治地位的单一文化价值体系正在被多元文化体系所取代,文化多元化格局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和影响党员干部思想、信念、心态等形成、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正确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及其对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影响,对于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防腐拒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足性和封闭性,我国的文化系统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的状态,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一元特征鲜明。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左”的思想的长期干扰和破坏,我国文化系统的封闭状态和一元性并没有根本性改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逐渐被打破,文化多元化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和主要趋势。然而,由于我国文化发展的独特路径与特殊国情,当前我国文化在多元化发展中尚存在许多新的突出问题。
首先,是民族文化主体性相对弱化的问题。“所谓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是指特定的民族共同体成员对由其文化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在民族文化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维护本民族文化地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情感。”[1]民族性作为文化的根本特性,它既是此种文化与它种文化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也是构成文化主体性的基本内核。因为“民族文化的特点,首先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世界各国不同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体现在语言、价值观与自我认同意识等方面的文化特征,受到血缘、家庭、宗教、特质性的心理特点以及社区环境和集群行为的影响”[2]。然而,在历经鸦片战争之后近百年西方“炮舰文化”的蹂躏,“五四”时期国人挟 “德先生”、“赛先生”进行打压,“文化大革命”时期“打倒孔家店”的“革命行动”,以及改革开放后一些人数典忘祖、“言必称希腊”的“时髦”之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和传承下来的美德和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大都被自称“现代人”的国民扔到地上,踩在脚下,中国文化的“民族性”正在被“现代性”置换,文化的主体性已经严重被弱化。长此以往,我国文化发展可能将最终陷入无根可循的危险境地和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现实困境。
其次,是融合性相对较差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既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机会和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学习平台,也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间碰撞和冲突的风险。特别是当多元文化系统中不同文化缺乏可通约的核心价值时,不同文化之间的这种碰撞和冲突的几率将更高、力度将更大,其融合的可能性也将更低。当前,我国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外,还有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同时并存。此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因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我国文化将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强。然而,由于当前构成我国社会文化的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缺乏公认的价值观内核,不同文化之间可通约性差;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对文化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得我国文化的“多元”融合难度加大,有时甚至还会产生不同文化的碰撞和文化冲突。
再次,是主导性不够强的问题。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反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的文化形态——社会主义文化必然要在我国社会文化的多元格局中起主导作用和处于支配地位,理应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这是由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性质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3]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对文化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导致资本主义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封建主义文化的“死灰复燃”,而且,这两者正在顽固地结合,共同挑战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的巨大意识形态障碍。尽管我们党和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和加强,但是,与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社会主义文化在当前文化多元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最后,是先进性不够强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只有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然而,一方面,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强,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文化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和腐朽落后生活方式也趁虚而入,加速向我国文化体系的深层结构渗透。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的影响,以及我国长期以来疏于文化引导等原因,一些低俗、庸俗和媚俗的文化大行其道,低俗之风泛滥[4]。
新时期我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提升提供了更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使党员干部的视野更宽广、心智更健全、精神更丰富、境界更高远、素质更全面。我们在看到多元文化发展对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提升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的积极影响的同时,还要看到文化多元化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分歧与冲突、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的混乱使部分党员干部在价值取向上和道德选择上产生矛盾与困惑,严重冲击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心态,给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性的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
首先,民族文化主体性弱化的趋势影响部分党员干部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文化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饱受强敌入侵和萧墙之祸而不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无比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我国,使国内少数人数典忘祖、“言必称希腊”,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我国文化的主体性在文化多元化进程中被削弱;同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凭借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向我大肆推销所谓 “国界消失”、“人权高于主权”、“民族国家时代已经过去”、“人类意识形态应领先于阶级意识形态和民族意识”等观点,使得少数国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越来越淡漠,民族认同感越来越低,爱国热情趋于消退。一些党员和干部也由于缺乏对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理性认识和应有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意识和民族意识淡化,对民族的前途命运失去信心,有的甚至背叛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卷公款逃往国外,公然投敌叛国。
其次,多元核心价值观并存的现实影响党员干部的道德人格。文化作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品德形成的主要环境,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人的社会化提供相对统一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能够与社会经济关系相适应,行为准则能够与社会主导道德规范相协调,精神状态能够与社会主导精神相承接。然而,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化的这种教化功能正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在文化多元化条件下,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的多样化,必然造成人们在价值观选择中的矛盾和困惑。这种由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相互交织、相互碰撞所构成的多元文化环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的混乱,给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价值观与道德品性的形成、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由于缺乏应有的文化理性和文化自觉,往往在强烈的文化碰撞中丧失自我,在精神家园中迷失方向。少数党员干部甚至全盘“接收”封建文化中的糟粕和资本主义的腐朽落后观念,最终导致道德人格的完全“变异”。
再次,社会主义文化主导性弱化影响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仰。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先进政治组织,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党的信仰为信仰,以党的目标为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每一位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然而,在当前我国社会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条件下,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及其价值观之外,还有现代西方文化和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等其他文化形态,以及由其提供的多样化价值观。价值体系的多样化必然引起不同文化形态与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相互竞争,这是文化多元化的必然后果之一。特别是在缺乏主流文化或者主流文化的主导性不强的情况下,不同文化之间的这种竞争就显得尤为激烈。这样的文化环境条件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发生信仰结构的重组和道德、价值体系的置换。少数党员干部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我国封建文化的影响和诱惑下,可能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持怀疑态度,进而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奉为圭臬。个别党员干部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信基督、信天主,完全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有的信仰和身份。
最后,先进文化建设滞后影响部分党员干部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一个没有健康精神和灵魂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缺乏先进文化和健康精神的政党也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政党。任何一个政党,如果缺乏先进文化的支撑和健康的精神状态,那么就会出现道德滑坡和精神萎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理所当然应该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决抵制腐朽、落后的“三俗”之风。然而,一部分党员干部由于思想观念模糊,政治意识薄弱,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抵挡不住低俗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有的思想庸俗,大搞精神贿赂,称兄道弟,相互吹捧;有的情趣低俗,纵情声色犬马,宣泄七情六欲,寻求感官刺激,联络灰色感情;有的生活作风糜烂,以权换钱,用钱买色,导致情色腐败愈演愈烈。少数党员干部长期沉湎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中,不求上进,拒绝真善美,以假丑恶为追逐目标,丧失了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格调和操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背道而驰。
思想文化领域,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腐朽的文化就会去占领。在文化多元化条件下,要从根本上铲除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逐步铲除腐朽思想文化存在的条件和土壤;另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引导人们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增强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免疫力和战斗力。为此,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新时期必须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5]。当前,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直面文化多元化的严峻挑战,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必须把增强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度作为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文化多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文化的基本格局和各国文化的生态结构,给人类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多样化环境不仅为各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同时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融合搭设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文化多元化并非总是“福音”。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和矛盾,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特别当社会缺乏统一和公认的核心价值的情况下,文化多元化最终将导致社会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的多样化,造成人们在价值和道德选择上的进退失据和无所适从,导致人们的主体性迷失、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我国文化的发展,这是保证我国思想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在文化多元化条件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元化的内在统一,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环境发展变化对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
其次,必须把增强党员干部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识,提高党员干部对民族和国家的忠诚度作为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人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基础,它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塑造民族品格和展现民族风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并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国家政治、经济和自然疆界对人们的吸引和凝聚日趋乏力的今天,文化的这种作用就显得更加明显而重要,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6]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思想、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不断进步的动力。在文化全球化条件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壮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特别是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既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环境发展变化对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
再次,必须把增强党员干部的先进文化意识,提高其思想文化辨别能力作为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紧迫任务。高举先进文化旗帜、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现代先进政治组织,其先进性不仅体现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上,更体现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7]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事业正面临新的严峻考验。从国际方面看,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从国内看,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落后文化,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存在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存在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观点等。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增强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文化意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文化辨别能力,无论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抵制腐朽文化及错误思想观念的自觉性,还是对于净化我国的文化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龙秀雄.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科技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7:25.
[2]金星华.民族文化理论与实践——首届全国民族文化论坛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8.
[4]周德新.发展视野下的农村文化资源整合探讨[J].武陵学刊,2011(1):48-5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
[7]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会议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6-08-15.
D64;G02
A
1674-9014(2011)03-0091-05
2011-03-16
龙秀雄(1973-),男,湖南桂阳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郭真明(1974-),男,湖南茶陵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张群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