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玉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辽宁 大连 116001)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陈明玉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辽宁 大连 116001)
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指标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工作岗位、顺利就业作为衡量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明确指出,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应体现能力本位原则。其基本精神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发展观,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并贯穿于在校教育全过程。此外,还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突出知识、技能、态度培养,突出解决问题、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护理行业提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变化的实用型人才。国家从宏观上提出了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但究竟如何培养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仍是中职卫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此,笔者申报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德尔斐法、数理统计法构建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为目的,把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综合素质理论与护理专业发展需要相结合,这对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1世纪人才重要的3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二是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知识结构;三是具有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完善人格[1]。据此特征,笔者设定了思想道德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心素质3个一级指标。
思想道德素质反映人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与法律素质等。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可见,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此外,对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评价还具有特殊意义。这是因为护理工作体现着以关爱、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对执业者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因此,对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提高政治觉悟水平、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其职业行为符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最终成为具有高尚护理道德、遵纪守法、敬业奉献的高级护理人才。此外,开展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对于扭转重专业能力训练、轻职业道德培养现象具有十分现实的导向作用。
该一级指标下有思想素质、道德素质2项二级指标,较全面地界定了毕业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2项指标权重问卷调查结果是:思想素质占30%,道德素质占70%。思想素质是毕业生从事社会活动必需的内在基本条件和政治品质,是毕业生全部素质的灵魂。它涵盖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护理工作者应具备以下思想素质:把病人利益放于首位,把维护生命、解除病人痛苦看得高于一切;尊重病人的价值、个体独立性及自主权,维护其尊严;公平对待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病人,确保提供没有歧视的护理服务;能够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高尚工作,爱护病人、关心病人;热爱护理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有为护理事业献身的志向和愿望;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对病人态度和蔼,有耐心。此外,还要具有救死扶伤、敬业奉献精神;能认真、严格遵循护理专业伦理道德原则,履行护士基本职责;提供符合专业伦理标准的护理照护,忠实于病人的利益,不做有损于病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具有慎独精神和自律意识。
职业能力素质是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护理实践、开展护理工作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质量评价的重点。从各指标权重分布可见,职业能力素质评价要素占50%,比重最大。由于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具有职业指向性,即他们未来的工作场所在临床一线和社区,因此,使之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能力是从事一项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技术最低标准。从这个角度上说,对能力的评价就是确定这个人是否已经具备了从业所必需的知识、技术[2]。知识体现着人的认识能力,实践及职业能力体现着人的改造能力,二者整合起来,形成了处于现实状态的能力[3]。
综合以上看法,我们将职业能力素质分为知识素质、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及工作绩效4个指标。工作绩效是知识和能力在护理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即工作效果的集中反映。把工作绩效纳入职业能力素质结构,是基于它作为知识和能力的效果指标,可以体现整个职业能力评价的完整性。4个指标权重调查结果是:知识素质占30%、专业能力占20%、关键能力占20%、工作绩效占3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知识结构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构建“T”型知识结构,即由支柱作用的纵向知识(主要是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和起基础作用的横向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构成,只有将这2种知识有机结合才能促使护士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知识虽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却能够提高行为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更是提高护理实践能力的基础[4]。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素质: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理论知识,护理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理论知识;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知识、健康评估技能知识、基础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技能知识、急救技能知识、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基础医学知识(如生理学、病理学等)。此外,还应具备伦理学、法律、社会学、哲学、美学等相关知识。
身心素质是毕业生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它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2项指标权重是:身体素质占50%,心理素质占50%。
(1)身体素质是遗传上获得的先天特质,是一切素质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是毕业生发展的基础。身体素质内涵是: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气质,仪容自然端庄,衣着整洁协调;举止稳健,言语得体;身体健康,适应不同强度和班次的护理工作,尤其能胜任夜班工作。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只有具备上述身体素质才能适应高强度护理工作,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心理素质是指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能力的基础,是护理过程中应具有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它是人的深层次特征,是决定人们行为和表现的关键要素。刘长英认为,21世纪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专一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独立的思维能力,良好的记忆力,稳定的自制力、调节力,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等。我们按照知、情、意结构,将心理素质划分为认知、意志品格、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个性心理品质,这基本涵盖了文献中心理素质的各项内容,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专业培养目标将随之调整,这就要求我们从行业要求出发,从发展角度出发,不断调整、完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保持动态平衡,保证培养出适合岗位需要的高质量毕业生。
[1]宋丽华,董广芝.构建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4(3):49~50.
[2]吴雪,冯美丽.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J].现代护理,2005,11(1):72~74.
[3]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标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万学红,曾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G420
A
1671-1246(2011)05-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