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病与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1-03-19 14:26李玉珍,傅汉菁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病学微血管休克

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和军队微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生理研究室承办的“微血管病与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7月2日~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受到总后卫生部、上级学会和挂靠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总后卫生部王玉民副部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吴立玲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李书章院长、总后科训局程旭东副局长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王玉民副部长在大会开幕式上称赞这次会议是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范例。来自全国和全军的100多位代表出席大会,评选出10篇青年优秀论文。本次会议同时举办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微循环理论与技术新进展学习班。

大会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詹启敏教授、时占祥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子影像中心郜发宝教授等作特邀报告。樊代明院士报告的题目是“肠菌的共生与共赢”,他以肠道菌群共生互用为切入点,高屋建瓴地指出科学严谨的学风、对未知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是中国科技长足发展的关键,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大家开拓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詹启敏教授的报告内容是“肿瘤微血管与肿瘤靶向治疗”,指出微血管病变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全新的转化医学视角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时占祥教授作了题为“转化研究—医学研究的未来”的大会特邀报告,从转化医学角度为微血管病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郜发宝教授的“分子影像与微血管病”大会报告,提出利用小动物分子影像系统,可为活体微循环观察提供更为便捷、准确的研究平台,在微血管病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国际休克学会联盟理事、美国休克杂志编委赵克森教授作了题为“重症休克的发生机理”的大会报告,从重症休克治疗后微循环毛细血管无复流和顽固性低血压这两个难以纠正的基本病变入手,阐明其机理,并提出血管反应性恢复剂这一名词,即先给予血管反应性恢复剂(钾通道拮抗剂),再给予升压药物(血管收缩剂)治疗重症休克顽固性低血压的新途径。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军队微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副理事长郭渝成少将作了题为“微血管病与转化医学”的大会报告,提出从临床发现由实验室解决的科学问题,再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这一互动的理念与实践,指出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微血管病研究成果必将成为转化医学的重要平台和临床应用的新切入点。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黄巧冰教授的“p38MAPK信号通路在烧伤内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基因治疗”大会报告,提出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白细胞黏附是创伤、烧伤、休克和炎症等许多病理过程中的重要变化;MAPK的p38α和δ是介导烧伤刺激内皮细胞通透性变化的主要信号分子,针对p38α和δ的基因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烧伤血管的通透性,对烧伤性休克的发展和转归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学系韩晶岩教授的“基于微血管病变的血瘀与活血化瘀研究”大会报告,把中医的活血化瘀理论与微血管病有机结合起来,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复方中药应用于改善微循环障碍,探究作用机理,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和全军战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战伤急救与战创伤休克研究室刘良明教授的“肌内皮缝隙连接蛋白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作用”大会报告,阐明了肌内皮缝隙连接蛋白在休克血管舒张反应性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为创伤中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东教授的“纳米生物医学成像表征与生物功能界面”大会报告,以血管内壁抗凝界面及血脑屏障等生物功能界面为例,阐述了运用纳米生物医学成像表征设备功能群进行“微尺度构建-功能-力学耦合”机制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从“实验台”至“病台”转化医学应用的思路,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和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界面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戴克胜教授的“血小板主要粘附受体在血栓形成中的调控作用”大会报告,探讨了血小板主要黏附受体在血小板凋亡及血栓形成负反馈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发现血小板自身负反馈调节机制,可阻止血栓的无限制增大,对认识体内血栓形成与调控机制、探讨疾病发病机理以及新的预防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军队微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赵林双主任医师的“2型糖尿病患者G-蛋白偶联型β1和AT1受体抗体阳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大会报告,指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可能与血清β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参与有关,该抗体阳性可能对预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军队微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胡波主任医师的“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大会报告,分析了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指出在≤6个月小儿中,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高,临床医生要特别关注这一现象,尽量减少或减轻冠状动脉损害。

本次会议展示了微血管病与转化医学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最新进展,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分享智慧、畅叙心得、推动学科发展和新老朋友结识与重逢的独特机会。必将为推动我国、我军微血管病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病学微血管休克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