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以异化理论为视角

2011-03-18 13:50:28方俊琦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1年4期
关键词:倦怠感图书馆员职业倦怠

方俊琦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 金华 321004)

〔作者信息〕方俊琦,女,馆员。

1 异化理论下的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倦怠分析

1.1 劳动异化的原因要素

王海英在对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探讨后,认为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异化程度的加深,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还没能实现所有个体的自愿分工。既然异化劳动起源于自发分工,在目前阶段,异化将不可能被彻底消灭。〔1〕而个人的职业选择,客观上受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资源、文化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与制约;从个人主观因素来说,人们对一份职业所持有的信念、职业认同感等,驱动着主体进行实践活动来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对于高校图书馆馆员来说,被动入职是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因素之一。因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职员来自图书馆专业的比例较少,很大部分是各类引进人才的家属及其他家属,他们原本不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现在被安排到一个无法选择而只能被动接受的岗位。再次的领域分工,使得他们离开各自熟悉的领域,而进入一个陌生的全新世界,远离原有的知识背景和专业,失去他们的工作优势,从事着自己不一定喜欢的工作。况且在这一新的领域需要从零做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降低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导致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

谭小红在《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中,对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总问卷间的相关系数的数据显示,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其职业自我效能越高,职业倦怠越低,并预示着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在不同专业背景的馆员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得出的结论是:对高校图书馆员专业背景这一因素比较发现,越是专业背景吻合的馆员其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他们对自己从事该工作的能力更加自信。在运用比较法研究时,得出的结论是高校图书馆员的专业背景吻合度与其他领域相比相对低,因此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感较高。〔2〕

这正是社会分工所导致的劳动异化。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劳动创造了人,真正的劳动是人的内在本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成其为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劳动中,每个劳动者都肯定自己,都能体会到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而高校图书馆员大部分是被动入职,陌生的领域致使他们自我效能感大大减低,从而导致他们的职业倦怠感增强。

1.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根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人奉献给予对象世界的越多,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3〕

高校图书馆员作为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产品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读者,通过学生和教师这个载体使其劳动产品得以呈现。学生与教师通过图书馆获取的知识与信息越多,他们的学术成果就越多;然而馆员相形之下自身效能感则是越来越低,甚至产生失落感。因为,在当今的社会所有一切都被量化,学术也是如此。当我们的工资和职称都与所谓的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挂钩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程度被加深。馆员服务对象的学术能力越强,学术成果越多,在此背景下,馆员自身能力在比较中就会相对越低,学术成果相应地变少。简言之,馆员越是敬业奉献,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则越少。学习时间的短缺,使得精神世界贫乏,提升和完善自身空间就越小,直接的结果是科研成果越少,这样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间接的后果是影响职称评审,职称上不去,绩效工资和奖金不能提高,因而导致馆员的职业倦怠感越强。因此馆员受其劳动本身和劳动产品所影响甚至是支配,馆员劳动本身和劳动产品成为挤压、奴役自身的异己力量。

从一份实证研究报告结果也证明这点,在对高校图书馆员职称这一因素考察发现,随着职称的逐步上升,其自我效能感也是逐步上升的,而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是呈负相关的。

1.3 理性异化要素

当技术理性把世界置于一个以人为原点的坐标系之中,从而最终把世界变成利用和消费的对象时,也产生了所谓的技术异化。技术理性本来是用以确立人之地位的,最终却被用来贬低人类自己。因为技术发达,人类丧失了劳动的乐趣,甚至劳动的权利。图书馆是人类理性的产物,图书馆职业活动也存在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野。工具理性主要表现为注重技术在图书馆的作用,积极寻求通过各种先进技术设备与手段的运用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图书馆职业活动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但纵观图书馆职业活动的历史,图书馆职业活动从一开始就偏重工具理性。从20世纪中叶,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工具理性的膨胀和蔓延进一步加剧,图书馆价值理性则在失落、在萎缩。以至有人认为图书馆落入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陷阱。馆员的部分工作被技术代替,馆员进一步被边缘化,技术成为主宰图书馆的主要力量。

从图书馆类期刊发表的论文看,技术方面的内容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人文的,由此也可略见一斑。技术对人文理性的挤压,让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图书馆是服务性、学术性和教育性三位一体的社会文化机构,它的神圣功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文化信息、开展社会教育、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承人类文明。当价值理性受到技术的挤压时,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感增强是必然的趋势。在高校图书馆员工作性质方面,从事技术工作的馆员其自我效能水平高于从事其他工作的馆员。

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2.1 加强被动入职馆员的职业培训,挖掘他们原有的学科背景资源

异化劳动是由分工所引起的必然的社会现象,异化劳动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环节,我们除了为扬弃异化作出努力,别无选择。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非专业馆员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渡过职业转型期,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参加在职岗位培训,出去进修,经验交流,提高专业素质,降低他们职业倦怠感的强度。而专业馆员要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发展性学习以防职业倦怠感的发生或降低职业倦怠感。

其次,图书馆要挖掘非专业馆员学科背景资源,发挥他们的优势,增加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就他们以前所学专业,培养他们为相应的学科馆员,这样可以节省培养的经济成本和时间,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他们中有很多是来自基础教育的教师,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科研的倾斜,我们可以开发他们的教学经验资源,为基础教育科研服务或参与研究,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实现他们自身价值需求,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由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路径有所不同,图书馆应帮助他们完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使其对自己的发展愿景和职业理想有更清晰的认识,促进他们的职业身份认同与专业发展。

2.2 建立多元性图书馆员评价机制

采取多元评价机制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馆员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不同馆员主体的角色、地位、能力、经验等方面差异,尽可能采取馆员自评、读者测评、同行评议、馆内专家评价、校外专家评价等多元评价,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全面衡量馆员的工作业绩。可以从学历指标、素质要求、量化指标等方面来考核,建立评价结果公示反馈机制,从多层次、多角度提高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减少馆员职业倦怠感的机率或降低职业倦怠感。

2.3 将馆员职业发展目标由“工具理性”转向“生命价值关怀”

今天我们倡导图书馆职业精神,就是要尊重价值理性,追求图书馆职业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防止把技术问题作为图书馆职业活动的全部内容的现象发生。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而它的终极目的,则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知识信息需求,实现人们价值理性的追求目标。

如果站在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确立馆员成长目标,则往往会优先考虑其职业性的发展,关注他们“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亦即作为职业人的“工具价值”与实用价值,而忽视他们作为完整的“人”的意义上的发展,馆员个人很难找到职业幸福感。这正是馆员成长中出现职业倦怠感的根源之一。

职业生活的质量,不仅与职业性质、社会发展水平相关,还与每个人的职业自我意识与价值追求相关。发展生命价值,促进馆员自我超越,这就需要馆员职业发展目标关注馆员的生命价值,即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

〔1〕 王海英.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当代意义[J].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3):13-15

〔2〕 谭小红.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33-40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98

猜你喜欢
倦怠感图书馆员职业倦怠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黄河之声(2021年8期)2021-07-23 03:34:28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